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無標題章節

字數:2744   加入書籤

A+A-


    南懷瑾話題

    南懷瑾老師:我傳你一個最好的咒子,你真學會了就行了

    你們修行兩個路線——漸修和頓悟,而漸修可以頓悟的。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佛告訴你沒有方法,達摩祖師叫你們以“楞伽印心”《楞伽經》說“以無門為法門”,沒有方法的;沒有方法就是方法。

    你們注意啊!你們諸位現在打坐修行是不是說念頭空不了,你們念頭要怎麽空啊?

    你的念頭不要你去反觀啊,它本來就是空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啊!《金剛經》明明告訴你,“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人的心本來就是靜。鬧是人為的,自鬧嘛!庸人自擾嘛!《大學》的修養就告訴你這個道理。在明代《典故紀聞》裏說,做皇上、做大元帥的“日理萬機”,他等於沒有動過心,還是這樣安靜。物來則應,過去不留。

    當心裏有所雜念的時候,學彌勒哈哈一笑,笑也空,會念《心經》“舍利子,是諸法空相”,本來空。也沒有說不要動,也沒有說動;動也空,不動也空。有個咒子給你念,一句話,“管******!”明白啦?

    你們都念過《金剛經》也知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因此悟的。

    應無所住,就是一切不住。若能一切不住,即是實相境界。既悟實相無相,一無所得,還有什麽我執、煩惱、生死、無明可住?若執著無住,又落於偏空。何以故?當知真空不空。雲何不空?空寂靈知,起用自見。用雲何起?依般若智而生其心,即是起用。雲何生心?即生吾人本具之妙明真心,就是生悲願無盡之菩薩心、菩提心、慈悲心、平等心、利他無我心。如是等心,皆是無所住而生之心。便是真心、清淨心,亦即是佛心。而眾生所生之心,乃貪心、我執心、貢高心、差別心,乃至八萬四千煩惱心。如是等心,皆是有所住而生之心,便是妄心、業識心,亦即是眾生心。所以者何?因眾生處處著相,相多故心亦多,心多即不能清淨,心不清淨,即不能悟得實相真心。故學佛人欲悟實相真心,即要放下一切,則一切不住,真心自見,即是道心。道從心生,心由道見。講到究竟,這一個道字,也不可說。所謂言語道斷,心行路絕。此理微妙,初學人不易領悟。佛要人領悟實相無相,離念即是真心,故說“應無所住”。佛又要人領悟起用之妙,故又方便說“而生其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二句,看來似覺矛盾,其實就是如是。

    “雲何應住?雲何降伏其心?”要進入般若菩提境界,作什麽功夫,安住在什麽境界?怎麽降服這些妄想心?佛說“應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應如是,就是這樣已經安住了;就是這樣已經降服了。佛的答複,看起來等於沒有答複一樣。

    當你問的時候,那個念頭早空了。後來佛講一句方便,“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每一個念頭都不停留的,自然不停留。行雲流水,前念已滅,後念不生,當體即空。不要你去用心,你去用心求空,已經被一個妄念遮住了,自性本來空。換一句話,我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應”字是方法論;如果以本體論來講,“本無所住而生其心”,此心本來無所住,盡管啟用,用也空。

    因此,後來佛再三講到,所謂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已經講完了嘛!你也會念,曉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偏要求個得,偏要求個住。它過去現在未來,哪裏妨礙你了?自性本空嘛。

    禪門心法,用不著你“外息諸緣,內心無喘”,你一切都不管,不管也不管。有一個不管的,有個空,已經不是了。它本空的。所謂空,不是你去造一個境界的空,自性本來空,念念不停留。

    你們念過《普賢行願品》沒有?讀過沒有?

    這本書有兩句話:“猶如蓮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你看太陽月亮一天在空中轉來轉去,它沒有停留過,本來空,非常活潑的。念念猶如日月不住空,住在那裏幹什麽!所以大乘的三解脫門“空、無相、無願”。

    這是說菩薩自己成就。空、無相、無願三法,通大小乘。小乘講空、無相、無願,大乘也有空、無相、無願,境界不相同。本經是大乘圓頓法門,古人稱為‘圓中之圓,頓中之頓’,意義就更深。這三法比喻作‘門’,要從此處才能契入實相。換句話說,就是證得明心見性的門徑。這三法能幫助我們證入真如本性,隨便從那一個門都可以契入。有些人由‘空門’入,可是諸位要知道,要是著了‘空相’,就入不進去;必須把空相滅掉,連空也不執著,那就能入。為什麽見到空相就不能入了?因為真心離念,真心沒有妄念;見到空相,‘見’就是念頭、妄念。有這妄念,就障礙了自性。

    其實你懂了這個道理,現在放下坐在這裏就舒服了,何必用功啊!如果說不用功,這個才是大用功,一切放下就是了。連自己的身體都不要,都丟掉了。這裏難過,那裏腰酸背痛,根本理都不理,你去集中它幹什麽呢?越集越痛苦,你越想辦法對付它,修理它,越麻煩。該死就死嘛,它是物理、物質的東西,要壞就走吧。換句話說,我講的“去你媽的”,滾吧!你該死就死吧。有一個同學,有一次忘了什麽事,我說我傳你一個最好的咒子,“去你媽的”。後來這個同學告訴我,哎呀!老師,你這個咒子真有用,當我最痛苦時,我就想起“去你媽的”,就好了。

    兒女、學生、徒弟都一樣,隻好包容,該罵的罵兩句,好的要獎勵,過後呢?講句不好聽的,管******!反正我要死的。你曉得自己總要死的不就好了嘛!沒得氣了嘛!你不要以為我這不是佛法,這就是咒,即說咒曰:管******!就好了。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這不是笑話,你真學了這一法就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