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踏青二
字數:5014 加入書籤
今天於望出來說是踏青,其實是出來巡查開平中屯衛各地的生產情況。
盡管自己手中有吏書司各種詳細的報告,但是於望覺得有時候還是親自下去看看為好。
又因為今天不過是視察開平城外的各鄉屯的農業,平時那些富有的鄉紳和商人總是哭著喊著求著肖先生引薦,要覲見自己,鬧得肖先生煩不勝煩,於是索性就拉了這麽一班人出來,就給予他們一次機會。
隻不過今天肖先生身邊多了幾個文人,於望除了其中一人,其他也是不大認識。
這個於望所知道的人,倒是熟悉的緊,正是一直是朝廷任命的樂亭縣令陳昌言。
這個陳昌言可謂是於望在軍界崛起前彼此厲害關係打交道的朝廷文官第一人,自然是熟悉無比。
話說陳昌言如今在官場混的說是好,又是不好。要說好,因為每年他的政績都是卓異,這每年朝廷該征收的賦稅都給於望包辦了,能不卓異麽?
要說不好,一個他是作為空頭父母官,治下實在是沒有可治理的小民,第二個,年年卓異的政績,本就該升官了,但是大明朝廷的德行天下人都知道,如今的大明冗官冗兵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
這個問題,就連崇禎也意識到了,這他娘的幹吃飯不幹活的官員實在太多了。就前兩年,崇禎為了節流財政開支,試探著裁了南京的一批吃閑飯人,結果引起底下巨大的反彈,結果這個政策又是不了了之。
崇禎皇帝或許治國是勤奮的,政策是好的,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沒有堅持到底的意誌,每當碰到棘手的問題,就不自覺的退回去。有頭無尾,這也可算是他執政的敗筆之一。
大明的官場一個蘿卜一個坑,無數的位置都是很多人在虎視眈眈,這個陳昌言既然上麵沒有關係,又沒來得及刮地皮,於是就沒有本錢去賄賂上官,如此一來,這個“萬年縣官”是做定了。
陳昌言這平時真是閑的蛋疼啊,好在大明文人的風氣就是好空談,好虛名,好抱團。為了彼此的利益,這大明的文人不管是當官的還是在野的,都免不了要拉幫結派,排資論輩。好比如官場上同科的官員便天然結成什麽年兄關係圈···等等。
所謂花花轎子人抬人,一個巴掌拍不響,就算是對地方官而言,到了地方施政以後,都免不了要和鄉紳文人打交道,因為不搞好地方文人鄉紳的關係,沒有他們的吹捧,這名聲又從何而來?
所以,這陳昌言在平時就和肖先生來往有加,而肖先生畢竟是傳統文人,也好這個,在空閑的時候,於是總是能看到一堆酸儒在誇誇其談,在指點江山,在彼此聚會,彼此風花雪月的什麽的。
對於這些事情,於望可是真心沒有想過要管,這些酸人要感慨人生就讓他們感慨去,要說到為國憂心忡忡繼而痛泣大慟,涕淚俱下的,那也由他。
此刻肖先生身邊的幾個生臉正是鄭啟發、黃梨關、呂晚林三人。要說前段時間,自從這三人鐵了心要投靠龍虎將軍後,便是四處鑽營關係。
還好皇天不負有心人,在遷安地界的吏書署的署長不是別人,正是當年陳昌言的得力助手陳典吏。
這個陳典吏在於望當年榮升為樂亭操守,在肖先生到處廣為招攬人手的時候,就果斷的投身於漢家軍旗下。
也許是他真的抓住了好時機,也正是因為這個陳典吏當年在見識了於望軍營的大兵實力和一段驚心動魄的演講後,便是對龍虎將軍視為天人,從此下了死心投靠。
這幾年他辛辛苦苦的“官場”耕耘又加上業務純熟,如今的地位也不小了,居然能混到一縣署長的職位。
在經過陳典吏的一紙引薦書後,鄭啟發三人馬不停蹄的殺到樂亭拜訪陳昌言。
而作為大明的縣官,有遠處文人慕名來訪,豈不大喜?於是,陳昌言又大方的把這三人引薦給了肖先生。
對於這三人的來意,肖先生自然心知肚明。他隻是按著平時接納的態度,彼此交個朋友則可,不過這三人想著要直接在吏書司體係裏謀職位,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也是鄭啟發三人走了狗/屎/運,平常的時候,不論誰花費千金也不得能見到龍虎將軍的金麵一次,今天由於大將軍主動招呼,這三人居然也有了陪同出行的機會。
這裏於望在漫步而行,後邊一堆的人馬在陪同,更遠處更是官兵戒備的身影灼灼。
“大將軍,此次我吏書司奔赴各地,各項民生建設開展總體還算是好的,就算是偏僻一隅,夾在燕山餘脈之間,遷安所處的盆地,宜墾荒地麵積廣大,除去以往地方鄉紳和武官漂沒的土地不算,也輕易過五千頃。”
在於望身邊,肖先生富有成稿,一些報告數據隨口到來。
五千頃土地,這就是遷安吏書署在縣城周邊已經登記造冊的田地數目,而其中的大部分,是今年新開墾的荒地。
可以說遷安吏書署這新開辟出來五千多頃地,就是肖先生用來證明自己屯田之功的功績之一。
不過在這些新辟之地,照著肖先生的說法,意圖今年收成高是不可能的。為了能用最快的度開墾出大量田地,遷安吏書署采用了完善的集體耕作方法,其中大量使用馬騾來拉犁,並同時派出了建昌營的駐軍協助,在此期間吏書司動用了整整六百匹馱馬和兩倍於此的耕牛。
好在如今的吏書司,由於漢家軍上次征戰,搶回的馬騾眾多,在這畜力資源上倒是綽綽有餘,不像早年漢家屯剛起步的時候,於望搜羅了四大天王所有的私房錢,砸了僅有的錢財四處去購買。
其中吏書司按照成熟的條例,調撥了預定中要分給屯民的耕犁,畜力,各項資源,將這五千頃左右的荒地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耕作完畢,並播下種子。
由於今年時間倉促,吏書司采用的是粗耕漫種的做法,這種種法能種一收五就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
比如種下一百斤種子,能收上來兩三百斤農作物就算是好事了。在吏書司的規劃中,這搶農時播種的數量是第一位的。因為隻要先開辟了足夠多的田地,就算是廣種薄收,多多少少都有了收獲的底氣。
關於收成多少的問題,可以等到日後時間寬裕,再推行精耕細作的技術,先解決有沒有收獲來打底子的問題,再考慮畝產好不好,這是這次吏書司全麵開發永平府上下,吏員們秉持一致的觀點。
同時因為前段時間那搶農時播種的時間已經過去,在肖先生的報告中,如今的遷安縣正在大規模的安排人手在開發水利。
不過,在肖先生的話中,卻是報告了在遷安一地,就有不少鄉紳和財主都是私下集體反對和陰陽怪氣。
雖然他們不敢明著阻擾,但是底下小動作不少。
於望問其原因,肖先生居然說是吏書司之所以想修點水利還遭到本地的那些地主財主的反對,是因為這些財主就想著趁年年旱災、天災來吞並別人的土地和放高利貸的好事。
“嘿嘿!”聽到這簡單的原因,連於望也是無語兼冷笑了:“本來他們有大量吞沒的民田和隱田,本將沒有和他們算賬也就罷了,他們還敢自己跳出來找事?簡直是好大的狗/膽!···且冷眼旁觀,看看他們到底能蹦躂什麽事情出來,就讓他們鬧,等該出場的都出場了,本將索性一次把他們一網打盡!”
對於這些跳梁小醜,肖先生自然也是啼笑皆非,因為在大將軍的鐵腕統治下,這些所謂的鄉紳地主真可謂是瞎了眼,難道他們還真以為大將軍是卑賤粗鄙的舊派武將,欺大將軍不敢動手不成?
對於這點地方鄉紳地主的小小騷動,於望簡直是不放在眼中,隨口一提就便是揭過。他關心的是另一個議題,所以於望現在漫步在田間地頭,望著廣袤的土地,問著肖先生道:“肖先生,關於棉花種植之事你打聽到了多少?”
肖先生跟隨在於望身後半步:“關於棉花,屬下已是派出人手兼農政司的種田老農去了解過了···”
“要種棉花?”再跟在後麵的馬富貴雖然不習農事,但作為商人的他還是多少聽說了一點大明棉花、棉布的行情的。
肖先生答道:“要說我大明的棉花種植,北方的山東府、河南、山西和陝西三省都有生產,皆因我大明棉布暢銷四海,這種棉花,五穀之利,不及其半···”
在肖先生的詳細報告中,現在大明之所以很多地方放棄種糧,特別是南方棉紡織業發達的地區,連高產的水稻都不種了,十分之八九用來種棉花。原因就是種棉花的收入更高。
當然,如今天下農人重利不種糧,這也是如今大明糧荒的根底原因之一。
對於這些天下大勢,什麽大是大非的問題,於望和肖先生在隨口討論了一下,馬富貴自然是聽不懂,也懶得去花腦筋去分析。
對於他來說,能幹好自己商人的老本行,能日進鬥金,這便是他的美好幸福生活。
但是,肖先生在那裏輕聲細語,馬富貴還是被雷到了,聽著大將軍的意思,在永平府各地是大力發展農屯,隻能規定種植糧食的,但在大將軍的規劃中,吏書司又還是要設計大力發展種棉花計劃的。
說起種棉花獲利,嘿嘿,這個來錢快,馬富貴是舉雙手雙腳支持並響應的,不過大將軍隨口劃分的種棉花地段居然就是長城以外的草原,先不說能不能種的出來,那可是北虜的地盤,我馬富貴耳朵沒有聽錯,沒有出問題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