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家法
字數:3759 加入書籤
竇太後甚為喜歡《老子》,這部書她不僅自己誦讀,還派人講解,闡釋要義,所以才有黃生等人的生存空間。
此時竇太後聽到晁補之的話,緩緩的點了點頭,喟然長歎道:“原來你有如此學識、見識,怪不得你看不起黃生,黃生他輸的不冤。”
對於有學識淵博的人竇太後還是比較敬重的。
黃生之所以吐血,是因為晁補之擊破了他賴以生存的根本。
黃生自稱黃老之術的“磚家”,然而卻一直在發怒,好勇鬥狠,全然不知清淨無為,晁補之問他的那句話正是在譏諷他。
他還好死不死的擺長輩的譜,要替晁補之解釋,然而等他明白過來的時候已經落入晁補之的陷阱之中。
黃生若是解釋,證明他學的不是正宗的黃老之術,晁補之先前說他沒有修身養性就是說對了,這可是比殺了他還要讓他痛苦的事。
可黃生若是不解釋,那證明他根本就不會《老子》,雖然眾人都知曉事實並非如此,但架不住人言可畏啊!
所以黃生隻有吐血昏迷一條路走。
竇太後又接著說道:“言歸正傳,晁郎中你說該如何處置楚王?”
景帝心中一鬆,頓時明白這才是晁補之今日能否過關的關鍵。
晁補之顯然也明白這一點,於是淡淡的說道:“用國法顯然不合適,但若是太後下懿旨用家法處理楚王,臣想亂嚼舌根之人一定會少很多。”
景帝聞言眼睛一亮,晁補之說的太對了。
楚王劉戊乃是漢高祖劉邦四弟楚元王劉交之孫,楚夷王劉郢客(《史記》作劉郢)之子,若是論起輩分來,與景帝乃是同宗兄弟。
景帝有削藩之意,處理他不合適,可是竇太後乃是劉戊的長輩,長輩處理後輩難道有什麽不可的嗎?
這縱然是再斤斤計較的人都說不出什麽來。
景帝期盼的說道:“母後,兒臣以為晁郎中所言甚是,用家法處置楚王,任何人都說不出什麽。”
竇太後緩緩的點了點頭,翻了翻白眼說道:“晁郎中果然名不虛傳,素有急智,老身今日始見識了。”
“太後謬讚了。”晁補之謙遜的說道。
········
廷尉張歐剛剛回到府中,就聽下人稟報說王生來訪。
張歐聞言搖頭說道:“此為陶公說客,快快有情。”
王生疾步走了進去,見到張歐後,抱拳喜道:“張叔咱們可是有些日子沒見了,我還以為你會把握拒之門外呢。”
張歐啞然失笑道:“你既然知道有這種可能,為什麽還來?”
“我感覺張叔還是念舊情的,所以就來了,更何況你仁厚之名傳遍天下,豈有不見故友之理?”王生笑嗬嗬的說道。
張歐用手指了指他笑道:“你這張嘴真是厲害,不過我今天見識了一個更厲害的人,日後你們兩人可以較量一番。”
王生聞言收斂了笑容,正色道:“你說的是晁大夫的季父晁晟晁補之吧!我也是久聞大名,恨不能一見。”
張歐看了他一眼,淡淡的說道:“會有機會的。”
王生有些凝重的點了點頭,顯然他也聽說了晁補之的事,將他當做勁敵,不過現在這不是主要的,於是王生笑道:“張叔,我今日來是為陶公當說客的,你可知曉?”
張歐右手一伸,示意他繼續說下去。
“張歐觀晁大夫是何等樣人?”王生問道。
張歐思索了一會兒說道:“老夫以為晁大夫性情剛烈,謀國不謀身,乃是一個胸懷大漢天下的人。”
“錯。”王生搖了搖頭不屑的說道:“我可不這麽認為。”
“哦?願聞王兄高見!”張歐坐直了身體說道。
“晁錯睚眥必報,心眼極小,他一上位就驅逐袁盎等人,毫無容人之量,張叔說對也不對?”王生問道,張歐聞言點了點頭。
“晁錯因嫌路途太遠,私鑿宗廟之牆,不知尊卑,更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
“晁錯主張削藩,然《削藩策》《推恩令》兩份奏折前後不一,差別甚大,尤其是後一篇《推恩令》雖然大氣磅礴,但以我觀之根本就不是晁錯所寫,與他的文風不符。”
“很有可能是他的季父晁晟代筆,由此觀之晁錯乃是一個朝令夕改、厚顏無恥之人。”
“晁錯為了阻擾政令,私闖丞相府,擅取詔書,差點逼死奏曹鄭隱,典型的獨行客,顧己不顧人。”
王生抿了一口茶水接著說道:“我所說的這些張叔讚同否?”
張歐聞言笑道:“你說的不錯,但晁大夫還是有些可取之處的,畢竟他敢為天下先,敢旗幟鮮明的提出削藩,這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
“你說的不錯,但晁錯的所作所為乃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我對他的評價是,他若成不了管仲、商鞅一般的人物,就會成為禍亂天下的根源。”王生笑著說道。
張歐奇怪的看了王生一眼說道:“想不到你對他的評價竟然這麽高。”
王生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我的評價,這是陶公的評價,我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陶公····”張歐慢慢的說道。
“不錯,正是陶公。”王生正色道:“難道張叔到現在還不明白陶公的深意?”
張歐閉上了眼,有些疲憊的說道:“我明白了。”
張歐確實是明白了,王生說了這麽許多,都是在替陶青辯解。
畢竟晁錯有這麽多的過錯和缺點,確實是不適合為相。
陶青為什麽適合呢?因為他事少,從來不主動去為自己找麻煩,得過且過,無為而治,如果這也算得話。
而且陶青的性格不如晁錯一般剛烈,所以做任何事他都可以把握住一個度,而且陶青的手段異常厲害,這一點張歐也是深有體會。
而大漢朝現在雖然危機重重,但朝廷並未做好完全的準備,所以唯有韜光養晦,繼續積攢實力,這個時候激進派晁錯顯然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