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三五章 盛世為魚鱉 奈何不食肉
字數:2907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墨法劍最新章節!
他所見到的人家和人物,固然不是如自己家那樣美輪美奐,錦衣玉食,席豐履厚,卻也未曾見到饑饉衰敗,貧家慘況,活命無路。
哪知道豐收在望,農人眼中黃澄澄的莊稼即將成熟,心中充滿了喜悅,誰知道黃河決堤,渭河衝破,一場肆虐橫溢的洪流,讓這關中沃野,盛世鏡像全都翻轉成了修羅煉獄,他心目中還稍存的賴以自豪的盛世杳然無蹤,他之所以自豪,因為這盛世的大功勞許多便是因為他們言家,便是因為他那經天緯地,文武雙全的父親孟國公言世昭。
王璨七哀詩裏: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
曹孟德筆下: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裏無雞鳴。
這些慘象,本應該是黃巾賊亂,匪盜橫行,虎狼官吏的盤剝之後呈現的末世哀歌,而今文人秀士,市井小民,人人都以為明君在堂垂拱而治,賢相言世昭忠心輔弼,廓清四夷,內無叛逆饑饉之憂,外無胡人鐵馬之覬覦,足以號稱盛世,哪知道洪澤波濤,瞬時將百萬生民變為水中魚鱉。
不知道為什麽,言達天一路走來,想的最多的就是這幾句詩歌。
言達天雖然對父親的所行所為不以為然,可心中畢竟也愛屋及烏,絕不會以自己父親所為為非。在外麵也更喜歡聽到他人讚頌他父親禮賢下士,得人愛人比於信陵孟嚐,為國宰輔佐更出伊尹呂尚諸葛之上,這恐怕也是每一個兒子對於自己父親的憧憬。
隻可惜,離家三年,他聽到的和他自己所相信的畢竟不同,甚至天翻地覆,黑白顛倒,他以為仁義楷模,朝臣典範的父親,在他人的眼中是那麽的不堪,是那麽的昏庸昏聵,是那樣的貪婪自私。
別人說他父親昏聵心狠,他也不能有所疑惑,畢竟一人難稱十人的意思,更不用說天下人,可要說他們家貪婪,要說他任意好施,不吝金銀的父親貪婪,他委實是難以想象。
隻是那些人說出他們言家壟斷天下的漕運鹽運,坐享其利,關節疏通,稅捐概免,他又無從反駁,因為他們說的都是事實,隻是這些漕運鹽運都是祖宗傳下來的,都是言家祖上得來的中興聖祖的賞賜,世襲不絕,即便是一直經營,似乎也並非侵吞他人財富或者化公為私貪汙而來。
國朝文人和君臣賴以自豪的盛世氣象,既不是百姓自信驕傲,也不是官吏忠心為國,勤於吏事,忠於職守,而是無可形容的讓人難以目睹,稍有良心者必當歎息痛恨,慚愧不已。
言達天加上昨晚見到魏行遠的身死,霍靈素的徒有道德師尊的名望卻形同禽獸宵小,薛大老板號稱江湖英雄,一樣是卑劣不堪的小人行徑,因此對於江湖和傳說他漸漸生出來了失望,對於目中所及的慘象更有了一番重新思量,他自己也已經變得麻木不仁,薛大老板,霍靈素都名不副實,自己的父親就真的那麽表裏如一?
不過他最為奇怪的是這些災民都向長安城的反向進發,而不是和自己一樣向長安城。
達天少年心性,畢竟不知道世事的險惡和人心叵測,他以為這些災民若是到了長安城,富戶人家,朝廷衙門,必然能夠設法救助,轉運糧米,那樣會盡可能的減少水患過後的死亡,也能讓那些染上瘟疫疾病之人得以治療。
長安城中富甲天下,大戶人家百萬千萬甚至億萬身家者多有人在,隻要他們稍稍拿出點滴資材糧米,以為慈善義助,如此百萬人的長安城,接納這些災民渡劫避難,以長安城的殷實豐厚,委實也不算是什麽問題。
何況以往但有天災水患,富戶大家糗事也一心賑濟麽?便是自己家也要開設許多粥場,夫人小姐公子的也要解囊相贈金銀首飾,助力貧苦,這實在乃是樂善好施,為國為民的菩薩之行。
他心中所想的,正好和所見到的南轅北轍,從長安城那邊湧來的人越來越多,和自己正好相反。
他身著童仆的裝束,所駕駛的馬車也極為簡陋,僅有遮蔽日光的車頂棚,四周都是敞開,而稍稍遮蔽魏先生屍體的床單還時常的被風吹開,別人見到他拉的屍體,還以為他也是受難的災民,便也不大矚目關心,天災人禍,又有誰能避的了呢,即便是互相關懷,又能如何?
有個四十多歲的中年人正在道旁小解,望見他和大家所行的路程迥異,好似關懷的向他招手吆喝道:“娃兒,趕緊止步,別去長安城了,那邊正在驅趕災民,你拉著屍體,撞見了那些壓抑兵卒,不是挨鞭子,就是被他們捉拿,肯定給你定下個大大的罪名,將你下到大牢獄,說你故意要散播瘟疫,危害京師,大牢黑獄之中的殘忍,你一時三刻便要送了性命。”
言達天一驚,馭住車馬,好是不信,道:“大叔,你說的可當真麽,遭了這麽大的水患,恐怕也隻有到長安城裏乞討或者等待戶部賑災,才有的生機”他遲疑了一下,道:“朝廷養兵,本是清靖邊患,抵擋胡人入侵,怎能拿來驅趕我們這些災民呢?”
那中年人一臉不信的打量著達天,以為這孩子不通世事,或者是讀書讀壞了腦袋,在他的眼中,那些兵卒衙役,除了彈壓欺侮他們這些黎民百姓,更有什麽用處呢?
他“呸”的一口,道:“別說了,娃兒好生糊塗,朝廷中那幫吃人飯不拉人士的貪官汙吏,怎麽會管我們這些饑民災民的死活?他們唯恐我們進了長安城,給天子腳下的盛世京城抹了黑,須知道,如今國朝正在招待三年一入貢的異邦蠻國的使者。“
達天畢竟不大相信他說的話,便隨口道:“大叔哪裏聽來這些風言風語,朝廷一向關愛百姓,怎能夠驅逐赤子黎庶呢?”(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