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長平戰火
字數:4967 加入書籤
秦昭王四十五年,齊王建三年(前262〕,也就是荀子從秦國返回齊國的這一年,秦將白起攻韓,取野王(今河南沁陽〕,完全封閉了韓國與上黨郡的交通。韓國向秦國求和,上黨郡秦國唾手可得。但是上黨郡守馮亭不願降秦,歸附了趙國。秦昭王心中惱恨,向上黨郡增兵。趙孝成王派老將廉頗屯兵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x以抗拒秦軍。老將廉頗與秦軍在長平兩軍相峙。
秦昭王四十七年,齊王建五年(前260〕,秦軍攻趙軍,趙軍堅守壁壘不出。秦國擔心遠途進軍,曠日持久,對秦軍不利,秦相邦範睢使用反間計,讓趙王相信廉頗懼怕秦軍不敢出戰,命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取代廉頗。趙括接任趙軍主帥,立即改變廉頗築壘固守的用兵策略,主動進攻秦軍,此舉正中秦軍下懷。主帥白起令秦軍在正麵詐敗後撤,兩翼奇兵出擊,將趙軍截為三段。趙軍首尾分離,糧道被斷。趙軍的戰勢危急,隻得築壘壁堅守,以待救援。秦昭王聽說趙軍的糧道被切斷,欣喜異常。趙國是秦國吞並六國的障礙,他早想和趙國進行一次決戰,如今時機到了,秦昭王親臨河內征發十五歲以上男丁從軍,賞賜民爵一級,以阻絕趙國的援軍和糧草,傾全國之力與趙國進行一次戰略決戰。1
秦昭王思謀,如果趙國到齊國去求援,齊國會援救趙國嗎?假如齊國不援助趙國,此戰我必勝無疑。假如齊國援救趙國呢?那我們就會前功盡棄,隻好退兵。為了確保秦軍在長平的勝利,秦王立即派使臣到齊國去,想盡一切辦法阻止齊國援救趙國。
在通往臨泡的大道上,一如一後奔馳著兩輛馬車,一輛是秦國阻止齊國援救趙國的使臣,另一輛是趙國求援的特使臨武君。
趙國特使臨武君來到齊國都城,按照常理,晉見齊王。他向齊王建稟告,秦軍在長平將我趙國四十餘萬大軍團團圍困,使我軍糧草斷絕。乞求君上念齊趙兩國多年乃友好鄰邦,調運糧草,去往長平援救。
這樣大的事情齊王建不敢做主,他請趙國使臣暫且在館舍住下,等他們商議之後再予以答複。
臨武君心中急切,再三懇求齊國解救燃眉之急,得勝之後趙國大王定然登門致謝,並以雙倍糧草奉還。
齊王建知道軍情緊急,許諾五日內給予回複。
趙國使臣退下朝堂以後,齊王建問眾臣對援助趙國的看法。
田單認為,趙國處於齊國和秦國之間,是齊國的屏障,唇亡則齒寒。假如秦國今天滅亡了趙國,明天我齊國就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如今趙國四十餘萬大軍被秦軍圍困,我們應該全力援救。
後勝的意見卻相反,他認為倘若援救趙國,定會得罪秦國,將是引火燒身,自尋禍患。
還有臣子認為,向趙國送上數十萬擔糧草,將會損傷齊國國力,應該首先顧及自家的安全。
群臣意見不一,齊王建也沒有主意,隻好散朝,以後再議。
秦國的使臣來到齊國,沒有去拜見齊國大王,首先賄賂後勝,得知齊國真正掌權的是齊王母親君王後,所以就直接去拜會太後。他雙手捧著一個精製的托盤,上麵放著閃閃發光的珍貴寶物,跪地叩頭,說:“太後!秦國與齊國的國土雖然相距遙遠,但友誼常在,心心相連。我秦王君上對齊國太後非常敬重,特命鄙人攜帶國寶玉連環贈予太後!”
君王後讓把玉連環呈上來。
但秦國使臣並沒有立即把玉連環呈上去,他說:“太後,這玉連環是用上等美玉雕琢而成,三隻玉環,環環相套,無縫無隙。齊國聰明才智的人眾多,不知道能不能夠把這玉連環分解開來?”
君王後催促呈上來。
宮人從秦國使臣手中接過玉連環,呈給君王後。君王後觀看,隻見三個玉環套在一起,無縫無隙,十分奇特,若想解開的確很難,她讓宮人拿給大臣們去看。大臣們也麵有難色,無人可以將其分開。王宮裏一時間陷入沉默。
忽然,君王後有了主意,她微微一笑,吩咐取錘子來。宮人急忙送上鐵錘,君王後接過鐵錘向中間一隻玉環猛然一擊,三環即刻解開。
秦國使臣大為吃驚。
君王後命秦國使臣回去告訴秦王,他送來的玉連環,本宮把它分解開了。並且說,這玉連環是做什麽用的?是兩家結親才贈送的。你們秦王那個糟老頭子送玉連環給我,他想做什麽?難道是別有用心,欺侮我一個寡居的女人嗎?他的後宮裏美女三千,難道還想要與本宮聯袂成親嗎?
秦國使臣急忙解釋。君王後隻是不聽,繼續說:“我知道,你們大王讓你來,送上這個玉連環,不就是想告訴我齊國,在秦齊趙三國中要與秦國聯合,不要援助趙國嗎?你回去告訴你們秦國大王,援助不援助
趙國,是我們齊國的事,用不著他費心。你走吧!”
秦國使臣無奈退下殿去。
秦國使臣走了,但事情並沒有完。留給君王後的是一個非常讓她頭疼的大難題。
秦國派遣使臣來不讓齊國援助趙國,趙國派使臣來懇請齊國援借糧草。朝廷裏每日為此爭論不休。齊王建等待母後決斷,不敢發話。君王後卻一直沒有表態。
謀臣周子急切地跑到王宮去見齊王建,他說:“大王應當把糧食借給趙國,讓他們擊退秦兵。假如不加理睬,秦兵就會肆無忌憚,不會退去。這樣,就正中了秦國的計策。趙國對於齊國,是禦秦的天然屏障。今日趙國罹難,明日滅亡之禍就會降臨到我齊國身上。救援趙國就好比捧著漏甕去澆滅燒焦的鍋一樣,實在是十萬火急。再者,救趙乃是一種高尚的義舉,幫助趙國擊退秦國,也可以張揚齊國的名聲。我齊國膏壤千裏,粟丘如山,不去彰顯正義,張揚威名,卻一味地吝嗇糧食,將會鑄成大錯啊!”1
荀子也非常關注秦趙的長平之戰。他到秦國去之前就預料到,秦國若想一統天下,趙國是最大的障礙,秦趙之間必然要有一場生死決戰。這場戰爭終於到來了。
他期盼天下一統,但他不希望在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有許多無辜的百姓喪生。秦昭王拒不接受儒學,不講仁義之理,秦將白起是一個有名的殺人魔王,由白起指揮這場戰爭,後果不堪設想。
臨淄街市繁華,店輔、酒肆、歌樓林立,車水馬龍,夜晚燈火如晝。
拜見君王後的失敗使得秦國使臣異常懊悔,他顧不得到臨淄的夜市消遣,秘密潛入後勝府裏,再次進行秘密的交易。
秦國使臣手捧一件皮裘對後勝說,這是我們秦王宮中的能工巧匠精選上等皮毛,特製的一件皮裘,今天送給你了,請笑納。
後勝心中想要,卻又推辭。秦國使臣說,你我是朋友,我還有事求你。後勝便謙言接下。
秦國使臣說:“你們齊國太後的脾氣很大呀!”
後勝告訴他,我齊國的先王去世三年了,姑母一直寡居。一個寡居的女人,最怕的是談婚姻。這次你怎麽獻個玉連環給她呢?失策呀!秦國使臣也後悔,說他送玉連環,本來的意思是比喻秦趙齊三國解不開的關係,希望齊國和秦國要緊密聯合在一起,不料她往男女婚姻上猜想。咳!失策,失策!他請後勝再幫他一把,千萬不能讓太後生氣,援助趙國。
收了人家的厚禮,後勝答應在太後麵前伺機為秦國說話。秦國使臣要後勝再推薦一個能夠疏通太後的人。後勝想起一個人來,此人就是稷下學宮原來的祭酒。
趙國使臣臨武君在館舍也是忐忑不安,他到稷下學宮去拜會荀子。荀子走出書齋,施禮相迎。臨武君讓隨從把禮品呈上。荀子嚴詞拒絕,讓臨武君異常趟尬。
荀子說:“援助趙國,既是道義,也是齊國之利益選擇。荀況不會因為我是趙國人就說好話,也不會因為你不送禮物就說壞話。”
臨武君點頭稱是。
荀子告訴他,我會在適當的時機講出我的主張。
燭光下,君王後在宮內為援救不援救趙國反複思考。天已經晚了,她寬衣躺下,那隻玉連環又呈現在眼前,讓她心中煩躁,她認為秦王送玉連環是對她的侮辱。
她想起荀子的話,“作為一個萬乘之國,其威強之所以能夠建立,其名聲之所以能夠美好,其敵人之所以能夠屈服,國家之所以太平或危殆,裁決隻在其本身,而不在於別人。”
將自己的國家作為王者之所,也就可以成王。將自己的國家作為危殆、滅亡之所,也就會危殆、滅亡。一切都在人為。”
好一個一切全在人為。”她突然有所悟。起身從臥榻上下來,呼喚宮人。她要請荀老夫子進宮。
荀子在書齋秉燭夜讀,忽聽宮人傳稟太後有請,立即卷上書簡,跟隨宮人入宮。
荀子告訴她:“秦國進攻趙國長平,存吞並天下之心。趙國保衛長平,乃是衛國的正義之舉。如今,齊國廓清朝政,剪除叛臣,平定高唐叛亂,震驚朝野。過去曾經與朝廷對抗的狂妄之臣心存忐忑,此正是革新朝政之舉,趁勢向前推進之時。太後可借援助趙國之名,收繳各都縣與公爵封地中私養之兵和庫存糧草,增強朝廷威力。這樣,既可伸張正義,令秦國生畏;又可推進朝政革新,削弱不規之臣。太後,這豈不是揚名於外,整肅於內,一舉兩得的好事嗎?”
君王後講出自己的擔憂:“這件事情非同一般。按照先王的規矩,援助趙國這種關乎國家命運的大事,要經過朝中的元老廷議,那些元老們會同意嗎?……”
荀子不解君王後是果真擔心朝廷元老,還是另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