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法王

字數:3088   加入書籤

A+A-


    一次佛住在釋翅尼拘留園中,佛和500大比丘眾在一起。那時候有釋種諸豪姓弟子數千人,他們到了佛前,到了以後,他們頭麵禮拜佛足,禮拜佛足以後,在一邊坐下。這些釋種豪貴弟子對佛說,世尊,你應該去作王,以治令國界,這樣我們等的種姓也可以得到不朽,不會讓轉輪聖王因為你而斷滅。如果世尊你不出家,你當在天下作轉輪聖王,統領四天下,千子具足,我們種姓的名稱也可以得到遠布。天下人都會知道轉輪聖王出在釋種中,所以世尊,你應該作王,不要令王種斷絕。

    佛說,我今天正是王身,名為法王,

    佛說,我問你們,什麽是釋,你們說轉輪聖王七寶具足,他有勇猛的千子。今天我於三千大千世界刹土中,是最尊、最上、無有人及,我成就七覺意寶,有無量聲聞為子,以為營徒。

    佛說,你們今天所說的王,得到也會失去。我此法王身是最勝的,沒有終沒有開始,勝無人能奪。佛有無量行,要為眾生示現道跡。

    佛說,諸瞿曇,你們應該去求方便,以正法以作你們的王治,你們應該如是學。

    那時候釋種諸豪貴弟子,他們聽聞佛的教導,歡喜奉行。

    一天佛在舍衛國的給孤獨園中,有一個比丘到佛所,他頭麵禮拜佛足以後,站在一邊,比丘對佛說,世尊,是否有一種色,是恒久不變的,可以久在世間而不移動。是否有受、想、行、識是恒久不變的,可以久住在世,也不移動。

    佛說,比丘,沒有這樣不變異的色、受、想、行、識。沒有恒不變異,可以久存在世的色、受、想、行、識。

    佛說,比丘,如果有此不變異,恒久存在,久存於世的色、受、想、行、識,那是梵行人,梵行人沒有分別,能夠盡苦本。

    這時候佛在地上取很少的土,放在指甲上。佛對比丘說,比丘,你看見我指甲上的塵土嗎。

    比丘說:世尊,我看見了。

    佛說,如果有如此少許色恒在世間,則梵行之人沒有分別,得到盡苦的邊際。所以比丘,以無少許色在,便得到行梵行,得到盡苦的本。為什麽呢。

    佛說,我昔日成就作轉輪聖王,統領四天下,以法治令四天下,統領人民。那時候我具足七寶。我那時候作轉輪聖王,有84000神象,象的名字叫菩呼。我有84000寶車,用獅子皮覆蓋其上,或者用狼皮覆蓋在上麵,在車上懸掛著高幢。我還有84000高廣台,就像天帝所居住的地方一樣。我有84000講堂,有84000玉女,也像天女一樣。我有84000高廣座,都以金銀嚴飾之。我還有84000衣服,84000飲食,味道有千種。

    佛說,那時候我乘著一個色極好的白象,象有六牙,以金銀裝飾之,此白象可以飛,也能夠隱形,或者大,或者小,象的名字叫菩呼。

    佛說,我也乘坐一神馬,神馬的毛尾巴是朱色的。它行不動身,可以飛行,我以金銀嚴飾之,他也可以隱形,或者大,或者小,馬的名字叫毛王。

    佛說,我那時候還有84000高廣台,我住在一台中,台名字叫須尼摩,是純金所作。那時候我在一講堂中止宿,講堂的名字叫法說,是純金所作。那時候我乘以寶車,車的名字叫最勝,是純金所作。我帶一玉女,左右使令就像姊妹。那時候我在84000高廣座中,坐在一座,其中金銀琉璃不可稱計。我穿一妙衣,就像天衣一樣。我所食物味道如同天甘露。

    佛說,我在那時候作轉輪聖王,84000神象朝朝來至我所,如此門外有了多傷害,不可稱計。那時候我想,此84000神象朝朝來至,門外多有傷害,我想令此分成二份,讓84000神象每天隻有42000朝朝來至朝賀。

    佛說,比丘,那時候我想,我過去做了什麽福德的事情,令自己得到如此威神勢力。我又想,都是因為我有三種事情的因緣,使我獲得如此福的護佑。什麽三種事情,是惠布施、慈仁、自守。

    佛說,比丘,你們應該觀察,那時候我諸行永滅無餘了嗎,那時候我遊行在欲中沒有厭足。所謂的厭足,是於聖賢的戒律為厭足。

    佛說,比丘,此色有常嗎,還是無常。

    比丘說,世尊,是無常。

    佛說,如果色是無常,是變異的法,你可以生如此心嗎,此色是我,我就是此色嗎

    比丘說,不能這樣想。

    佛說,受、想、行、識是常,還是無常。

    比丘說,是無常、

    佛說,如果受、想、行、識是無常,是變異的法,你可以生此心嗎,此是我的受、想、行、識。我是色、受、想、行、識

    比丘說,不能這樣想,世尊。

    佛說,比丘,所有的色,過去、現在、未來的色。或者大,或者小,或者好,或者醜,或者遠、或者近,此種種色也非我所,我也非彼所,這是智慧者所覺悟的法。所有的受,過去、現在、未來的受,或者遠、或者近。。。。此受也非我所,我也非彼所,這是智慧者所覺。

    佛說,比丘,你們要如此觀察,如果聲聞人厭患於眼,厭患於色,厭患於眼識。如果緣於眼睛看見色,生出了苦樂,他們也厭患。他們也厭患於耳,厭患於聲,厭患於耳識,如果因為依耳識生出了苦樂,他們也厭患。鼻、舌、身、意的法他們也如此厭患。如果因為依靠此種種生出苦樂,他們也厭患。他們如此厭患以後,便得到解脫。解脫以後,便得到了解脫的智慧。他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更不受後有,如實知道了真如的法。

    比丘聽聞佛的教導,他到了閑靜的地方,思維自修行,是所謂的族姓子,他們剃除須發,著三法衣,他們離家修行無上梵行。成就生已經盡,所作已辦,梵行已立,更不受後有,知道了真如的法,此比丘成就了阿羅漢。。。。。。。(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