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12)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最新章節!
聽到來了人,房子的主人連忙迎出來,王一鳴一看,是個五六十歲的男人,精瘦精瘦的,頭發都有些花白了,臉上的皺紋一道一道的,像是雕刻出來的,皮膚粗糙,一看就是正經的山裏人,純樸,見了生人,不會說話,隻是張著嘴,手足無措的互相搓著手,尷尬的笑著。
秦書海忙介紹說:“老鄉,這是我們省裏的王書記,他來看望你老人家了。”
老人忙說:“好,好,謝謝了,謝謝了。”說完忙去屋子裏拿板凳。隨行的工作人員連忙去幫忙,七手八腳的,就抬出來幾張板凳,張羅著讓領導們先坐下,其他的人,就站在一邊。
省裏的電視台和市裏電視台的記者們,忙擺好攝像機,擠著眼睛,開始撲捉他們需要的新聞鏡頭。
王一鳴和老人握了握手,問候說:“老人家,你身體還好吧?”
好,好,都托政府的福,身體棒著呢!一年到頭,沒有得過病,連感冒發燒都很少,我們山裏人,身體瓷實,不像城裏人,身體金貴。”老人回答著。
你們家裏有幾口人?”
老人怔了一下,不好意思的說:“就我自己,我是個單身漢。”說完,低下頭,顯得很局促。
王一鳴看他這個樣子,知道不好再問下去了,於是換了一個話題說:“你平常裏靠什麽生活?當地政府對你們照顧的如何?”
老人說:“山裏還有半畝水稻田,三畝多的坡地,可以種包穀,這些打的糧食,夠吃了,平常裏到山上可以打獵,挖中藥,弄幾個活便錢,買點鹽巴,日子還過得去。”
王一鳴問:“你自己,一年能有多少收入啊?”
老人說:“誰算過!我們山裏人,知道日子能過下去就行了,至於一年能夠掙多少錢,誰也不操那個心,因為也沒有錢,買件衣服,買點醬油醋之類的,就沒有了。想掙了也容易,去一趟山裏,就掙個幾十塊了。”
看起來,他對自己的生活還是很知足的。
王一鳴又問他,知道不知道建設水庫,要移民搬遷的事。
他說:“知道,十幾年前就聽說了,但一直沒見落實。都是說快了快了,以後就沒了下文。不知道國家怎麽回事。”
王一鳴說:“你願意還是不願意搬遷?”
老人撓了撓頭皮說:“咋說呢?也願意也不願意。如果政府給的條件好,我今後的生活比現在有提高,生活又有保證,當然願意搬遷。如果給的條件不好,還不如我現在的生活,我就不願意了。我們山裏人,住在這裏,也習慣了,整天守著大山,想弄幾個錢,進山就可以弄到,什麽野味,中藥,我們這裏多的是,拿到家裏,就有人上門收購。不用出門,就可以換成錢,我們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到了山下,別的地方,我們沒有別的謀生的本事,想再回來,就不可能了。”
王一鳴點了點頭,說:“你說的有道理,關鍵是滿足你們的條件,安置好,讓你們滿意。”
這個時候,院子裏已經聚集了越來越多的人,婦女,小孩,探頭探腦的,在院子裏圍了一圈。當地的村長也來了。他在自己家裏,看見一長串的車隊停了下來,就連忙往這邊趕。
村長是個四十多歲的漢子,矮矮的個子,很壯實,頭發像是鋼針,一臉絡腮胡子。看見這麽多大官,他也搞不清誰是什麽官,於是一律的稱呼:“領導好,領導辛苦了!”可能都是從電視上學的。
王一鳴握過他的手,就讓他介紹一下整個村的情況。
村長說:“各位領導,我匯報一下啊,我們這個村,叫半坡村,就是因為它地處山的半山腰,具體什麽時候開始叫這個名字的,老人說,是從清朝開始的。我們的先祖為了逃避仇人的追殺,才來到這深山老林裏落戶,聽說來的時候,就一戶人家。後來和附近的村民通婚,繁衍了一百多年,到了現在,就成了幾百人的村子。現在這十幾戶,隻是一部分。周圍還有五六個村子,也是我們同姓同族的,都是一個祖先繁衍下來的。大家散居在這個山窩裏,方圓十幾裏,都是一個姓。整個村有三百四十多口人,現在到外麵打工的,有一百多人,留在家裏的,都是年紀大的老人和孩子,年輕一些的婦女,也去山下打工了。他們有的在礦上,有的在城裏,隻有逢年過節的時候,才回來看看。所以現在村子裏,看著是冷冷清清的。”
王一鳴問:“你們村經濟情況怎樣?”
村長說:“我們上報的收入,一個人一年算一千二佰多元吧,也是瞎估計的,你也知道,沒法算清楚,隻能是個大概。一頭羊,一隻雞,都要算個價錢。說實話,我們是個貧困村,村子裏光是娶不到媳婦的光棍漢,就有四十多個。附近村子裏的姑娘,都願意下山,嫁到平原去。山裏的姑娘到城裏打工,認識了城裏的小夥子,更喜歡留在城市裏。所以我們這裏,最缺乏的就是女性。有的人找不到媳婦,就掏錢買。全村買來的媳婦,就有十幾個了。有的過了一段時間,就跑了。生了孩子,能夠留下來的,也有五六個。沒辦法,我這個村長也是盡力了。”
旁邊的市委書記秦書海連忙插話說:“給你們的救濟,都能按時收到吧?”
能,感謝政府,每年我們都有救濟的麵粉,大米,還有錢,現在一年一個人有三百多塊錢了,冬天冷的時候,還有棉被,大衣,鄉裏都準時下發。”
王一鳴看談的也差不多了,就站了起來,說:“你帶我們到村子裏走走,多看看大家吧!”
村長說:“好,好,村子裏很少見到上級領導來,大家都等著呢!”
於是一群人就往外走,進了附近另外一戶人家。
這家的男主人是個三十多歲的漢子,女主人是個二十多歲的婦女,懷裏抱著一個孩子,看著人來了,也不躲避,隻是傻傻的笑著。
王一鳴一看,就判斷這個婦女,是個神誌不太清楚的女人,男主人還好,是個純樸的山裏人,看著人來了,熱情的打著招呼。村長介紹說:“都是省裏來的大領導,來看大家了。”
男主人說:“好,好,歡迎,歡迎。”於是把大家往家裏讓。
王一鳴看到,他們也是三間房子,牆是石頭砌成的,大大小小,不規則的,用白灰粘在一起,屋子裏裏沒有什麽像樣的家具,都是一些原木手工做成的桌子、椅子,因為不通電,屋子裏也沒有電視機什麽的。一個老式的收音機,髒髒的,擺在桌子上,可能是這個家庭唯一的現代化電器。
屋子狹小,大家轉了一圈,就出來了。
路上,村長小聲告訴王一鳴,說那家的女人,就是掏八千塊錢從人販子手中買來的,腦子不太好使,但是個女人,能生孩子就行,山裏人也不嫌棄。
又轉了幾家,到了一個五十多歲的光棍漢家裏,他僅僅有兩間房子,真正是家徒四壁,隻有一張床,牆角用幾塊石頭,墊著一個鐵鍋,旁邊放了一堆木塊,看起來是他做飯的東西。
王一鳴問他,有什麽困難沒有,最想讓政府為他們做什麽。
那漢子舔了舔嘴唇,說:“我現在最缺的就是女人,政府能不能想想辦法,為我們這些光棍漢,找個老婆。我們不怕苦,不怕累,就是怕沒女人。其他的都好解決,吃的好點差點,都可以對付,你說這沒女人,一個人過一輩子,真是沒意思。”
大家一聽,都笑了,笑這個山裏漢子的坦率。
村長說:“你們別聽他的,他是我們村裏的老婆迷,見了上級領導來,就給人家要媳婦。恨不得馬上給他發一個。有本事,你自己去弄啊!人家領導也就一個老婆,上哪裏給你弄老婆去!”
說完,感覺到自己的話也有問題,於是就尷尬的笑著,局促看著領導們的臉色,看有什麽反應。
王一鳴對他的話不在意,他知道,這些山裏人,都是心直口快,心裏怎麽想,就說出來,沒有那麽多的花花腸子,和這樣的群眾打交道,倒沒有那麽累。
倒是趙經天的臉上,露出了一絲不快。仿佛村長無意識的話,戳到了他的痛處。
回程的路上,王一鳴閉上眼睛,一路在想。扶貧扶貧,以前我們的思路,都是停留在讓村民有吃的,有喝的,凍不著,餓不著,有地方住,就行了,做好這些,有關部門就以為已經盡到責任了,萬事大吉了。至於其他的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你命苦不能怨政府,點悖不能怨社會,你找不到女人,和政府有什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