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匈奴國書

字數:3400   加入書籤

A+A-


    後來中行說就讓單於用一尺二寸的木劄寫信送給漢朝皇帝,並且把印章和封泥的尺寸都加長加寬加大,把開頭語說得都很傲慢,就是剛才阿莫訶所說的:“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的匈奴大單於恭敬地問候漢朝皇帝平安。”

    匈奴人在國書問題上敢於向漢朝示強,是以其軍事實力做後盾的。

    等到後來漢武帝劉徹擊敗匈奴之後,為了羞辱匈奴單於,就在匈奴人的基礎之上又將國書規格翻了一倍。

    景帝說道:“國家疲敝,已非一日之過,更非群臣之錯,這隻是朕有感而發,你們都起來吧!”

    “謝陛下!”

    然後景帝就開始翻看匈奴人的國書。

    “天地所生、日月所安置匈奴大單於敬問漢朝皇帝無恙。”

    “孤憤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今聞漢皇有姝,待字獨居,願與漢皇結翁婿之情,漢皇豈有意乎?”

    ······

    “另,今孤親詣二十萬匈奴健兒,遊獵塞外,俘獲無數,念漢匈之厚重、思翁婿之情誼,不敢擅專,然人吃馬嚼,耗費頗靡,若漢皇願贈銀絹五十萬匹兩,孤必不令漢皇失望。”

    看完這封國書,景帝怒氣勃發,一腳將前麵的禦桌踹翻,國書也翻滾了幾下,跌落在地上。

    “欺人太甚!來人,速詔周亞夫回朝,詔曲周侯酈寄、燕國相欒布、竇嬰速速前來覲見,同時命燕王、趙王、梁王整頓諸國兵馬,朕今日要與匈奴人決一死戰,否則難消朕的心頭之恨。”

    陶青大驚失色,急忙出聲阻止道:“陛下,不可啊!此時我與匈奴之間,攻守之勢、強弱之勢明顯,還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從長計議啊!陛下!”

    景帝怒道:“丞相,非朕不知,而是軍臣欺人太甚,朕若不報此仇,妄為人君。”

    此時晁錯走了出來,撿起了地上的國書,而後慢慢的翻看了幾下,也是怒聲說道:“陛下,軍臣狂悖無禮,臣附議陛下決戰匈奴之事。”

    “更請陛下令吳楚等七國各出兵出錢,開赴前線,來一場真真正正的漢匈決戰。”

    景帝有些欣喜,心道還是自己的老師向著自己,見不得自己吃虧。

    而陶青則是大怒道:“晁大夫,你明知道吳楚等國不尊朝廷號令久矣!今生此意,到底是何居心?”

    “恐怕吳楚等國的兵士到了長安,不去打匈奴,反而覬覦神器,到時候老夫看你晁錯有何麵目見天下人?”

    陶青這些話雖然是在說晁錯,但是話裏話外都是說給景帝聽的,景帝此時有些懊惱,為什麽高祖分封的時候,沒有往邊境上多封些諸侯王呢?

    但是若是景帝知曉,明朝初年,朱元璋就是分封兒子與各地,而後在邊境的燕王就是手握能征善戰的大軍,隨後靖難功成的,他就不會有這些想法了。

    晁錯反駁:“丞相,你可知曉這國書之中,軍臣單於是如何說的?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晁錯說完話,將國書遞給了陶青,陶青開始細細的翻看。

    當陶青看到開頭那一段話的時候,他的眼皮直跳,他終於知曉為什麽景帝發這麽大的火了。

    因為當年這和呂後受到的匈奴冒頓單於的侮辱是一致的。

    當時剛死去閼氏的冒頓單於遣使者送來一封言詞極為不敬的國書給呂後(劉邦已死),上麵開頭寫的就是:“孤憤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遊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

    意思是說:我是一個寂寞的君主,生在荒涼的草澤地帶,長於牛馬成群的原野之上,數次到達邊境,希望深入中國腹地一遊。而你的丈夫剛死,想必空閨難耐。我們兩個人既然都不快樂,又無法取悅自己,不如你就做我的女人,我們各自用自己所有的,交換自己所沒有的,如何?

    呂後認為受到了奇恥大辱,“大怒”,欲出擊匈奴。

    這不難理解,畢竟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呂後的描述是:“呂後為人剛毅”。

    而朝臣幾乎眾口一辭:出兵攻打匈奴。

    然唯有中郎將季布卻指出:劉邦當年在與匈奴之戰中最終未占得便宜,不得已采納劉敬的和親建議,來換取漢初社會經濟的恢複與發展;“今歌唫之聲未絕,傷痍者甫起”,亦即如今的漢朝軍事勢力依然不及匈奴,宜繼續和親為上。

    最終,呂後聽從了中郎將季布的意見,贈單於車馬作為禮物之外,繼續“以宗室女為公主,嫁匈奴單於”以和親。

    單於笑納之,致歉,並“因獻馬,遂和親”。這樣,漢匈之間及時避免了一場兵燹之災。

    而此時軍臣單於的國書之中,更是變本加厲,不僅僅是和親,還要錢要糧,真是恬不知恥。

    要知道前些日子梁王劉武入長安,景帝為了拉攏自己這位嫡親的弟弟,那可是要錢給錢,要人給人,基本上已經掏了三分之一的國庫。

    現在匈奴人又這般做派,陶青也有些頭疼,當然了,西漢朝廷不是沒錢,幾代帝王休養生息,攢下的家底,足夠劉徹這個出手闊氣的人揮霍了五六十年。

    但是有錢歸有錢,不能給匈奴人啊!尤其是軍臣這種匈奴人。

    而且更為主要的軍臣想要恢複和親,當初中行說懷恨到匈奴後極力破壞漢匈和親??,不斷為匈奴出謀劃策,策動襲擊漢朝邊郡和發起戰爭等。

    現在中行說仍然是軍臣單於的重要謀士,軍臣單於求和親,其中肯定有些不為外人知曉的事情。

    景帝平複下來心情之後,也沒有再說召見將軍們的話語,於是一群大臣開始商議,商議了半天,錢可以給但是不能給太多,但是和親是可以的。

    景帝的心情有些不能平複,因為和親的女兒用的是他的,錢也是國庫出的,但誰讓他是大漢朝廷的家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