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9)

字數:340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省委大院(全本)最新章節!

    王一鳴問:“那第二把火呢?”

    秦書海說:“我看還是抓發展。具體到我們西江省來說,最迫切的任務,就是把經濟增長速度和質量搞上去,盡快縮小和發達地區的差距。也就是千方百計抓GDP的增長。現在中央政府對地方官員的考核,第一項指標,仍然是GDP的總量,你GDP的總量上不去,其他的做得再好,也不會引起上麵領導的注意。你的政績就出不來。具體的到我們地方政府,沒有GDP的增加,就等於沒有稅收的增加。隻有經濟發展了,GDP總量上去了,稅收大規模增長了,我們地方政府手裏有錢了,這樣我們才能進行的大規模的城市建設,讓城市的樓更高些,廣場更大些,街道兩旁的景觀更漂亮些,老百姓的日子才能更好過些。我們各級政府在民生方麵的投資,才能更有保障些。說實話,現在給城裏人發的那些低保,每個月兩百多塊錢,吃飯都不夠。農村的最低生活保障,每個月才五十塊錢左右,也是少得可憐,沒辦法,我們現在經濟實力有限,隻能做到這個層次了。全省八十多個縣區,國家級貧困縣就有二十多個,如果中央不給補貼,那些地方,連公務員和教師的工資都不能按時發放,我做龍江市長的時候,有好幾年,下麵的幾個縣的教師,一到年關,因為發不下來工資,就去市裏上訪、告狀,群眾意見很大。我把各個縣的縣長叫到我辦公室,給他們下了死命令,如果在大年三十之前不能把全縣教師的工資發下去,你們就不用回家過年了,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就是把縣政府的小汽車全賣掉,你也得首先保障教師的工資。他們被我逼急了,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回去東挪西借,總算是把教師的工資首先發放了。但是公務員,就不能保障了,有的拖欠了年把,才得補發。你說這樣的地方,連政府都是頻臨破產的,不發展經濟,日子怎麽過?”

    這些情況王一鳴也知道,這兩年,王一鳴已經把全省八十多個區縣,跑了一遍,有的地方,去了好幾遍了。對全省的省情,他也有了比較充分的了解。那些國家級貧困縣,都是老少邊窮地區,自然環境惡劣,人才、項目、資金什麽都缺,唯一的優勢,就是有些地方,屬於資源富集區,或者待開發地區。但由於生態環境脆弱,如果開發不當,會帶來非常嚴重的環境災難。事實上,有些地方由於急於求成,已經上了一些項目,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怎麽做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同步,現在是曆屆省委、省政府領導都非常頭疼的一個問題。不發展不行。為了發展,把環境汙染了,把西江省的青山綠水搞得一去不複返了,也是曆史的罪人。執政者就是要在這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這考驗著執政者本人的智慧和遠見。

    王一鳴的思路是,多引進一些大項目、大投資,上馬一些符合環保標準,能給當地帶來就業機會,稅收貢獻比較大的項目。就像小龍江水電站那樣的項目,一個項目就有二百多億的投資,建成投產後,當地的財政立即可以增收一大塊,每年多七八個億的稅收,可以幹不少事情了。這樣的項目,每年鋪開十幾個,那五年下來,就不得了。整個西江省的財政,每年都可以增加上百億,現在整個省財政,一年下來,才有五百多個億的收入。如果平均每年增加一百億,那五年就可以翻一番了。到時候財政收入達到一千億,雖然和發達地區相比,還是有不小的差距,但對於西江省來說,等於經濟發展上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台階。他王一鳴到時候就有麵子了,畢竟也算是有政績的省委書記了。

    這是王一鳴的心裏想法,他現在主要是集思廣益,想多聽一聽別的同誌的意見,於是就繼續啟發秦書海,說:“那你看,具體我們采取什麽樣的措施,才能加快發展,縮小和發達地區的差距呢?”

    秦書海知道,王一鳴還在考驗自己,他做過多年的地方領導,前些天又看了那些筆杆子們寫的材料,從裏麵隨便提煉幾條出來,這個能力還是綽綽有餘的。他喝了一口水,顯得胸有成竹的樣子說:“既然王書記問到這個問題,我就談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吧,僅供參考。第一條路子,還是大辦工業。我們西江省是農業大省,工業小省,財政窮省。為什麽窮?最主要的是工業總產值上不去。缺乏在全國有影響的大企業,產值最高的,都是傳統工業。我們最大的企業——西江鋼鐵集團,一年的產值才一百多個億,像這樣的年產值上百億的企業,我們西江現在才三家,另外兩家上百億的企業,一家是西江煙草公司,一家是河東汽車集團。高科技企業,新興產業,一家大的也沒有。更沒有規模超大的民營企業。你看東部發達地區,從企業規模上,人家一家大型企業,產值往往上千億,甚至幾千億。一家就等於我們幾個市的總和。有的民營企業,規模往往大得驚人,年產值幾百億、上千億的都有。一個省裏有規模上千億的龍頭企業七八家,規模幾百億的企業幾十家,規模幾十億的企業上百家,其他的小企業星羅棋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個產業集群,總量加在一起,那就相當可觀了,整個省裏GDP輕輕鬆鬆過萬億,甚至幾萬億,財政收入五六千億,甚至七八千億,和我們省一比,那差距就相當大了。我們現在一個省六千多萬人口所創造的GDP總量,還比不了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一個市。你看青島、寧波、蘇州、杭州那些市,一個市的GDP總量,都達到兩三千億了,更別說北、上、廣、深那些一線城市了。所以我認為,我們西江省的落後主要在工業,西江省未來能不能迎頭趕上,縮小和發達地區的差距,最主要的突破口,也在工業。工業上不去,靠農業,第三產業,現在看來,根本沒有可能。辦工業,最主要的辦法,還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多上大項目,千方百計吸引投資。我們西江省的優勢是,自然資源豐富,人力成本低,我們如果在環保方麵放開些尺度,把東部發達地區向內地轉移的企業吸引過來,像冶金、化工、陶瓷、水泥、服裝鞋帽等等,每一個市都搞幾個有特色的工業園區,這樣發展個三五年,情況就會大為改觀。加上我們原來的優勢產業,像食品、機械製造、汽車、冶金、製糖、水泥等,我們完全有可能實現七八個甚至十幾個產業的上千億規模。這樣加在一起,我們的工業產值,也就能上萬億了。工業產值上萬億,GDP總量上萬億,這個目標的實現,將是西江省曆史上一個劃時代的事件。我覺得隻要努力,大家都想辦法,三五年之後,不是沒有實現的可能。”

    秦書海這個思路和王一鳴很長時間思考的,基本上是不謀而合的。於是王一鳴興奮地站了起來,來回在辦公室踱著步,頻頻點頭說:“好,好,我們就來個八大或者十大行業振興計劃,這個事情,你負責牽頭吧,省政府那邊,你負責通通氣,搞一個文件出來,上省委常委會大家一起議一議。形成會議決議,這要算是我上任以來第一個綱領性文件了。我們要正式發出信號,讓各級領導幹部和全省六千多萬群眾知道我們下一步的重點目標是什麽,主攻方向在哪裏!”

    秦書海說:“好的,回頭我就和誌恒同誌商量商量,讓省政府辦公廳和省發展研究中心的人也參與進來。詳細情況,讓誌恒同誌向李省長專門匯報匯報。”

    誌恒同誌指的是薛誌恒,他是省政府的秘書長,是前省長劉放明比較信任的人,這一次李耀當了代省長,估計到明年一月底省人大開會的時候,就會提名新的省政府秘書長人選了。

    省政府秘書長和省委秘書長不一樣,省委秘書長一般都是省委常委兼任,是副省級,幹部權限在中組部。就像秦書海,雖然他是楊春風提拔上來的人,王一鳴當了省委書記,照樣得用他。就是不喜歡他,也沒有辦法,因為他這個級別的幹部,王一鳴動不了,王一鳴作為省委書記,隻能在省委常委分工的時候,可以為秦書海挪挪位置。你不讓他做省委秘書長,總得給他安排一個位置吧,兼任一個市的市委書記,或者宣傳部長,組織部長,政法委書記,這些崗位,比著省委秘書長,他更舒服,因為在他那一畝三分地裏,他是老一,他說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