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淳於緹縈
字數:3365 加入書籤
晁補之剛要問此人是誰,坐在前麵一直沒有說話的小老頭,對的,在晁補之的眼中竇嬰就是一個小老頭笑著說道:“晁郎中,坐在你前麵的可是淳於夫人,你可曾聽說過?”
淳於夫人?沒聽說過景帝有後·宮之中有這樣的姓氏的人,淳於?難道是·····
晁補之驚疑不定的說道:“夫人莫非是當年上書救父,陳述冤屈,且願替父受刑,最後感動先帝,被先帝明旨傳詔天下,廢除肉刑,表彰孝義的淳於··夫人?”
淳於緹縈聞言,笑著點了點頭,顯然是晁補之說對了。
晁補之頓時起身鄭重的抱拳說道:“潁川晁晟見過淳於夫人。”
古代人最為敬重兩種人,忠臣、孝子,淳於救父名傳天下,萬古流芳,孝感動天不外如是,更是後世孝道的典型,所以見到晁補之的表現眾人也不以為意。
倒是淳於緹縈感歎道:“這是先帝英明,遂成就了緹縈救父的美名。”
這話偉光正之極,就如同在靖難之後,讚頌成祖偉業一般,晁補之不由的點了點頭。
隨後晁補之仿佛想起了什麽,對著竇嬰說道:“敢問老丈是何人?剛才多謝您的提醒。”
天可憐見,人家竇嬰才三十出頭,晁補之一句“老丈”,竇嬰仿佛瞬間受到一萬次暴擊,有些怒氣的說道:“你真不認識我?難道晁錯沒給你提過我?”
這又不是玩網遊,每個人腦袋上都頂個名字,我怎麽可能知曉你是誰?晁補之心中吐槽道,不過聽到竇嬰直呼晁錯的名字,他就知曉此人若不是同晁錯官職品位一般就是好友或者仇人。
因為古代鮮有直接稱呼對方姓名的,那是罵人的話。
晁補之搖了搖頭道:“小子還真不知曉,請老丈示下。”
竇嬰聞言氣呼呼的說道:“老夫竇王孫。”
竇嬰心眼也不大,想到晁補之一口一個“老丈老丈”的說道,於是隨口來了一個“老夫”,不過心中卻想到,晁補之這小子真是可惡!
可實際上晁補之還真不知曉前麵的小老頭是竇嬰,畢竟古代通訊又不發達,又沒有照片,所以不認識也情有可原。
再說了誰能知道日後大名鼎鼎的魏其侯竇嬰剛三十出頭就長的如同小老頭一般。
了解到此人就是竇嬰之後,晁補之瞬間明白,晁家和他不是一路人,於是也就放棄了套交情的打算,笑著說道:“原來是竇···詹事,前詹事,下官失敬失敬!”
雖然是笑著說失敬,可竇嬰卻感覺此人的笑的好假,真想一掌呼他臉上,尤其是這句話的重音放在了“前”字上,竇嬰越看他越可恨。
怪不得陶青等人說什麽也要搞死他呢!竇嬰心中想道。
看見竇嬰不說話,晁補之就笑著說道:“淳於夫人有什麽問題,但問無妨,在下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淳於緹縈聞言笑道:“也沒什麽問題,你既然聽說過,必然也知曉我家世代行醫,所以我對於你能夠治愈眼疾的藥物十分的好奇,不知道這種方子,能否讓我看看?”
晁補之聽到這話,方才想起淳於緹縈的父親,淳於意曾任齊太倉令,精醫道,辨證審脈,治病多驗。
曾從公孫光學醫,並從公乘陽慶學黃帝、扁鵲脈書,醫術精湛,妙手回春,乃是當世有名的神醫。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是神醫,卻長期行醫民間,懸壺濟世,對王侯卻不肯趨承。
趙王、膠西王、濟南王、吳王都曾召他做宮廷醫生,他都一一謝絕了。
因常拒絕對朱門高第出診行醫,被富豪權貴羅織罪名,送京都長安受肉刑,這才有了“緹縈救父”的故事。
《史記》記載了淳於意的二十五例醫案,稱為“診籍”,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病史記錄。
當然了此時的淳於意尚且再世,仍然是當世神醫,不過當初的事情對他的打擊挺大,加上現在年紀大了,所以也是處於半隱居的狀態,不再替人看病。
扁鵲見蔡桓公,桓公不信,其乃逃亡;淳於意慢王侯,乃被羅織罪名;華佗治曹操,孟德多疑,身死而青囊經失,這種事情數不勝數,這也是古代醫家之人的悲哀。
再說淳於意有五女,淳於緹縈乃是他最小的女兒,加上淳於緹縈自幼聰慧好學,所以她是盡得淳於意的醫術傳承。
尤其是竇太後的眼疾,無論是當年的淳於意還是現在已經醫術大成的淳於緹縈,都曾經診斷過,甚至是判過死刑的。
所以淳於緹縈對於晁補之能夠令竇太後恢複光明十分的驚詫,因為她十分確信自己的醫術,正是這樣,才更加的好奇晁補之究竟是用的什麽藥物治愈好竇太後的。
見晁補之沉思不說話,淳於緹縈笑道:“太後用的藥水,我也曾經檢驗過,但恕我才疏學淺,未曾發現裏麵用的究竟是什麽藥物,甚至是一種都沒有分辨出來,我十分的慚愧。”
“當然了,醫術傳承分門別類,各有派別,我也不是想要你的秘方,隻是單純的有些好奇罷了!”淳於緹縈又進一步的解釋道。
聽到這話,晁補之笑道:“淳於夫人,您誤會了,我不是不願說,而是不知曉從何處說起。”
“哦?此言何意?”上首坐著的竇太後也好奇的問道。
晁補之聞言抱拳苦笑道:“啟稟太後,這裏麵的事情實在是說來話長啊!”
“那就長話短說。”旁邊的竇嬰突然插嘴道。
竇太後聞言瞪了竇嬰一眼,那意思仿佛是在說,這還用你說?竇嬰急忙閉口不言。
晁補之隻好說道:“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
“通過眼睛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比如說,我就能從竇前詹事的眼睛中看出他對我十分的不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