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赴滬
字數:3031 加入書籤
“這。。。。”陳布雷呆住了,他沒想到竟然還有這種可能。
“我說句不好聽的,那些撤離的人員其實並沒有遠走高飛,很可能他們就在原住處附近監視著,確認異常情況後再做真正的撤退。隻是我還是有點想不明白,他不就是為了殺我這麽一個小小的江湖人麽,犯得著這麽折騰先把下線都疏散掉?順著這個路子去想,難道這廝真藏著什麽大秘密,讓他料敵從寬到這種地步?”
“這。。。被你一說還真有可能,先告辭了”
看著陳布雷匆匆離去,錢遜之一把將金條從兒子手上奪走“猢猻不見寶,這條子加上我之前的一些存貨,就是今後在滬上立足的根本,不管是買房子也好還是租也好都是要錢啊”,說著又將那疊法幣全數遞給他“自己看看喜歡什麽就買點,這錢可是你豁出命才得來的”
錢鼎章接過錢,也不數直接抽出一半塞回錢遜之手裏“二一添作五,阿爹你也是,說不得今後要請人喝喝咖啡進進跳舞場了”說著又擠眉弄眼起來。
錢遜之順手一個栗鑿上去“沒大沒小”。
到了二月二十七晚上,按照預定計劃便是四人出發去申城的時候。
“我說,我說,露先生,你們,你們。。。。”看著船工把大皮箱一個一個的往所搭乘的小火輪上搬,錢鼎章撟舌不下“究竟有多少箱子??”
“嘻嘻嘻,沒見識,女人家出門麽不就是行頭多麽,何況做我們這行的,每天旗袍都不能重複,一個地方要唱一兩個月,你自己算算”這幾天何若曦好似恢複了正常,看到錢鼎章也不再麵紅耳赤,像是有回到了之前的狀態。
錢鼎章有點吃不準這小丫頭究竟是個什麽情況,但也不急在一時,反正去了申城後有的是機會慢慢炮製。想到她那天在台上嬌羞的模樣,再看現在一副大喇喇的腔調,其間的反差萌倒也讓人覺得趣味無窮。
“可,可你們也太誇張了,十幾個大皮箱啊”錢鼎章搖頭不已“看看我們父子,兩個中等皮箱裝了全部家當。。”
露醉仙是大角,在鄉間演出一個半月,天天翻行頭,惹得盛澤鎮上的大姑娘小媳婦每天抽時間都來聽書,聽書已經是次要的,主要是來看她穿衣的款式和搭配,散場後直奔街上的綢布店裁縫鋪依樣畫葫蘆。露醉仙在盛澤的這段時間倒是讓裁縫們過了個好年。
在小火輪上睡了一夜後,第二天八點便靠上了十六鋪碼頭。看慣了後世的高大氣派的客運站,再看看眼前簡陋的棧橋,錢鼎章在心中不由得感慨萬千。
在碼頭上找了兩輛橡皮塌車(板車,但裝的是充氣的橡膠輪胎故名)裝運這十來個大皮箱,四人一人一輛黃包車往老北門露醉仙家中而去。
露醉仙這棟小樓極有特色,本來是一個生意為了自己一大家子所居而建造。結構上吸收了石庫門和西式小洋樓的優點,又充分考慮到居住的實用性。黑漆大門打開後是個大約十平米的天井,一角種著一棵玉蘭樹,和幾株芭蕉,另一個角落裏還有口小小的水井。“大伏天晚上乘涼前,吊上幾桶井水往天井的水門汀上一潑,熱氣全被激走,坐著搖搖蒲扇還是蠻風涼的”露醉仙笑著介紹,語氣中透露著主人所特有的自豪。
“是啊,是啊,買來的西瓜,荷蘭水吊在井水,半個鍾點後再吃,真是冰冰涼”何若曦也在一旁插嘴。
“你個小娘魚,就曉得吃!”露醉仙順手在她腦門上輕輕戳了一下。
過了天井便是前後客堂,中間以折疊門隔開。一般來人通常就在前客堂接待,如果有重要客人再迎入後客堂,以示尊重,必要時也能用來住人,將折疊門打開變成一個大型客廳,用來招待大場麵或者搞個小小的交誼舞會,不過看雙姝日常深居簡出的樣子,隻怕也喜歡太熱鬧。
客廳左邊是兩間廂房,中間也有房門可以互通,原來是租給別房客的,現在空關著,馮嫂隔三差五打掃一番。右邊是工友間(保姆房)和廚房。二樓是兩姐妹的住處,前樓露醉仙,隻是何若曦膽子小,大部分時候都黏在阿姊身邊,晚上也睡在一起,她自己那間後樓也就放放衣物書籍的。旁邊是個小陽台,風和日麗時搬張凳子坐著曬太陽是極好的。
三樓一半是房頂,另一半是曬台,乃是馮嫂的天下,平時洗完的衣物或者被褥都要搬到上麵晾曬的,馮嫂幹完了活,沒事也喜歡在這裏閉著眼睛曬太陽。
帶二人參觀完後,露醉仙說到“那就委屈二位住底樓那兩廂房了,馮嫂一直收拾很幹淨的,她在這房子住的時間比我們兩姐妹加起來都長,算上我們前後經曆了三任房東,真正老土地,你們日常有什麽事情和她說就是了。”說著便向馮嫂介紹二人。
錢鼎章見她和馮嫂間始終話語融洽笑語晏晏,看起來倒像是對待自家長輩,心中不由對其又高看一眼。
接下來幾日,雙方幾乎不得照麵。露醉仙是大角兒,一舉一動都有人關注,她回到上海第二天,以《晶報》《金剛鑽報》為首的一眾小報便集體便登出新聞《評彈皇後深得畏壘賞識,三月五號重登滄州書場獻藝》。
錢鼎章本以為她起碼這幾天能稍微歇息一下,卻不料除了三號禮拜天上午叫了一群同道姐妹來家中作客以外,每天帶著何若曦早出晚歸,一問才知道,這幾天的空閑期間各大電台紛至遝來,約她們去唱電台,每天要趕七八個場子。
就是三號這場女彈詞同道會也是反複安排時間後才硬擠出的時候,在她本來計劃中是沒有這麽一出的。
還是錢遜之的主意“你手上這幅畏壘先生的題字,萬金難買,肯定要到朵雲軒去好好裝裱一下才能掛起來,朵雲軒向來是慢工細活,這麽一件裝裱,最快也要十天半個月,保險點算一個月也不過分。這個時候萬一丁默邨又來夾纏不清,這字又不在身邊,難免會惹來麻煩。我在盛澤時候,就寫了篇稿子用快信寄到一眾小報報社,這樣消息先放出去,你再抽個時間找點人來見證一番。橫豎把這一個月先對付過去,等字裝裱完工後,掛起來,那就是真的是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