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1)
字數:421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最新章節!
王一鳴坐在車子裏,透過車窗,打量著依然秀美的山水,思考著自己所看到、聽到、想到的一切,他的心情,越來越沉重。眉頭也緊鎖著,不是眼睛的框架擋住了一切,起了一定的掩飾作用,他的不快,可能會影響到別人。
兩個多小時後,汽車就下了高速公路,進入龍江市的地麵。在高速公路的出口處,龍江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帶著一大幫子人,已經遠遠的站在那裏了。
人家那麽熱情,必要的客氣還是少不了的。
王一鳴就下去,和趙經天、鄭天運一起,和大家一一握手,然後上了車,在龍江市的警車帶領下,一路拉著警笛,就進了城。
這是王一鳴第一次到龍江,他好奇的打量著街道兩邊的建築,發現這個山區的小城,風景特別好。整座城市,處於群山懷抱之中,山腳下應該是幾千年形成的衝擊平原,沿著彎彎曲曲的小龍江,拉開了城市的框架。街道整齊,幹淨,完全看不出這是一個地處礦區的城市。城裏的樓房,標準並不低,到處是裝飾豪華的小別墅,一棟一棟,彰顯著這個城市的富有。到處是酒店、歌舞廳、桑拿店招攬顧客的大牌子。店門口,卻幹幹淨淨的,一看就是關門歇業的樣子。王一鳴想,是不是因為自己的到來,當地公安提前通知的結果。看來自己來這一趟,又影響了當地不少人正常的生活。他們不想讓大官們看到他們的原生態。怕招來無端的打擊。現在從上到下,都是這樣應付的。
時間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所以先住下來,吃飯、休息。
午餐早就安排好了,就在龍江大酒店的包廂裏。龍江市的市委書記和市長,在家的主要領導,全體出動,都來和王一鳴打招呼。
這些人,王一鳴幾乎都不認識,但是,他們通過看電視,都認識王一鳴。所以一個一個,都謙虛的彎下腰,握著王一鳴的手,不停的晃著。臉上帶著最燦爛的笑容,都想給王一鳴留下個好印象。
鄭天運就不一樣了,他來無數次了,許多市級領導,他都能叫得出名字,所以,圍著他轉的人,更多,大家也更隨意。
王一鳴這個包廂,坐了十幾個人,由市委書記秦書海親自作陪。秦書海看著也就是五十多歲,原來做過省政府的副秘書長,在龍江市先做了市長,後來又做了市委書記,在龍江也已經六七年了。到省裏開會的時候,他還沒有拜見過王一鳴,所以這一次,是雙方的第一次正式見麵。
酒上的是茅台,煙是軟中華。菜都是當地的野味,看來為了今天的接待,當地黨委政府,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大家一路辛苦,看著這麽多好吃的,也確實對胃口,於是推杯換盞,把手言歡,氣氛確實很熱烈。
席間敬酒的一輪又一輪,因為是中午,王一鳴就很節製,隻是象征性的沾了沾嘴唇,大家看他這樣收斂,也都不敢放開性子,於是喝了幾杯,就埋頭吃飯。晚飯後休息了一個小時,到了下午兩點,大家換了車子,就又出發了。
因為下午走的路,不少是山路,所以大家都換了越野車。小邵本來就開著越野車,跟在整個車隊的後麵。那些廳局長,有帶著自己的越野車來的,也有沒帶的。加上天倫集團的人,大家都上了龍江市政府調來的十幾輛豐田越野和三菱越野,整個車隊,有二三十輛,前麵由警車開道,一路呼嘯著,開出了城市。
王一鳴邀請趙經天上了自己的車子,這是一輛新的八缸的豐田大越野,高大平穩,比其他的車子,顯得更結實厚重,也更安全些。
前麵坐著的是自己的秘書小龔。他一直就和小邵在後麵的車隊裏。秘書嗎,領導去哪裏,你就要跟到哪裏。
透過車窗,一路上看到蜿蜒的山間小道,這裏到處是崇山峻嶺,整個公路,其實都是建在懸崖邊。這樣的情況下,車隊的速度想快也快不了。為了安全,估計當地的交警部門,提前也封閉了公路,因為對麵看不到任何車子經過。按說正常的情況下,在這裏,到處應該是那些大型的貨車,集裝箱車,轟隆隆而過,蕩起了滾滾塵土。
車子一路盤旋,顛簸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一個峽穀裏。這裏到處是刀削斧劈似的山巒,非常險峻,天空中不時有老鷹在盤旋,警惕的看著這一長串的車隊,不知道這些人類,又想幹什麽事情。
耳朵邊傳來的是轟隆隆的聲音,像是有千軍萬馬,拚命廝殺。這種聲音是從腳下幾百米的深處傳上來的,那是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小龍江水咆哮的聲音。
這裏就是規劃中的小龍江水電站選址的地方。王一鳴和趙經天聽了技術人員的介紹,點了點頭。對這些專業性很強的問題,王一鳴輕易不會發表意見。因為那不是自己的特長,說出來的話,有可能貽笑大方。當領導的,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趙經天對這個,是非常熟悉的,他安排跟從的水電開發集團的老總說,我看可以,盡快上報國家發改委、水利部和環保部,爭取早日開工。
其實像這樣的大工程,西江省裏已做了多年的準備了,技術人員勘探了一年又一年,各種材料也上報了國家各有關部門,但是,遲遲就沒有了下文。因為最關鍵的資金,沒辦法落實,才不得不一年推一年,現在有了天倫集團這樣財大氣粗的央企,人家有的是資金,背後是幾家國有大銀行做後盾,想貸多少就可以貸多少,自然雙方是一拍即合。
此前的協議王一鳴看過,雙方是要組建一個股份製公司,其中天倫集團占股百分之八十,西江省投資集團公司占股百分之二十,總投資達到230億元,計劃六年全部建成,投產發電。
對這些,王一鳴不關心,自然有人去關心。現在建設水電站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隻要有錢,什麽事情都能辦成。王一鳴關心的是,那麽多的水庫移民怎麽辦?這個是整個項目順利開工最關鍵的問題。因為水電站的建設,牽涉到了十幾萬移民的安置。移民安置不好,老百姓會鬧事的。
特別是西江這裏,民風淳樸,水庫移民,牽涉的都是當地的少數民族,他們要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改變原來的生活方式,本來就不是非常情願的事情。政府安排的好了,他們的抵觸情緒還小一點;安排的不好了,真是要出大事情的。王一鳴有在基層當市長的經曆,他知道,這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要非常細致才行,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最後都有可能演變成大問題。
按照計劃,看過大壩的選址,車隊就要回市區了。但是,王一鳴提議,車隊順著小龍江,往上遊一路看一看,了解一下移民的生活情況。
大家看他已經決定了,他又是最大的官,自然誰也不能反對,於是車隊一路前行,向深山老林裏開去。當地陪同的官員,連忙一級一級向下傳達,要求做好準備。
越往前走,路越窄,路麵也坑窪不平。都是毀損嚴重的山區公路。因為前麵沒有實行交通管製,時不時的還有車輛開過來,雙方會車的時候,就非常危險。
小邵畢竟是多年的老司機,小心翼翼的,把車子開過去,為了不分散他的精力,王一鳴和趙經天,也不再說話,透過車窗,二人看著外麵的風景。
龔向陽雖然也是山裏的孩子出身,但他的老家,是大西北,那裏到處都是黃土高坡,沒有親身經曆過這種穿行在懸崖峭壁邊的感覺,一低頭,看到的都是看不見底的萬丈深淵,車子要是翻了下去,肯定是車毀人亡。在這裏開車,就和在鋼絲上跳舞一個感受。車子也晃來晃去,搞的眼睛都暈了,於是他幹脆閉上眼睛,省得心慌。
車子行進了幾公裏,王一鳴看到,半山腰裏有一塊平地,坐落著十幾棟房屋,看來是個小山村,於是就讓司機停下車,推開車門,走了出去。
他一下來,車隊馬上就靠邊停下,大家也紛紛下了車。
王一鳴陪著趙經天往前走。後麵跟著的市委書記秦書海和市長劉漢基,也連忙加快了步子,跟了上去。大家前呼後擁,就到了一個院子裏。
說是院子,其實連圍牆都沒有,山裏人家,土珍貴,磚頭很難從山下運上來,所以蓋幾間房子,能遮風避雨,就行了。院子裏拴著一條狼狗,不大,怯怯懦懦的看著一大幫子人,可能狼狗平常也很少見到這麽多的人,又有那麽多的車,自己首先就怯陣了。咬了兩聲,算是向主人提了一個醒,就算盡到了責任,甩著尾巴,原地打著轉,做出一副討好的姿勢,就不再吭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