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五章 花園會議三

字數:5663   加入書籤

A+A-


    “諸位,所謂凡事預則立,謀則興!”

    於望說到這裏,輕輕的呷了口茶,眼看小小茶杯馬上見底,不由微微皺了皺眉。

    而一直伺立在他身後的華馳書時刻留意著於望的動靜,馬上小心的捧著茶壺來續茶。

    “罷了!老華,還是給本將換大碗茶!”

    “是的,老爺!”

    看著華馳書一溜小步的忙前忙後,於望不由心思一動。華馳書這個家夥,其來曆早年雖然是楊嗣昌推薦,但是根底很是不清不楚,不過他為人既小心,又沒有做出什麽出格的事情,對自己似乎又有那麽幾分忠心。

    就在於望看來,這個家夥的奸猾程度和全興有的一拚,再說老華來自己身邊的日子也很長了,這樣的“人才”似乎也可以一用。

    轉眼,於望在這個問題上就不在為意,繼續朗聲道:

    “諸位,有鑒於此,我等在民政方麵,以肖先生為首,吏書司要在七天之後給本將拿出具體措施來···”

    “我等需在永平府建立‘日月’學堂,該學堂分為三級,每級學期三年,每級學成學子可冠名為初生,專生,博生···”

    “在我永平日月學堂,學生們主學明法、明算、明字,這三門知識將作為畢業考校的基礎主科,至於其他的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的東西則是輔助,全憑學員的興趣,不作為考校的額外加分···”

    “在我永平日月學堂,隻要博生以上畢業的學員,吏書司優先授予實習身份,可以在實習和試用一年後,正式授予吏員身份···”

    “當我日月學堂正式成熟和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吏員後,吏書司所有空缺職位,日月學堂的學員優先錄取,而外來投奔的人才想要謀缺,同樣須得經過日月學堂正式的同等的考核條件,不然,將不於考慮聘用···”

    當於望說到這裏,武係官員還是無動於衷,畢竟事不關己。但是那些文係官員卻猶如麵臨泰山崩坍,一下子都目瞪口呆,甚至全身激動的都發抖起來。

    本來,大將軍一直在大力鼓勵民間學習文化,尤其是在軍營,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一開始,聽到設立什麽學堂,大夥都認為它會和大明遍地的學堂私塾都是一個模式,那裏不外乎是傳授聖賢書的地方,那些學員學出來之後照例是去參加大明的科舉,去求功名。

    然而,聽大將軍這麽一說,那什麽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的東西則是一概不重視,其他學習的什麽明算明法更是和大明傳統的進士科沒有一銅板關係,學習的內容反而是這些吏員的吃飯本領,那麽永平學子去這樣的學堂,未來還有出路麽?

    哪知大將軍語出驚人,不僅明確的指出了日月學堂分為三個三年九年製,更是下令在博生畢業後,吏書司直接錄取任用。

    如此看來,大將軍完全把日月學堂裏育人、取才的職能合於一途,這樣一來,豈不是永平府內的“小科舉”?

    盡管這個學堂裏麵學的東西都和大明正規的私塾官學完全不是一回事,也不被如今的世人所認同,不過大將軍也明說了,出來給予的將是“吏員”身份,不能稱之為官。

    然而,大家夥卻又都知道,在如今的開平中屯衛,所有的百姓幾乎大部都被將軍收編為軍戶,除了少數一些勉強能自足的自耕農還在觀望,還有大部的鄉紳、豪族無可奈何在謹慎隱忍。

    攤明白了講,如今的開平中屯衛各地照舊還是駐有朝廷派遣的文官在治理地方,然而這些官員空冠於“父母官”的名頭,治下卻是沒有絲毫可以治理的子民。

    如此光杆父母官,如今個個閑的不得了,因為在他們手中,完全沒有任何公務可以辦理。

    至於早年威嚴的衙門,更是門可羅雀,冷冷清清,父母官需要的威嚴和排場更是絲毫都無。

    由於沒有公務,沒有需要治理百姓之人,這些父母官都沒有了搜刮財產的去處,衙門更是養不起早年官府裏應該有的大批胥吏、衙役。

    如今的日子裏,在上頭,朝廷不會撥下絲毫錢糧讓父母官建設施政地方,就是每年的俸祿也是時有時無,相反每年朝廷要求這些文官上繳的賦稅可一分不會少。

    如此淒慘的情況下,本來在大明的製度裏,治理縣州的正式文官也不過三五人,那麽其他胥吏人員在沒有好處,沒有俸祿、沒有填飽肚皮的額外進項的情況下,不管父母官願不願意,全部作鳥獸散,各奔東西。

    在普通縣衙裏該有的衙役,吏員全部解散後,縣衙空蕩陰森的猶如鬼府。

    往日的二堂或三堂本來是作為縣衙的核心區域,為知縣、州官審案、辦公之所;這樣的核心所在地方,如今卻猶如空山幽穀,一年到頭也聽不到人們走動的腳步聲···。

    大堂兩側耳房本來是作儀仗庫、鑾架庫等庫房,還設有“典史廳”、“典幕廳”、“幕廳”、“縣幕”或“讚政亭”,為幕官典史辦公之所,如今也是老鼠當家···。

    大堂院內兩側廂房又分為吏員辦事之六房所在,左側為吏、戶、禮三房,右側為兵、刑、工三房,糧科(房)、馬科及承發房、鋪長司等也排列於左右廂房中。

    如今也是看不到往年那熙熙攘攘的盛況,隻有散亂的公文狼藉遍地,還有東倒西歪的案幾椅子,不論何處都是灰塵遍地···。

    至於什麽吏廨、監,獄、倉庫等建築裏更是徒留四壁,一空如洗···。

    其實說起大明的州縣衙門,建築麵積是不小的,除了以上的建築,縣衙中還有馬政廳、馬房、官倉、門房、裏舍(裏甲房)等建築。。

    在普通規格下,縣衙甚至還設置有房舍供官吏居住。比如明文上,知縣要有十間,縣丞八間,主簿七間,管馬主簿七間,典史六間,吏舍四十間····。”

    當然,作為一縣的行政中心,縣衙之外還有其他官署和設施,比如有縣學、社學、城隍廟、際留倉、祿米倉、預備倉、便民倉、養濟院、漏澤園、管河房、巡檢司、水馬驛、急遞鋪、遞運所、社稷壇、山川壇、邑厲壇、僧會司、道會司、河泊所、工部分司等。

    排除了設置在衙門之外的官署和設施,其實光光就衙門之內所提的一些建築設施,整個縣衙的地盤就可謂是龐大無比,可如今偌大的官府衙門,每天駐守的卻隻有大明“正牌正職”的有限官員三五人。

    這三五隻大貓小貓分別為朝廷委派的縣令、縣丞、主簿···等。

    開平中屯衛境內如今所有的父母官的境況可謂是淒慘無比,不說沒有了平時的前呼後擁的排場,就是在官府衙門口,連個守門的人都沒有···。

    也幸好平時開平中屯衛的治安一向良好,這些沒有了所有權柄的官倒也不至於害怕自己的人身安全···。

    也幸好自從於望在馬頭營千戶所崛起的時候,就和當時的樂亭縣令約法三章。由於當時於望大規模的收編民戶造成了縣太爺的賦稅流失,當時陳縣令甚至還派了陳典吏到馬頭營和於望談判。

    當時於望為了不至於鬧出大事情,大包大攬的承諾,由此產生的賦稅缺口,全部由自己補齊,這個慣例一直延續到了今日。

    之所以這樣,於望還是存了不和整個大明的文官體係大翻臉、大衝突的決定,畢竟全麵摔棋盤還不到時候···。

    所以這樣一來,開平中屯衛境內的“父母官”其實是大明中最輕鬆最好做的官,這每年的賦稅由於被於望代補,這些父母官就算是每天呼呼大睡如豬,每天逐色征歌,這每年的政績照樣是“卓異”!

    對於在開平中屯衛官場的朝廷文官來說,這樣的局麵自然是喜憂參半,喜的是不用絲毫心力,也不用催科,也不怕引起什麽民變,躺在家裏就可以混個卓異。

    但這樣一來,無數大明地方官同僚所共有的刮地皮絕學“天高三尺”再也沒有絲毫用武之地···。

    總之,眼下開平中屯衛裏,代表官府,代表權威的部門是誰?自然是於望屬下的吏書司了!

    吏書司裏辦事的人員,雖然是稱為“吏”,但是在所有百姓眼中,是不折不扣的“官”!

    本來在大明的官場中,作為吏員是不入品的,是最為低賤和被人輕視的存在。然而如今在大將軍的口氣裏,吏員這地位和重要性更要超過傳統的“進士科”文官?

    大將軍這是要給吏員翻身!要給吏員重用!要抬舉吏員的社會地位呀!

    這在大明來說,可謂是開天辟地的大事!如果傳了出去,也可為是驚天動地,叛經逆道的轟動之舉!

    所有的吏員此時都是倒吸涼氣,如此重大措施,想來將來大將軍所麵對千夫所指的局麵必定不會少了!

    因為,廢進士科而抬舉雜科,這已經是侵犯到了全天下文人和官紳的一體利益。眼下大將軍雖然掌控隻是一府之地,但是在舊的既得利益官紳階層眼中,於望此舉簡直就是要挖了他們家族未來的根啊!

    這個消息傳了出去後,天下風起的波詭雲譎顯然可預見,這大將軍更是無數潛流攻擊的靶子!

    任憑換了誰來做這個舉動,大都結局都會千夫所指,死無葬身之地!

    但····!放眼天下,也隻有於望大將軍橫刀立馬,才有這打破舊有統治階層腐朽桎梏之豪壯舉!

    說實在的,在場所有的吏員往年雖然身份底下,不僅被官蔑視,還被百姓蔑視,但是人人都是一肚皮的瞧不起朝廷的這些文官!

    這些所謂十年寒窗苦讀的才子,除了能子曰經雲的,一口口的四書五經,他們四肢不勤五穀不分的,他們有實踐才幹嗎?知道錢糧糧征收、銷算,冊籍書寫嗎?錢穀刑名可通?

    這些文官除了口口聲聲的聖人大義,除了用老爺的身份壓人,又哪裏有可取之處?

    在這晴天霹靂的震撼消息下,過了小會,所有在場的漢家軍文係吏員都騷動了起來,在大將軍親自主持的會議能出現這樣相像實為罕見!

    人人眼中開始發紅,心中無不是在呐喊:大將軍此恩!···此德!粉身碎骨也難報萬一!

    以後還有什麽好說的呢?女為悅己者容,士為己知者死!以前,咱們有些人雖然幹的刻苦,但或許是為謀權,或者是為謀俸祿···,從今以後,咱們這些爛命的人再也沒有異心,這條老命就全賣給大將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