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八王之亂(中)
字數:4526 加入書籤
再說雲麓王池桐接到表弟來信後,雖然也早就對皇帝昏庸奸臣弄權心有怨言,但由於忠君思想的根深蒂固也不敢輕言反叛,也隻能好言安撫唐王了,唐王無奈隻能另謀他圖,正在此時唐王捉到了齊國農民暴動的首領彭護,本來要在平時這可是大功一件,因為這預示著齊國的暴動已經基本快結束了,奈何現在唐王跟朝廷心存芥蒂,根本沒有了忠誠之心隻是成天想著如何造反,而朝廷自從知道蘇州被燒之後,也對唐王起了疑心,若不是雲麓王從中周旋,隻怕討伐唐王的大軍早就到齊國境內了,彭護的被擒成了唐王與朝廷反目的,彭護被擒的當天唐王將其帶到密室密談了許久,最終澎湖在當天晚上越獄逃走了,去向不明,而唐王也是積極備戰對外聲稱要蕩平匪巢,不過唐王與彭護密談的事情被當時駐守在齊國的禦史探知,禦史不敢怠慢連夜寫奏章上報朝廷,可惜送信的驛使剛走,齊國就戒嚴了,當唐王知道有人前去京都送文書,大驚失色命人前去追殺送書之人,不多時截殺驛使的人提著頭回來了,當唐王看到那封告密文書之後暗呼僥幸,至此唐王於山東齊國扯旗造反,聲言要推翻**的朝廷,朝廷大驚遂派重軍前去圍剿,不料在魯山一帶中了義軍埋伏大敗而回,朝廷深感恥辱決定再次調集軍隊討伐齊國,怎奈天下諸侯眼見朝廷**無能,無力掌控天下,便各自擁兵稱王共同討伐無能的朝廷,華夏陷入了諸侯割據的混亂局麵,而唐王經過十數年的征戰最終在大帥於華龍,軍師,徐策以及被逼反叛的雲麓王等十三人的擁護下,統一了華夏以名建國史稱“大唐”,大封群臣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開國十三王”。
鎮國王於華龍全國兵馬大元帥,定國王徐策享有免死金牌,彭楚王彭護,雲麓王池桐,荊越王韓升,孝王朱子由,烈王程虎,淮安王公孫卓,豫祁王馬方,齊王韓順,西涼王黃遠,鎮遼王李錦以及漠北王雷啟十三人,唐傲武稱帝後除留兵馬大帥鎮國王於華龍,軍師定國王徐策及烈王程虎陪王伴駕外,其餘十王皆回封地而去,天下太平二十餘年在武德二十七年的時候,烈王在皇宮酒醉戲辱皇帝,皇帝酒後大怒命人將烈王萬箭穿心,烈王被殺後,鎮國王大怒於早朝時譴責皇帝不該枉殺三次舍命救主的烈王,原來在天下未定之時,武德皇帝三次遇險,皆是烈王舍命相救,身上大小傷痕七十餘處皆為此來,當時皇帝親自許諾:我若為帝必與兄弟平分天下,以報兄弟舍命相救之恩,後來武德皇帝作為江山後,厚賞了烈王程虎並留他在京師隨意出入皇宮,亦應當日之諾言,可惜烈王程虎為人豪爽性如烈火,總是捅婁子,武德皇帝沒少出麵平息心中早有怨言,正好烈王酒後辱君,皇帝借著酒勁斬殺了烈王程虎,但是萬箭穿心隻是武德皇帝酒醉隨口一說,沒想到宮廷侍衛竟然真的照辦,烈王慘死鎮國王氣憤離京,使武德皇帝重新開始考慮這些曾經生死與共的異姓王爺了,為了大唐的萬代基業,皇帝決定將錯就錯開始了鏟除“開國十三王”的行動,作為繼烈王之後的第二個王就是“鎮國王”了,在鎮國王離京三天後,在回封地的途中,被人暗算在官道,全家老小除“於業”外盡數被殺,於業逃回京師躲在定國王府,烈王被殺,鎮國王遇難天下震驚,孝王離開封地“進京質聖”,皇帝惱怒將其五馬分屍,至此皇帝鏟除十三王的意圖天下皆知,在孝王進京的時候,定國王早已上了辭表希望告老還鄉,皇帝假意應允,實則早就派人在途中埋伏,定國王何其聰明皇帝的把戲早就看穿,但是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全,定國王還是進了皇帝精心設計的埋伏之中死於非命,所幸家人與於業順利逃脫,在皇帝為順利除掉四王而暗自高興的時候,武德二十九年,“八王之亂”爆發了,以彭楚王荊越王為首除雲麓王外其他六王誓血為盟定要為死去的四王報仇,八王主要以彭楚王的近百萬騎兵為主力,共湊齊近三百萬兵力北上,武德三十年彭楚王、荊越王、淮安王、豫祁王、西涼王五王與於業帶領的被殺四王的殘部會盟於黃河,其實兵力近五百萬,渡過黃河後,齊王、鎮遼王、漠北王出兵相呼應牽製誓死忠君的軍隊。
等到五王圍困京師的時候,總兵力超過六百萬了,而王朝這邊衛戍京師總兵力僅過百萬,造成此種局麵的主要原因其實是武德皇帝濫殺功臣的後遺症,各地手握重兵的諸侯隻是持兵觀望不來勤王護駕,武德皇帝無奈遂廣發勤王令,可惜收效甚微,武德皇帝隻能硬著頭皮連發十三道救急令,希望雲麓國出兵,可惜池桐王爺做了一個兩不得罪的決定:鎮守摩雲關,本來一百萬黑龍軍應該盡數帶走,但是池王爺出於忠心的考慮,將參戰的近五十萬黑龍軍以及全家老小留在了京師,才造就了唐王唐傲天率萬餘騎兵深入彭楚的一戰成名,當時的唐王唐傲天自知無法抵抗八王兵馬所以決定擒賊先擒王,直搗虎穴,作為長途跋涉遠距離作戰的騎兵有以汗血馬為主的唐家軍和以黑甲厴為主的黑龍軍兩大騎兵,但是作為衛戍京師的主要力量,唐傲天注定不能多帶一兵一卒,斟酌再三之後,唐傲天決定隻帶黑龍軍的一萬三千人前去彭楚,之所以選擇黑龍軍是因為黑甲厴持重力驚人,它可以和重甲騎兵奔襲千裏而不倦,正是由於他的這一優點所以黑龍軍騎兵是標準的華夏武將打扮,身穿重甲手握長槍、腰佩寶劍、身背長弓,這是其他騎兵所不能擁有的,也造就了黑龍軍是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身懷多藝的騎兵,再說唐傲天在武德三十年五王會盟黃河的時候,就離開了京師繞道避開五國兵力,開始了黑龍軍的第二次千裏大奔襲,不過此次奔襲為了不給叛王留下把柄,黑龍軍一律穿上唐家軍的標準軍甲,就連黑甲厴的黑甲也換成了白色,就這樣當叛軍圍困京師的時候,唐王唐傲天也在前往彭楚的路上,現在雙方比的就是時間,如果叛軍攻陷了京師,即便唐傲天進入彭楚也無濟於事,而如果唐傲天先進入彭楚,迫使彭楚王回兵救援,那京師之圍自然迎刃而解,也就是在此時王朝湧現了新一代救國將軍,其代表者以六皇子唐建誌為最,六皇子唐建誌乃於皇太子唐建天為正宮皇後所生,武德皇帝濫殺忠臣的另一個負麵影響就是太子唐建天被逼發瘋,而皇後早因豔史被囚冷宮,唐建誌是與叔叔唐傲天生活在一起的,因其口齒伶俐頭腦靈活深得唐傲天喜愛,遂於閑暇之時教授兵法戰策、弓馬騎射,唐建誌悟性驚人一學就會,唐傲天更是加倍喜歡視如己出,此次唐建誌並未隨叔叔千裏奔襲,而是留下來協助禦敵,本來眾將見其年紀甚小,並未放在心上,直到北方諸侯勤王之師受阻於漠北王的大軍,這位小皇子主動請纓出征前去接應勤王大軍,令滿朝文武刮目相看不過誰也沒把他的話當回事,就連他的父王武德皇帝也隻是哈哈大笑大讚其之勇敢卻不予應允,試想有誰會相信十一二歲的兒童能破得了數十萬大軍呢?
當時六皇子當殿立下了軍令狀,許諾如若不能接回勤王大軍自願受軍法處置,皇帝無奈隻得準其所奏,就這樣唐建誌在一名翔龍軍的帶領下,去接應北方的大軍了,當唐建誌從天而降落在勤王大軍時,那些被阻的大軍見朝廷隻派了個據說是皇子的小孩前來增援都大失所望,都有些想退回北方的念頭,唐建誌一見士氣如此低迷,知道小瞧了自己,他也沒怪罪於眾軍,隻是催促援軍統帥開兵見戰,與漠北王對壘,他自有破敵之計,援軍無奈隻能尊其號令行事,不多時鼓聲陣陣旌旗飄展,北方援軍與漠北王的叛軍對戰於平原之上,漠北王雷啟一見對方走出的是個十一二歲的小孩,大笑援軍無能,難道希望憑此孩童就能打破漠北數十萬大軍不成,援軍大窘隻有唐建誌毫不理會漠北王的諷刺,走到漠北王的身前,翻身下馬就給雷啟磕了三個響頭,雙方將是不解其意,漠北王雷啟更是迷惑不解,隻聽六皇子唐建誌磕完響頭之後說“侄兒唐建誌叩見伯伯,漠北王忙問:娃娃你是何人之子,我們並不認識吧?
唐建誌回道:侄兒乃是武德皇帝唐傲武第六子唐建誌,今日奉旨前來接應勤王大軍的,漠北王大笑道:難道皇室無人了,竟派你前來送死,六皇子回道:非是我皇室無人,隻是此事隻有小侄到此才能解決,漠北王冷笑道:那你想怎麽解決呢?
難道憑你一乳臭未幹的小兒真就能破喔漠北大軍不成?
六皇子恭敬回道:小侄不敢,也無此能力與伯父為敵,隻是敢問伯父膝下可還有後人,我聽聞伯伯膝下四字皆為我大唐而亡,我大唐皇室早就將其功績銘記於史冊之內,以供後人讚頌,想不到四位哥哥屍骨未寒,功績未消之時,伯父竟然逆天而行反叛朝廷行大逆不道之事,我那四位為國捐軀的哥哥定然不能九泉瞑目呀!
漠北王剛聽完上半截話有點沾沾自喜,當聽到其四子之時,不僅老淚縱橫,聽完六皇子的一番話後,漠北王氣堵於心再加上老年喪子之痛,隻覺得天旋地轉翻身落馬,被六皇子唐建誌給活活氣死了,從其唐建的尖牙利齒天下皆知,再說漠北大軍眼見王爺被唐建誌給活活氣死,都怒吼著要衝上前為王爺報仇,隻見唐建誌不慌不忙的上了馬,衝著漠北大軍高喊:爾等叛逆,不思報國恩膽敢以下犯上,本來理應碎屍萬段誅滅九族,但本皇子不願濫殺無辜,如果爾等幡然悔悟重回北方守邊,本皇子既往不咎,可免去爾等所有罪行,如若不然定讓爾等死無葬身之地,聽到唐建誌的這番軟中帶硬的話,有些人的腳步就慢下來了有一位漠北王的偏將一見不好隨即大喊道:兄弟們別聽他的,唐家人沒有一個是好東西的,別忘了死去的四王呀!
聽到四王那些慢下來的人眼看又要衝上來了,六皇子唐建誌當機立斷拔劍砍響自己的左手,頓時鮮血直流,眾人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雙方本來向前衝的腳步立時停住了,隻聽唐建誌舉起鮮血淋漓的左手發誓道:我唐建誌在此以血發誓,如若倒戈的漠北軍慘遭不幸,我唐建誌定然遭天打雷劈,聽到這個誓言,大部分漠北軍放下了兵器準備投降,有一部分眼見大勢已去,轉而向京師逃奔而去,就這樣漠北均在六皇子以血誓盟的勸說下回了漠北,而六皇子領著北方諸侯援軍也沒有回轉京師而是在叛軍外圍打起了遊擊戰;作為外圍的打援軍隊,十二歲的唐建誌充分發揮了其聰明才智,帶領著北方勤王大軍直逼山東,意圖打破齊王的封鎖於山東大軍會合,大軍剛進山東,齊王的副將張望就率部下起義了,殺了齊王韓順提著齊王的首級前來邀功,原來唐建誌早就知道齊王在山東一帶威信不高,難於駕馭山東大局,此次齊王反叛眾將雖多有二心但苦於毫無外援隻能暫時忍耐以待平叛大軍前來裏應外合,畢竟山東是唐王唐傲武起兵的老根據地嘛,當地人主要是向著大唐的,就這樣六皇子唐建誌成功不費一兵一卒平定了山東,至此在六皇子手中的大軍猛增到了一百五十萬,按說有如此多的兵馬應早日揮師西進以解京師之圍,但是六皇子唐建誌卻做了一個令世人百思不解同時也為武德皇帝大封群臣卻因此事遷怒於他未加封賞埋下了禍根的決定,那就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眾將不解其意,便在元帥的帶領下“請教”於六皇子,六皇子被逼無奈怕軍心生變,乃將其叔所做的計劃告與眾將,眾將聞聽大讚唐傲天乃在世孫武,就這樣王朝勤王之師最能對叛軍造成威脅的山東大軍在六皇子的授意下蟄伏於山東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