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25 燈火輝煌處

字數:6849   加入書籤

A+A-




    正如戲誌才在宮牆上與郭嘉所說,世道一亂,各路牛鬼蛇神難能再耐得住性子,紛紛開始浮出水麵,為這座本就負債累累的首善之地不斷的添磚加瓦。

    這場注定載入史冊的宮變,愈發的風雨飄搖。

    大漢皇宮周廻二十五裏,宮牆漆以紅色,象征著大漢王朝的火德國祚,正脊和岔脊上或蹲或站著各類龍子脊獸,鬥拱簷桁額枋上刻畫不同的圖案和花紋。

    龍鳳獅虎鳥獸蟲魚、藤蔓葵荷花草葉紋、山水日月星辰雲氣.......彰顯‘非壯麗無以重威’的王朝氣度。

    戲誌才踱步前行煌煌巍哉的紅牆皇宮之間。

    麵沉如水。

    當今天下的細作機構,除了先秦遺留下來的黑冰台,無論是自己重啟的太常寺,還是荀攸草創的摸金校尉、周瑜創立的莫敖司、李嚴的蜀科,其實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大漢王朝真正可以做到談之色變地步的細作機構,非組織最為嚴密、勢力最為龐大、滲透最為鞭辟入裏的期門莫屬了,期門可是由漢武帝點頭,大漢第一酷吏張湯創建。

    文武百官、江湖門派、儒林文壇.......沒有不聞風喪膽的,單從這些年來大漢王朝經曆了這麽多的波折,摸金校尉、莫敖司、蜀科這幾個正處在發展期的細作機構不談,太常寺和黑冰台居然也沒能發現關於期門的哪怕一點消息,想想就不寒而栗。

    隱藏之深,恐怖如斯。

    雒陽這場因勢利導的危局,第一個要逼出來的牛鬼蛇神不是權利彪炳的袁隗楊賜等人,而是這個連幾位三公都不一定知曉的期門,主公登臨皇位,臥榻之側始終有一堆心思不明的狼狽,自己作為謀主豈能心安。

    戲誌才驀地頓住腳步,眼睛微眯。

    大漢臣子朝見天子,穿過皇城大門,便是漫長禦道,在層層起伏變化的巍峨宮殿之間前行,不由自主的會撲麵而來一種無形的不斷增長的天威。

    官場上常說的步履維艱正是說在禦道上行走的艱難,首次入駐中樞的新官,無一例外的汗流浹背猶如步入泥塘,抬腳困難。

    戲誌才第一次跟著先生進入皇宮也沒例外,經過這麽多年進進出出不知道多少次,那股蒼天在上的天威確實還在,不過戲誌才早已經習慣,並且和其他的紅紫權貴一樣衍生出一股子自家勢力龐大的自豪感,若是哪天這種天威消失了,反倒是惶恐不安了。

    戲誌才駐足不前,現在不會是因為壓塌無數權臣脊梁的天威,而是眼前出現了頗有點葉公好龍意味的事物。

    冬青服,卅湅刀。

    數不清的墨青色身影翻過紅牆,無聲無息的直撲皇宮深處,那裏是整座皇宮整個天下的中樞所在,皇帝寢宮。

    期門衛無聲無息的碾殺過去,就像是一灘漫延過去死水,衛尉招攬的江湖高手、宿衛皇宮的將士、武藝傍身的太監宮女.......割草似的一茬又一茬栽倒在地,卅湅刀刀鋒所指,留下一地的屍體。

    偶爾碰到幾個難啃的骨頭,江湖小宗師、沙場百人敵、十常侍著重培養的太監高手等等,架不住期門衛人數眾多又擅長以眾敵寡的合擊,很快成為屍堆的一員。

    不知不覺,整座皇宮籠罩了一層淡紅色薄霧,看不見,卻能清晰感覺到一股置身於屍山骨海的壓抑。

    戲誌才蒼白的手掌不由分說摸向了繡竹腰帶,那裏懸掛了世間的山河錦繡。

    手持雙戟的太史慈,懸停八劍的劍甲,拄刀撫髯的關羽……

    還有一位瘦弱老頭,一手撓胯,一手拍劍。

    不知何時,站在戲誌才身邊的一位珠光寶氣的道人,突然眯起了雙眼。

    道家提倡清心寡欲體悟天心,這位道人卻身穿一件金絲銀線織就的金色道袍,腰纏貔貅玉帶,也是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配飾,卻比戲誌才腰帶上的破爛木牌琳琅滿目的多。

    象牙團鶴、金鑄錦鯉、玳瑁鬆鹿........多達二十幾個,當真是應襯了那句腰纏萬貫。

    唯一看起來稍微樸素一些的蓮花玉冠木簪子,還是最上等的紫檀,瞧那渾然天成的手法,不出意外應該是出自某位擅長製藝的儒林大家之手。

    金縷玉冠道人詭異的憑空出現,戲誌才連眉角都沒輕微皺起,反而是如釋重負,困擾許久的疑團終於是理清了一些頭緒:“咳咳.......左慈,沒想到期門竟然掌握在你這位最不問世事的大典星手裏,難怪協律郎搜刮遍了整座京畿也沒找到期門的一丁點蛛絲馬跡。”

    “也是....咳咳....早該想到的,這座廟堂裏也就你最不希望大漢覆滅,咳咳.......別得意,知道你不是忠於漢室。”

    戲誌才突然轉過臉來,目光如刀:“咳咳……知道嗎,我最想殺的人就是你。”

    “依附在大漢國祚上的縛蛾,整天妄想著把國祚氣數納為己用,效仿大秦帝國的那位國師,借以飛升天門,咳咳……”

    金縷玉冠道人譏諷的笑了一聲,揮動手裏的塵尾,寬敞的禦道上接二連三響起物體落地的聲音。

    暗中拱衛戲誌才左右的十幾名奉禮郎全部死絕,其中甚至還有太常寺十二律陽律夷則的屍首,夷則可是先秦四大刺客要離的後人,號稱左手劍神。

    夷則平時右手握劍殺人,當他左手抽出匕首短劍,那絕倫的風采足以媲美白衣劍神一半的寫意風流,也是太常寺內從擔任丁等奉禮郎一直提拔為十二律以來,唯一一位從未失手過的頂尖刺客,沒想到今日無聲無息的死在了期門衛手中。

    期門衛也不好受,為了震懾戲誌才無聲無息的抹殺夷則,期門頂尖刺客之一青同樣是死於非命,這位名聲不顯的頂尖刺客可是荊軻一脈的門人,另外還有兩名期門頂尖刺客徐、幽,身受重傷。

    故意孤身犯險的戲誌才饒是早對期門的實力有所預估,還是免不了心中一緊,雖說夷則的死是自己刻意為之,一方麵借以試探期門的深淺,另一方麵平衡太常寺老人與新人繡衣指使之間的實力,但夷則死的這麽幹淨利落還是遠遠超出了預期。

    金縷玉冠道人掃了一眼也隻掃了一眼劍尊木牌,比少女還要柔嫩的手指劃過琳琅滿目,響起一陣清脆的‘叮叮呤呤’聲響,笑道:“貧道這是在幫你,戲國士不領情也就算了,恩將仇報算是怎麽一檔子事,難不成海內大儒龐德公這些年就教出一個滿口仁義道德?”

    大魚既然已經上鉤了,本就不健談的戲誌才哪裏肯在與左慈說些虛頭巴腦的場麵話,立即放飛了蹲在手臂上的那隻鷹隼。

    金縷玉冠道人也不阻攔,就這麽瞅著那隻鷹隼衝上皇宮天空發出刺耳的尖嘯,臂展比一般武夫長出不少隻比劉備短一寸的期門十四少卿涼,摸出身後的一根斷矛,還沒投擲出去就被金縷玉冠道人攔了下來。

    大軍如期而至。

    這幾年放棄追隨太子南征北戰而是選擇宿衛皇後娘娘的黃琬,一身戎裝,按劍走到戲誌才身前,抱拳道:“末將黃琬,見過戲先生。”

    戲誌才環顧手持鉤鑲環首刀,身披紅漆劄甲,軍陣鱗次櫛比的西園下軍營將士,冷不丁的回頭望向了觀星台,又很快回頭,輕咳道:“咳咳.......這裏就交給黃校尉了,切記不可放過一名期門衛,至於左慈是生是死由他去了,以他觸摸到陸地神仙邊緣的通玄本領,留下他太難。”

    “咳咳........不過黃校尉放心,到了左慈這個層次,尤其是他這種想要羽化登仙想瘋了的道人,力求作減,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出手殺人的,與劍尊王越武帝童淵這等三教以外的山巔武夫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黃琬長舒了一口氣,自己放棄簡在帝心的天大機會,一方麵是因為沒人宿衛皇後和大將軍,奇貨可居,另一個主要原因便是自己就會那麽兩手花裏胡哨的劍術,還是年輕時為了哄騙世家美人從家裏一名小宗師供奉那裏學來的,難能在動輒馬革裹屍的沙場活下來。

    立功當然重要,活著更加重要,否則很有可能落了個有命掙錢沒命花錢的淒涼光景。

    數百名期門衛迅速收起了卅湅刀,解下了背後的銅機連弩。

    下一息,密集的機簧聲音響起。

    無數弩矢潑灑向了綿延而去的西園下軍營大陣。

    整齊劃一的西園下軍營大陣瞬間露出一塊缺口,五六百訓練有素的下軍營將士慘死在弩矢大雨裏。

    涼果斷抽出腰間的卅湅刀,壓低身軀,與上百名同樣壓低身子的期門衛,貼著紅色宮牆切進了西園下軍營隊列之間預留的縫隙,而不是像沙場勁旅那般衝入缺口。

    缺口四周突然刺出的長矛叢林,自然成了無用功,在黃琬陰沉的神色裏屢試不爽的長矛突刺,連一名期門衛的墨青色衣角都沒觸摸到。

    擅長刺殺並且多數是用來對付沙場猛將江湖名宿的期門衛,更加注重兵技巧家一脈名將陳武所厭惡的花法,軍陣廝殺的能力連郡縣戍卒都不如,但是論起小規模接觸戰,敢說絲毫不遜色於蒙恬操練出來的鐵鷹銳士。

    層層遞進的威嚴禦道兩側從大周皇朝周公創立禮法以來,不容許種植樹木,綠蔭宜人,百鳥脆鳴,嚴重破壞禦道刻意營造出來的天家威嚴,同時也謹防刺客刺殺皇帝和中樞大臣。

    紅牆瓦上驀地出現了大量蔭涼,少說也有上千人的第二批期門衛,半蹲在宮牆簷角,雙手持弩,快速扣動懸刀。

    矢如大雨潑灑。

    便於攜帶的銅機連弩相比較沉重的大黃弩,穿透性大大降低,射程達不到驚世駭俗的四百步,五十步以內也洞穿不了重甲。

    但是勝在靈便輕巧一次可裝載五支弩矢,期門衛又不是野戰戍卒要的就是一個靈活,在折損數百乃至上千弩矢的喂養下,期門衛點射的準頭比起鎮北將軍公孫瓚麾下的白馬義從還要強出一線。

    戍守京畿的西園下軍營士卒以每息三四十人的速度,捂著脖子悶哼一聲,再無任何氣息。

    蟬翼削肉,切入軍陣的數百期門衛隻被誤傷了三人。

    重新邁開腳步在禦道上前行的戲誌才,按理說應該憤怒再不濟也得痛惜才到,輕薄的嘴唇卻彎起了一條弧度,似是在笑。

    荀攸周瑜李嚴,我與你們有交易不假,缺斤短兩了可不要怪我。

    ————————————————

    “燕台弟弟,這裏有武卒營護衛暫時高枕無憂,還請兄長去看看辯兒如何了。”

    大長秋聽到熟悉而又陌生的稱呼,愣了愣,瑛姐姐不知道多少年未曾這樣稱呼自己了,久到就連自己快要忘掉燕台二字,隻記得大長秋。

    如今的情形與當年的永康大亂何其相似,大長秋擔憂萬俟蚩尤獨孤休屠這些草原大宗師再次殺入後宮,顧不得對那位曾經的大漢軍方第一高手的打心眼裏憎惡,準備邀請情敵盧植共同護衛後宮,正愁沒有何時的機會出去,飄然而去。

    皇宮大內,燈火輝煌處。

    有一鳳衣霞冠女子低頭繡花。

    她沒有聽見任何腳步聲,也沒聽到扣門聲,但她知道已經有人到了門外。

    戲誌才曆經多年的積蓄,已是國士,還是一位天下為棋盤王侯將相為黑白子的頂尖國士,胸有萬千溝壑,腹存經天緯地。

    不談以後,隻說現在,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大才,稷下學宮第一名士荀彧麵對戲誌才這麽多年歎為觀止的功績,依舊是自歎不如。

    可當戲誌才望見如普通人家繡花的女子,心底惶恐,甚至是產生了克死父母以後不曾有過的恐懼。

    一步難以邁開,一句話難以說出。

    隻因,這一步太過沉重,這句話太過大逆。

    這時,怎麽也不可能出現在這裏的布裙木釵年輕女子,偏偏出現在了戲誌才身邊,這一幕戲誌才幻想了許久,以至於真實發生了,還以為是幻覺。

    恍然若夢。

    感覺蒼白手心的真實暖意,戲誌才絕情而又毅然決然的甩開了布裙木釵女子的柔夷。

    邁開步伐,神色堅定。

    “臣,懇請皇後娘娘。”

    “赴死。”(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