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七八章 貪婪蛇吞象 清夜愧疚深
字數:3881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墨法劍 !
那個人的企圖和野心遠遠要比他言世昭擊垮政敵的計算更加宏大,更加野蠻。
他言世昭要保的也不過就是子女玉帛,要維護的也就是權位,可這個人所要的,卻是他自己所不敢想象的。
他甚至是要戮力摧毀這個自己親手營造的盛世,他唯恐天下不亂。
他要攫取這天下的元氣,他比齊辛候,秦震中更加的貪婪無厭。
而此人的圖謀和野心大的他想起來便會感到不寒而栗,他是要火中取栗,在天下滔滔之際,渾水摸魚。
自己悉心經營十多年的國富民強的局麵,馬上將要斷送在這個籌劃日久的人的手中。
他毀滅的是自己的一生,自己成就盛世,盛世再毀於自己的手中,這不過是虎頭蛇尾。
一息尚存,自己就絕不能甘心就戮。
自己怎能夠甘心敗給他,將天下和家族的財富,權勢,威名,子女玉帛全都拱手相認?
天下大亂,生民塗炭,戰火連連,遼人入侵,三國之亂,五胡據華,血海彌漫,殺一個河決魚爛,然後還能剩下什麽呢?
更加難以想象的慘況甚至都可能在不經意之間來到。
他忽然發現在這清冷爽潔的早晨,自己已經出了一身冷汗。
一生威風得意,心底未必沒有戰戰兢兢,禍患降至的擔憂。
自己是帝國的首相,天下萬民賴以仰仗的護國柱石,家族的族長,不容許自己隻想著功成業就,而絲毫不考慮失敗衰亡。
有時候謠言變成事實也不過是瞬息之間的事,狼來了的謠言變成真實,不僅僅是個應驗說謊話者會遭到報應的教訓。
即便是那些自以為毫不相幹的人,也要膏於狼吻。
京城長安離西陲遼國王庭不過區區千裏,遼人鐵騎南下,乃是數日之間的事。
邊防空虛,兵士多不能戰,內鬥有餘,禦敵則無能多矣。
雁門關早已經荒廢,即便是每年都撥款下去加固監修,也都被齊辛候和他手下的那些赳赳武夫中飽私囊,克扣殆盡。
連士卒的軍械盔甲糧草他們都能夠從中漁利,以次充好,克扣數量,兵士們早就對他們恨之入骨,若不是畏懼他們的威權,早就對他們反戈相向,怎還能夠指望士兵臨陣之時死命效忠?
不用猜想,他便知道那些無能的官吏最擅長的是什麽。
當然這一切他無力改變,也從來沒有想過要改變,正是因為有這些不上軌道的官吏,他孟國公家族才能夠經久不衰。
靖難大將軍被革職,一旦傳到邊塞,必然軍心不穩,而一旦遼人南下,更是群龍無首。
可想而知,那是長驅直入,虎入羊群,毫無抵抗之勢。
胡人快馬加鞭,也不過是十天八天的時間。
遼國的騎兵圍困長安城,這也隻是彈指一揮間。
這些年他利用遼人皇帝和並肩王的矛盾,施行反間計,誅除了不少朝中野心勃勃的猛將,也趁機消弱遼國本來的鐵板一塊,這才能與遼國簽訂合議。
他身為帝國首相,知道民生的凋敝與痛苦到了何等的程度!
他心中所想的是休養生息,是有朝一日傾舉國之力蕩平突厥,犁庭掃穴,報仇雪恨。
他甚至時常以漢高帝,漢朝孝景皇帝,孝文皇帝勵精圖治,暫忍一時屈辱,百年之後效法孝武帝傾百年積蓄之力反攻匈奴的故事來激勵自己。
他一直以來也以此勸誡年輕氣盛,躍躍欲試要與遼國一決雌雄的皇帝。一心一意期盼的千秋偉業,並非隻有自己親身經曆才算是功高蓋世。
隻是在他眼中,年輕的皇帝始終不明白這個道理。
少年人非要自己試一試,才會心滿意足,他不顧一切,魯莽荒唐。
可是,他知道沒有二三十年的聚斂教訓絕無機會和希望覆滅遼國和突厥人。
而今不過區區十五年。
十五年前他做了一件至今清夜無眠時候慚愧無已的事。
他派人通知遼國並肩王截殺去迎接波斯王子的冠軍大將軍金仲南。金仲南從一開始就陷入了一個局,一個他這個好友布下的局。
隻因為他知道金仲南乃是不屈正直之人,絕對理解不透他媾和遼國的大計,而金仲南也是他媾和遼國最大的阻礙者。
所以為了快刀斬亂麻,為了盡快結束百姓的痛苦,兩國的征戰。
他便放出波斯王子來朝的假訊息,沿途讓遼國人追殺去迎接的冠軍大將軍金仲南。
本來金仲南迎接波斯王子,這是朝廷最大的機密,可是一開始這個機密就被遼國人知曉。
金仲南被一路追殺,最後一戰之下,金仲南身死,而且連累軍中驍勇善戰的雲戰被殺。
雲戰本是個戰陣之上少有的驍勇之戰士,遼國人最為畏懼的亡命徒。
他身犯臨陣收妻的大罪,為了令行禁止和軍紀嚴明,不得不斬。
其實他不知道雲戰被處斬之前已經受了內傷,即使沒有被處斬,也一樣命不長久。
雲戰之死可以說與他無關,可是他知道他派監軍朱子河嚴厲按照軍紀斬殺雲戰,已經寒了英雄將士的心,也造成軍心不穩。
雲戰雖然死罪不免,但是軍功赫赫,將軍身死,帶著將軍屍身闖出重圍的手下勇士又被自己人誅殺,對於軍心的打擊從所未有。
自從金仲南死了之後,可以說,軍心已經潰散。
如果說金仲南是以德義威服三軍,那齊辛候隻是以蠻力威懾三軍,高下不可同日而語,軍心的整齊與軍威的聲勢,相差更是雲泥之別。
所謂邊境的軍威長城,絕非金仲南時候的牢不可破,而有瞬間瓦解崩潰之勢。因為士兵對於主將不是敬畏,而是仇恨和憤怒。
他沒有想到區區一個小兵雲戰之死能在軍中激起偌大的逆反之心。
平心而論,雲戰之死是自己幹犯軍紀,甚至他對一個小兵之死也並不放在心上。
關於雲戰,還是監軍朱子河回到京師之後給他說起來的。
直到今天看到雲戰的兒子,又讓他想起十幾年前的這件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