第六章(36)

字數:3726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最新章節!

    像他這樣的高級幹部,生活中往往麵臨著諸多誘惑,一不小心,就滑進了溫柔鄉,他們的墮落,是不知不覺的,是不由自主的,因為他們手中掌握的權力太大,資源太多,對別人充滿了誘惑和刺激。許多女人出於各種心思,有的僅僅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可以主動奉獻,在她們玉體橫陳的時候,你要是思想有了一絲一毫的動搖,就抵抗不了,就會繳械投降,這也是許多高級領導幹部出事之後都可以扯出一大把女人的原因之一。

    兩天後,王一鳴隨著西江省政協代表團乘坐包機,回了北京。按慣例,每年這個時候的兩會,都是全省的大事情。代表們首先在省城進行了集中,學習培訓幾天,要求大家遵守紀律,不亂講話,要顧大局,講政治。把本次大會開成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把握不準的東西,不提議案,不發言,以免鬧出什麽笑話。

    現在媒體那麽發達,一不小心,你就成了全國的名人了。那些當選的所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自己也清楚,自己這個代表,確實不是人民選舉的,是上級組織部門的領導內部圈定的。特別是那些政協委員,這些年,越來越不像來自於基層和普通群眾,不是富翁,就是明星、名人,要麽就是受名額所限,沒有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官員,就像王一鳴這種。全國政協的會議,簡直是成了名人俱樂部。全國人大的會議,因為官員眾多,基本上被民間戲稱為官員俱樂部。

    王一鳴原來當過一屆的全國人大代表,那還是他在江北市當市長的時候。那個時候,他年輕,參加人大代表的會議時,是新聞媒體追逐的對象。因為比著那些年紀都在五六十歲的官員,他這個30歲剛出頭的市長,就是放在全國也是不多見的。每次大會散會的時候,他隨著人流,走出人民大會堂,剛下東門的台階,就會陷入記者們的包圍圈。特別是那些美女記者,見了他這樣年輕的市長,都感到好奇,都千方百計地接近他,想從他的嘴裏,掏出有價值的新聞。

    那個時候,王一鳴也是年輕氣盛,剛從一個小地方到了北京,一下子麵對全國媒體的記者轟炸,他還是有些虛榮心,有些想出風頭的意思。再說了,都在官場上混,誰不想更大範圍地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那時候,在中國的官場,人們開始喜歡那些有風度、長相帥氣、有活力、說話幽默、風趣的明星官員。王一鳴也有意識地想把自己打造成這樣的官員形象。他有這個資本,也有這個條件,為什麽不能發揮自己的優勢。

    在心裏,王一鳴也想把自己這樣的官員,和那些傳統的、老百姓司空見慣的、印象不好的官員區別開來。長期以來,這些官員給人的印象就是一副豬頭相,肥頭大耳,拙嘴笨腮,走路是四平八穩,一搖一擺;說話是目無表情,官話連篇,講一大通,都是廢話、套話、假話、空話,他們講得振振有詞,唾沫橫飛,但人們一見這樣的鏡頭,就惡心得要吐,知道他說的都是在放屁,糊弄老百姓的。

    而王一鳴這樣的官員,給人帶來的卻是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們年輕,充滿活力,善於和媒體打交道,知道利用新聞媒體為自己造勢的重要性。他們來自底層,了解民眾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需求,他們不會揣著明白裝糊塗,或者說屁話、混賬話糊弄人。他們不開口便罷,一旦開口,絕對是擊中要害,言之有物,有理有據,都是掏心窩子的話,充滿了愛國的情懷,關注民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王一鳴的原則就是,許多敏感的問題,自己不去觸及,那是囿於體製的原因和自己的位置,沒辦法,你是官員,就要服從組織的管理,但至少自己可以保持沉默吧,那些王八蛋的話,糊弄人的話,以為天底下的老百姓,都是弱智的,可以隨便糊弄就行的,這說明那些官員,根本就沒長腦子,要麽就是死不要臉。忘記了黨的宗旨,退化為一個為了名利,不顧一切的老油條了。

    但對於自己分內的事情,確實是需要加緊解決的,王一鳴就不再回避了,他麵對鏡頭的時候,還是敢於說真話,為了民眾的利益,敢於鼓與呼的。

    那還是20世紀90年代初期,他當市長的時候,曾經作過調研,認為全國農民的稅負水平,已經到了一個不堪重負的程度。那個時候,國家的發展重點幾乎全部放在了城市,農村成了誰也不管、誰也不問的地方。而江北市是農業大市,全市800萬人口,有700多萬是從事農業生產。由於財政窮,拿不出那麽多錢養那麽多的公務人員。全市上下,各個縣和鄉鎮,千方百計,巧立名目,從農民身上搜刮民脂民膏。有的鄉鎮,收費的項目竟然達到一百多項,劍鋒所指,都是農民的荷包。碰上年成好的時候,風調雨順還可以,農民們上交了雜七雜八的這稅那費,還剩下幾個可以活命。但一旦碰上自然災害頻發的時候,有的莊稼,幾乎是顆粒無收,農民連自己的投入都收不回來,而鄉裏、縣裏,為了維持自己的正常運轉,對農民照樣一分不少地征收。沒有糧食,就牽你的牛,砍你的樹,甚至搬你的家具,賣你的東西,是什麽值錢拿什麽。你要是反抗,就關你的禁閉,甚至扒你的房子。你要是還不服氣,就有可能被黑社會和地痞流氓組成的征收隊,帶到專門的地方,一陣暴打,甚至會被傷害致死,丟了性命,他們還誣陷你是畏罪自殺。

    這樣的事情,在那個年代,屢見不鮮。許多農民走投無路,隻能選擇上吊自殺。江北市就曾出現一個農村婦女,當著征糧隊員的麵,在苦苦乞求之後,絕望地喝了農藥,自殺身亡。這件事被新聞媒體曝光後,王一鳴親自到了那個鄉、那個村,安撫村民,了解實際情況。

    當時他帶著人員,進入村子的時候,那裏的農民如臨大敵,以為政府這一次是大規模抓人,聽說武警都調過來幾百人,準備把整個村子包圍住,一個不留,全部抓起來,住監獄。許多老人孩子,提前都撤離了,有的人夜裏害怕,就睡在莊稼地裏過夜。

    為了打消村民的懷疑,王一鳴隻帶著身邊的工作人員,又帶了幾個鄉幹部和臨近村的村幹部,直接就進入了村子。剛開始的時候,誰也不敢講實話,所有的村民,都對他怒目而視,從那一雙雙眼睛裏,冒出的是衝天的怒火。

    王一鳴也是農村孩子出身,知道如何和農民打交道,他不擺架子,說話家常,很快就打消了大家的懷疑,開始向他說實話。王一鳴聽他們仔細算賬,一畝地的收入多少,投入多少,豐年的時候,收入是多少。災年的時候,怎麽勒緊褲帶,把日子過下去。負擔一共有多少項。仔細算下來,原來那個時候,當農民一年是賠本的,除去各種費用,基本上等於是白幹,還不如拋荒,到城市裏去打工。所以村子裏大片的農田開始荒蕪了,做農民沒有活路了。

    王一鳴聽他們說著,自己的眼睛也濕潤了,到了最後,實在是堅持不住,當著村民的麵,放聲大哭。村民們哭,他也哭,整個屋子裏,哭聲連天。他想不到,在改革開放的十幾年後,農民們竟然過的是這樣的日子。比改革開放前,壓力更大,更艱苦。

    回到城裏,他連夜讓市政府辦公室寫好材料,向省委、中央、國務院主要領導上報。向他們詳細匯報了基礎的實際情況,並提出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他的意見和建議,受到了中央有關領導的認可,並在內參上作過批示。此後中央出台了一係列關於進一步加強和重視農業、農村、農民生活的文件。減免各種亂收費,開始在部分地區,試行種糧補貼。這些文件和後來的一係列惠農政策,統稱為“三農問題”的文件。

    王一鳴也因為此事,和那些推動中國“三農工作”的學者和官員一起,被媒體視為對於改善農民的生活狀況,作出了突出貢獻的人。在此後幾年的全國人大代表會議上,他都是作為媒體的焦點人物,受到了媒體的青睞,作過非常精彩的發言。

    他出了風頭,擴大了自己的知名度,但也因此帶來了副作用,許多人開始妒忌他,最主要的是那些同僚,那些和他官差不多或者稍微大一點的官員,感受到王一鳴給自己帶來不小的威脅和壓力,怕王一鳴的官升得太快,反襯出自己的屍位素餐,於是就在背後造他的輿論,說他不成熟,不沉穩,愛表現自己,不懂得官場的潛規則。你自己為了出名,把所有的人都一棍子打死,好像是洪洞縣裏沒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