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字數:2818   加入書籤

A+A-


    月初請假,事情太多了,原諒學生黨。

    古人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在今天社會,知己知彼仍然至關重要,尤其作為一個獨立的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剖析自我,認清自己的長短、優劣,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把握自己的長處並使其得到充分發揮,才能脫穎而出,走好成才之路。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如何正確認識自我,並分析自己的性格,由此我們才能解決好各種問題與矛盾。當代大學生麵臨著巨大的社會壓力,所以如何調節好自己的精神、心理壓力,解決好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問題及戀愛中的矛盾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我本著“剖析自我,走好人生之路”的主題,來進行自我梳理,作此論文。

    關鍵詞:剖析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成功成才

    正文

    一、心理健康的定義

    據了解,關於心理健康的定義,國內外不少專家都有過專門的研究和論述。英格裏氏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當事者在那種情況下,能做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發揮其身心的潛能;這乃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情況,不僅僅是免於心理疾病而已。”波孟認為:“心理健康是合乎某一水準的社會行為:一方麵能為社會所接受,另一方麵能為本身帶來快樂。”我國傅連璋強調健康的含義應包括以下因素:1、身體各部分發育正常,功能健康,沒有疾病。2、體質堅強,對疾病有高度的抵抗力,並能刻苦耐勞,擔負各種艱巨繁重的任務,經受各種自然環境的考驗。3、精力充沛,能經常保持有較高的效率。4、意誌堅定,情緒正常,精神愉快。【摘自《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

    而大學生不管是在身體上還是在心理上都有著巨大的變化。尤其是心理上的跨越,學習方向專業化、學習內容多元化、學習的自主性等學習上有了改變,而且在人際環境、角色心理等方麵也有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那麽,究竟要怎麽調試自己的心裏,從而使自己能夠較好的認識自己適應大學生活呢?這首先要剖析自我,給自己定位。

    二、自我剖析

    (一)性格分析

    總體來說,我是一個性格比較外向的人。平時熱衷於參加各種活動,喜歡結識各種朋友,所以給人的感覺一般是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的樣子。可是,每個人都有著不為人所知的一麵。也許是因為表現出來的堅強給我披上了勇敢的外衣,但實際上越是這種看似堅強的人越脆弱,因為堅強的外衣下掩蓋的是不為人知的不堪一擊。所以有時候會懷疑自己的這種偽裝的堅強是否有意義,可總是在下定決心改變自己時發現自己根本做不到,因為自我不能接受自己是個弱者的事實。

    也許是自我心理因素所致,有時候會覺得因為我的這種外在的堅強會讓大家認為我什麽都可以做,任何刺激、打擊都能扛得住,認為我是一個不需要顧及、不需要保護的人。從小到大,在學校跟在家裏的我扮演著迥然不同的角色。在家裏我是個處處被保護的小孩子,不管是來自於爸媽還是姐姐,我一直都是什麽都不會做的人,所以他們認為我很弱;可是在學校,我卻一直扮演著強者的角色,不管是作為一個班幹部還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同學們總是會認為我是一個足夠堅強到扛得住一切的人,我的一切付出輕易不會有什麽回報。可是時間長了,我的身心俱疲,我不再再想要讓自己成為強者,很少人能明白我是多麽的需要被理解、被保護,我想要大聲的向全世界呐喊出我心裏的委屈,可事實確實總是把這些委屈偷偷藏在心裏,表現出來的依然是沒心沒肺的堅強與樂觀,也許這才是真我吧。

    我不是一個弱者,但我也清楚的認識到自己不是一個強者。在所有人看到的樂觀、堅強背後也盈滿了心酸、委屈與淚水,隻不過這些都是屬於沒有星星的夜晚。一個粗糙的人不懂得如何將心事付瑤琴,所以隻能讓委屈隨著淚水在黑暗中傾泄,第二天大家看到的依然是最燦爛的我。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種壓抑的不正確的做法,可我深深的明白一點:不要因為自己不爽就連帶別人遭殃,我們改變不了環境到是可以改變心情,改變不了事實但卻可以尋找另一種心態對待。總之,不要轉嫁自己的情緒,這一點我確信是正確的。

    (三)人際交往能力分析

    大學生由於自身成長中的固有特點及涉世不深,也必然的對於人際交往有一定的障礙,比如認知錯覺、性格障礙、能力缺陷等。大學的同學在生活習慣、性格、過去經驗等方麵存在很大差異,在校園內交往的主體同為麵臨艱巨適應任務而又缺乏經驗的個體,雙方的人際適應困難較為突出。

    性格決定我的人際交往態度,我認為與人交往貴在一個主動。主動的與人溝通、交流才會讓你更快的打入人群,拓寬你的人際關係麵甚至人際關係網,隻有這樣你才會擁有寶貴的人力資源與人際關係。當然,圈子大了,那麽衝突也越容易發生,在我看來解決人際衝突的關鍵是要相信一切衝突都是可以通過理性的建設性協商獲得解決的,這也少不了一個主動:主動的弄清楚衝突的原因、主動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主動地麵對錯誤從而主動的提出可能解決衝突的方法。

    (四)戀愛心理分析

    戀愛是一種高級的情感交流,是男女雙方相互傾心、相互愛慕,以愛情為中心培養愛情的社會心理行為。斯滕伯格認為不論人類的愛情有多麽的紛繁複雜,它都是由三個相同的成分構成的:動機、情緒與認知。進而又將動機、情緒與認知三者各自在兩性間發生的愛情關係,分別稱之為熱情、親密與承諾。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一直相信會有最完美的愛情,即完全擁有親密、激情和承諾。作為互相吸引的兩性,生活中不可能缺少親密與激情,但是我認為完美的愛情承諾確是最重要的,這種承諾並不是山盟海誓,而是一種基本的對人格、人性以及生活方麵的擔保,這是我們獲得安全感所必需的成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