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綿裏藏針薄皇後
字數:3334 加入書籤
到了後來館陶公主為了讓女兒成為一國之母,也為了報複栗姬,不時在景帝麵前說栗姬的壞話,還經常誇讚劉徹,景帝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而且又有從前他母親夢日入懷的祥兆,所以對劉徹愈發寵愛。
有一次,劉嫖對景帝讒言:“栗姬和各位貴夫人及寵姬聚會,常常讓侍從在他們背後吐口水詛咒,施用巫蠱之術。”
在古代,人們對巫蠱之術深信不疑,“媚道”即女性爭寵施用的邪術,方式多種,有的十分殘忍血腥,“祝唾其背”是最簡單易行的巫術。
景帝因此惱恨栗姬,但是因為早期對栗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且館陶公主所言並無實物證據,景帝也並未將栗姬治罪。
後來景帝偶然健康不佳,心情也不好,便告訴栗姬:“我百年以後,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
這樣類似的情形在唐朝也出現過,太子李承乾被廢後,李世民有意立李泰為太子,於是詢問李泰,大意是他如何對待自己的弟弟?百年之後皇位傳給誰?
李泰當時咬了咬牙,說出來一個自以為完美無缺的答案,殺子傳弟李治,李世民當時感動的無以複加,答應立李泰為太子。
然而等李世民冷靜下來之後,感覺殺子傳弟這種事情根本就不可能發生,明顯是一個謊言,所以廢李泰貶他出京,同時立李治為太子。
李泰這樣裝了一把都沒通過考驗,更何況栗姬這種連作秀都不會的了?
若是聰明的女人恐怕絕不會如此,可栗姬不是。
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為後的打算,但栗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願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
景帝對她的態度也相當不滿,卻還是忍耐下來,隻差沒有發作而已。
懂得適時而動的王娡知道景帝惱怒栗姬,但要廢掉太子,還需要加一把火,這把火必須時機合適火候得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立太子兩年後,薄皇後因無子而被廢黜。
前元七年正月,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後。
大臣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後。”
景帝勃然大怒:“這是你應該說的話嗎!”於是下令論罪處死大臣,又廢掉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
同年四月乙巳,得寵的王娡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後。
四月丁巳,她的兒子劉徹立為太子。
劉榮被廢,景帝也不願再見到栗姬。栗姬內心的憤恨更加難平,但她甚至連景帝的麵都見不到,最終栗姬鬱鬱而死。
所以此時的晁補之看著栗姬和劉榮,眼中充滿了惋惜,當然了也僅僅是同情罷了,畢竟不做死就不會死,如同晁錯一般。
等到屋內又恢複平靜之後,坐在上首的薄皇後舉起手中酒樽,對著晁補之笑道:“晁郎中,每日不辭辛苦,自長安街而入未央宮,一定十分的勞累,我就代表皇帝陛下以及後·宮嬪妃敬晁郎中一杯,多謝晁郎中治愈太後的眼睛,請。”
薄皇後說完之後,滿飲了杯中酒,晁補之也起身一飲而盡。
不過雖然是喝酒,但是屋內的眾人都不是傻子,誰都聽出了薄皇後的話外之意。
晁補之居住在長安大街,坐馬車尚且需要半個時辰,可他都來了,栗姬竟然還沒有來,這究竟是什麽原因,難道還不清楚嗎?
果然薄皇後話語說完之後,館陶公主的心中則是咯噔一下,她沒想到這個以前軟綿綿的薄皇後竟然如此的心機,綿裏藏針,讓人心驚不已。
但更讓館陶公主氣氛的是薄皇後明知道剛才自己給栗姬打掩護,她還敢這樣拆穿,這不是打她館陶公主的臉嗎?
可是看到竇太後的臉色又黑了幾分,館陶公主的嘴唇輕輕的蠕動了幾下,可是終究沒有勇氣再替栗姬說話,因為她了解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認準的事情,除非是梁王來勸,否則···嗬嗬。
栗姬雖然目光短淺、心胸狹窄,但智商不低,她也聽出了話外之意,臉色劇變,但看到沒人幫她,隻好不甘的低下頭,當然了連帶著將晁補之也恨上了。
而王娡雖然是低頭在喂劉彘東西吃,可是那偶爾聳動一下的肩膀,縱然是傻子也知曉她是在偷笑。
這尼瑪是漢朝版的《甄嬛傳》啊!晁補之看著屋內眾人的表現,不由的在心中感歎道。
過了盞茶的功夫,竇太後大概是平複了心中的怒氣,當然了估計是因為有許多外人在場,所以目視晁補之笑著說道:“晁郎中,敢問老身這眼睛還有多久才能徹底的好?”
這話一出,所有的人,包括一直當鴕鳥的竇嬰也目光炯炯的注視著晁補之。
晁補之思索了一會兒,當初係統介紹萬能滴眼液的時候,說的是每天一次,每次一滴,半月即可重見光明。
可竇太後這才用了兩次,卻有了光感,能夠看清模糊的東西,或許係統說的重見光明是徹底的好了吧!
於是晁補之沉吟道:“太後恢複的如此之快,臣實在是沒有想到,若是按照這種速度,恐怕不出七天太後就能如同正常人一般看清東西,但為了防止病情反複,太後還是用半個月的較好,這樣更有保證。”
竇太後聞言臉上露出欣喜的樣子,而後笑道:“好好好,老身就聽晁郎中的。”
“你不是有些問題要問晁郎中,老身這裏沒事了,你可以問了。”
竇太後的這一句話是對晁補之旁邊的那個女人說的。
那女子先是謝道:“那就多謝太後了。”
然而晁補之確實不知曉這個女子究竟是何人,但竇太後對她說話很是隨意,仿佛是在嘮家常,他不敢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