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四章 狗官論刁民 諳熟國朝弊

字數:295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墨法劍最新章節!

    這幫天生的賤種刁民,無知無能,蠢笨昏聵,終日裏辛勤種植糧食,盼著豐收滿倉,卻不珍惜自己的勞作,用心血汗水養出兩腳畜類,用賦稅去豢養虎狼暴政,這樣的刁民,你不欺辱盤剝他們,那簡直就是暴殄天物!

    他們的存在最大的作用就是貢獻子女玉帛,納糧賦稅,作為我們這些達官顯貴威風得意的犒賞,讓我們能夠不至於饑寒凍餒的牧養管束他們,讓我們能夠朝堂之上慷慨論政,喋喋不休,生發出一種運籌天下於鼓掌之中的得意快活。

    雖然聖人教誨,民脂民膏,生民所獻,為官一方,理當存著感恩戴德之心,當造福民眾,上報君王。

    是他們養我們,可是他們自己估計也從來不敢有這種念頭想法,哪怕就算是事實。

    事實未必就代表是對,黑白分明本就不大存在。

    我們訓教刁民的事實說法卻是,沒有國朝天子聖明,沒有太祖太宗打下來三萬裏江山,垂延國祚二百年,沒有我們這些朝廷官吏的忠心輔佐,夙夜在公,兢兢業業,他們這些刁民哪裏會有奉養老少妻兒的資材糧食?沒有了我們,你們恐怕連西北風都喝不到,沒有了我們,他們隻有凍死餓死或者被契丹匈奴突厥欺淩劫掠的份兒!

    你看看,嚇唬一下他們,告訴他們,沒有了我們結果這樣嚴重,他們是不是就得乖乖的馴服聽我們的,任憑我們苛捐雜稅的盤剝呢?

    雖然我們也知道說這些連我們自己都不信的謊話不一定能騙過他們,可是他們智慧低下,為人蠢笨,你給他好臉色,對他仁義慷慨,他們卻不念你的恩德;若是對他們威權淩壓,若是對他們吆喝如牛馬,他們反倒仰慕欽佩你的手段厲害,反倒覺得你有十足的威風,為官者就該這樣,有本事,有智謀!

    你看看,這種畏懼威權而不懷念恩德的秉性,早就養成了暴戾恣睢,欺軟怕硬的性情。

    他們隻顧得打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絕不會關顧他人門前積雪,毫無公德之心,平時為著一角屋牆,或是半壟禾麥就能鬧得鄰裏不安,家族械鬥,結下血海深仇,世代不能交通來往,其爭吵辱罵,傷人害命乃是常事。

    這樣的刁民暴民,就算是他們真的餓昏了頭,想要造反,還能真的掀起了多大的滔天巨浪不成?

    他們放眼四顧,也不過就是那幾個村莊,幾畝薄田,他們還能有太祖太宗和我們的胸懷天下,誌向遠大麽?他們既不懂的兵法戰陣,也不諳熟經濟文章,就憑他們還能成就什麽大事?這不是杞人憂天,胡說八道麽?

    記得民間廣為流傳說,一對山中父子辛辛苦苦,將收獲的糧食運到到縣城集市上販賣換些閑錢補貼家用,兩父子推著車早早的望見了縣城牆的巍峨高大。

    父親說,兒子,你看,那就是長安,兒子稍有些知識便糾正道,阿爹,那不是長安,縣城才是長安呢!

    就這樣見識的屁民百姓,他們要造反,那也由得他們!他們的見識也足以見到他們的成就!

    朝廷養的禦林軍,錦衣衛,禁軍,廂軍,虎賁軍,熊羆師,健銳營,龍驤旅,雜牌軍,正規軍,不知烏合之眾幾何,他們多年閑來無事,早就疏於鍛煉,一個個早就身寬體胖,膘肥肉厚,各種濫竽充數,當兵吃皇糧,參差不齊,不計其數。他們跑步巡城,剿匪拿盜,氣喘籲籲,他們是朝廷的勁旅,望見賊盜,反而望風而逃,生出無限怯懼之心,國家長城如此軟弱腐朽,如此下去,怎麽得了!

    無知的屁民們倘若真要造反,正好給他們找些事做,他們對付不了悍匪胡兵,突厥鐵騎,要對付收拾區區幾個刁民還不至於手忙腳亂。

    國家養兵千日,軍旅百萬,如果終日不用,那平白無故的耗費國帑也不是個辦法,如果能趁機平叛禦寇,豈不也不讓他們荒廢了兵法戰陣?這些刁民如果鋌而走險,豈不是也成就了他們的一段功名。

    軍卒將佐,赳赳武夫,平日裏都耀武揚威,酒量豪勇,一喝醉了就說他們英雄無有用武之地,生於此時代,烽煙不起,馬放南山,不似太祖太宗朝代戎馬倥傯,群雄逐鹿,言語之中就好像是若是在太祖太宗時代萬戶侯他們就唾手可得一樣。

    就算是他們吹牛過量,可也算是朝廷的柱石,難道都是吃素的麽?更何況,刁民們一旦真的造反說不得還成就我們這些名臣大官平叛緝盜的功勳赫赫呢!

    何況,別人都一樣的橫征暴斂,挖空心思的中飽私囊,化公為私,不顧百姓的死活,他們不怕民造反,也毫無為政者的道德良知,奈何我就傻乎乎的為君王擔憂,為社稷千秋大計呢?

    天下都是皇帝老子的,他自己選拔任用官吏都找些隻會混混了事,敷衍逢迎的奴才,都找些期滿哄騙的官吏給他們家看守江山,就算是完蛋了,也是他們家自己的事兒,和我們這些人什麽想幹?他都不愛惜的江山社稷,我們幹嘛替他操心呢?

    索性孔孟的忠君愛國的教導早就拋到腦後,食人之祿忠人之事這最基本的為人道德也早就被狗吞吃了,為君分憂的抱負也早就爪哇島去了。

    自從科舉高中之後,那些四書五經的敲門磚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什麽仁義道德,經國濟民,報效天下朝廷的聖人教訓,經典說辭都當成了胡說八道沆瀣彌漫於官場傾軋,朝堂紛爭之中。

    言達天生於貴胄之家,自小都是見都是錦衣玉食,見到的人物無論男女都是風流嫵媚,彬彬有禮,和善友愛。

    就算是跟從魏行遠學醫,往來者也都是朱門大院,君子雅士,魏先生救死扶傷,診治疑難雜病,用心非常,那些人雖然病容在身,不過能請得起魏先生診治,家財也並不為薄,因此重病在身,卻也並不算是淒慘可憐。(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