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一、莽少年豪情鬥劫匪
字數:3377 加入書籤
話說天下大事,成事者,豪傑也。
縱觀草原曆史,匈奴有冒頓而輝煌,鮮卑因檀石槐而起家,柔然先祖木骨閭不甘為奴開辟了廣闊江山,突厥首領阿史那土門怒而起兵終成大業,回鶻擁吐迷度而不可一世。
時光邁進九世紀末期,一位比以上各位大英雄還要了得的人物,在草原上成長起來了,他便是大遼帝國的奠基人耶律阿保機。
相傳,古時候,有一位青年男子騎著一匹白馬,順著老哈河的河岸一路走來,到了與西拉木淪河交會的地方,遇到一位趕著青牛車的姑娘。
兩人一見衷情,相攜成婚,從此再不願離開。
他們倆生了八個兒子,這八個兒子長大後各自成家立業,繁衍生息,後代漸漸演化成了契丹的八個部落。
那位騎白馬的老祖宗,被契丹人尊為奇首可汗,趕青牛車的老祖母,被尊為可敦。
然而,契丹人在阿保機之前的幾百年間,或而給大唐朝進貢,或而受草原上其他民族的欺辱,雖然也曾有過一時的強壯,卻也幾次遭到過滅族之災。
公元九世紀末期的一個晴朗的午後,一匹白色駿馬載著一個身著緊身皮衣、腰佩長劍、背負大弓的髡發少年,由西麵的地平線上跑了過來,漸漸進入我們的視線。
這位少年姓耶律,名阿保機。
阿保機催馬急行,突然看到前方正有一群人,也不知那些人在幹什麽,便覺得奇怪,打馬跑了過去。
漸漸來到近前才看清楚,原來是有人在打鬥。
阿保機好奇心起,勒馬觀望,隻見一位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正被二十多名壯漢團團圍定,鬥得正酣。
戰團外麵還有一位也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少年,穿著華貴的錦緞外衣,要不是也髡了發,阿保機還以為他是中原大戶人家的公子。
隻見錦衣少年麵顯得意,似乎正在等待打鬥結果。
再看打鬥場上,那位少年揮舞長劍,左衝右突,大汗淋淋,卻怎麽也衝不破二十多名壯漢的圍攻。
阿保機想,勝敗已定,繼續打鬥下去,少年必死無疑。
阿保機向打鬥場周圍掃視了一圈,看到幾個同樣是背弓掛劍的人,正趕著牛羊馬匹向南緩緩行進,從裝束上看,顯然不是普通牧民在放牧。
阿保機一怔,心裏想到,這些人難道是劫匪?
那少年難道是獨自與一群劫匪在打鬥?
再看打鬥場上,二十幾名壯漢刀劍狠毒,招招痛下殺手。
那少年大汗淋淋,顯然力不從心,敗相連出,已無進攻之力,隻能勉強招架。
阿保機突生豪氣,便要催馬加入戰團。
阿保機持弓在手,突然想到,觀戰的那位錦衣少年,極有可能是這幫劫匪的頭目,何不先將這位錦衣少年拿下,逼他發令其他人住手?
在奔向錦衣少年之前,阿保機又向打鬥場上看了一眼,立即大驚。
隻見一名壯漢剛剛撞開少年的長劍,另一名壯漢舉刀從少年的背後砍來,少年已無躲過的可能。
這一刀下去,少年非死即傷。
阿保機看到那少年已經危在頃刻,來不及多想,急忙轉身射出了本來指向錦衣少年的箭鏃。
刹那間,箭鏃快速飛向正在舉刀砍向少年的壯漢,正中壯漢心窩。
那名壯漢舉刀的手臂一軟,連哼都沒哼一聲,一頭栽於馬下。
那些正在圍攻少年的壯漢們,還以為他們的夥伴不慎落馬呢,待看到落馬的壯漢後背,竟然插著一支顫巍巍的箭杆,全都大驚失色,抬頭觀看,隻見阿保機已催馬奔至錦衣少年近前,箭鏃直指錦衣少年的胸膛。
眾壯士大驚,急忙丟下正在圍攻的少年,呼啦啦將錦衣少年和不知從哪裏突然冒出來的阿保機,團團圍了起來。
那位剛剛脫離危險的少年大口喘著粗氣,看了一眼已死在他馬前的壯漢,立即知道是有人出手相助。
又見眾壯士將一名少年圍定,已知是那位少年出手相幫,急忙抹了一把臉上脖子上的汗水,不加思索,便打馬衝進了包圍圈,與出手相幫的少年並馬而立。
卻說那錦衣少年,其實早已看到了飛馬而來的阿保機,本以為隻是一個打此經過的路人而已,想他也沒有出手相助的膽量。
若那少年加入了戰團,兩個人對陣他的二十幾人,明擺著是自尋死路。
所以,錦衣少年根本就沒將阿保機當回事。
現在突然看到,這少年出手竟然如此利落,在打馬向他衝來的同時,反手一箭便射死了一人,急忙拔刀在手,卻還是晚了一步,少年已經衝到他的近前,另一支箭鏃直指他的心窩。
錦衣少年手中的利劍立即軟了下來,知道自己已經變成了少年的人質。
錦衣少年心中暗自佩服:好利落的身手,一支箭剛剛射出,另一支箭已在手中,憑自己的本事,絕難做到也。
阿保機看到剛剛脫離險境的少年,不但沒有打馬逃命而去,突然再次衝進了包圍圈,背對著他,劍鋒向外,指向眾壯漢,心裏頓生佩服,想到,這少年真是條不怕死的漢子,沒有丟下我自己去逃命。
但眼前情景讓阿保機不敢分散精力。
阿保機用犀利的目光盯向錦衣少年,喝道:“想活命就乖乖讓你的人退下,饒你不死。”
錦衣少年看著阿保機手裏的強弓,隻要阿保機的右手一鬆,正指著他胸膛的箭鏃,立即就會穿心而過,給他來個透心涼,哪敢強撐?急忙喝令眾人向後退了幾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