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人在東漢

字數:3188   加入書籤

A+A-


    渾渾沌沌之間,王昕感覺到了有人在搖晃他,一個小孩兒的聲音傳進了耳中:“大哥哥,快醒醒,醒醒!地上涼,小心染了風寒。”王昕緩慢的睜開了眼睛,首先入眼的是一片藍藍的天空,隨後一個小腦袋進入了自己的視線。一個十一二歲的孩童,瞪著他烏黑好奇的雙眼,正一邊後退,一邊仔細觀察的望著自己。

    此時天色已然大亮,臨近中午十分,身穿黑色羽絨服的王昕躺在雪地上,周圍圍了一圈兒身穿古代服裝的人,一個個都瞪大了眼睛,正像看稀有動物一樣,盯著躺在雪地上的王昕細細的打量著。

    王昕見此情景打了一個激靈,腦海中閃現出一片詞匯:“我這是做夢呢?還是被誰扔到片場來了?誰在惡作劇?還是...我穿越了?”

    雖然前幾天的大雪已經停了,但此時天氣依舊覺得寒冷,地上冰涼刺骨,王昕想著趕緊起身,卻感覺渾身就像散了架一樣,軟綿綿的,四肢百骸都在劇痛,思忖道:“我這到底怎麽了?難道是從天上掉下來的?這冰天雪地的,再不起來就成冰棍兒了”一邊想著一邊咬牙強忍著慢慢的站了起來。

    圍觀的人群見他站了起來,不約而同的發出了一陣聲響,剛才呼喚王昕醒來的這位幼童,正向他旁邊的老者詢問道:“爺爺,爺爺,他是何人?是異族人嗎?他的服飾好奇怪,從來沒有見過哦!”

    老者看向他的小孫子,對他搖了搖了頭,沒有回答他的問題,而是把頭轉向了王昕,略微向前邁了半步,拱手詢問道:“不知壯士來自何處,可是我中原人士?”王昕道:“老大爺,我是京城人,請問這是哪裏?”老者輕聲道:“京城?洛陽?這裏是幽州治下涿郡雲陽村。”

    王昕大驚:“洛陽?幽州涿郡?”這時,王昕的冷汗一點一點的從額頭多了起來,一個詞匯在他心中怦怦閃爍,敢忙道:“敢問老先生,現在是什麽年代?”老者回答道:“此時正是中平元年”此句話如同晴天霹靂,作為一個三國迷,如何不知中平元年正是太平道大賢良師張角率眾黃巾起義。王昕心道:“果然,是“穿越”了。”

    老者見王昕魂不守舍,關心道:“壯士來此處有何打算?為何剛才暈倒在地上?”王昕緊忙收斂心神,“現在可不是發呆感慨的時刻,先編纂個理由,搪塞過去”想到此處,他敢忙向老者和左右眾人拱手道:“在下從洛陽而來,欲回薊縣老家,途中欲遊覽幽冀二州的山川地貌,風土人情,不曾想在途中遭遇了黃巾軍搶劫,衣衫破爛,於途中拾此衣物遮身,又遇大雪饑寒交迫,慌不擇路下走到了這裏暈倒了。此時腦中恍惚,失禮之處還望各位見諒。”

    眾人恍然道:“原來如此,這個人好倒黴,居然碰到了黃巾兵。”而後眾人見沒有什麽熱鬧看了,此時又臨近中午,就都紛紛散去,回家吃飯去了。

    老者聽王昕說此時饑寒,遂帶著小孫子熱情的邀請王昕來自己家裏吃飯。王昕也想向老者仔細打聽一下現在的世間情況,便拖著像灌了鉛的雙腿,帶著失落複雜的心情,緩慢的跟隨著老者往位於這座小村的中央走去。

    一邊走著,一邊聽老者熱情的介紹這個村子情況。村子雖然並不大,也就幾十戶人,但平時大家的生活很安逸,種種地,聊聊天兒,炊煙嫋嫋,雞犬相聞。

    “到了,大哥哥,你快看,那個就是我家了。”小孫子稚嫩的聲音在一旁響了起來,王昕微笑的衝他點了點頭。

    老者的家從遠處看,是一處略顯破舊的籬笆圍牆環繞著三座用土坯和茅草搭建而成的房子,此時屋頂和地麵上的積雪已經開始慢慢融化了。院門並沒有落鎖,老者帶著一蹦一跳的小孫子推門而入後,招呼著王昕也快些進去。

    迎麵裏走來了一位白發蒼蒼的婆婆。婆婆見有外人,遂向老者詢問道:“這位可是客人?”老者笑道:“是啊,方才見這位壯士暈倒在村口,詢問之下,他是遭了黃巾賊了。現在天氣寒冷,遂邀這位壯士來家裏用些飯。好了,老婆子你快去準備吧,也快些讓客人進屋先取取暖,再梳洗整理一番。”老婆婆聽到老伴兒這麽說後,慈祥的望了王昕一眼,隨後轉身去了廚房準備飯食去了。

    王昕進屋後,先是從旁邊的角落裏打了一桶水,洗漱整理了一番。而後對於自己穿越到東漢末年,他已經從震驚失落中恢複過來,不知這個奇幻的經曆未來如何?反正自己孤家寡人一個,在現代也沒有直係親屬,又是單身未婚人士,孑然一身,了無牽掛。唯一讓他不解的是暫時沒有弄清楚玉佩為什麽會突然把自己帶到這裏,北鬥七星,月光和自己之間與九龍玉佩有著什麽關聯?

    王昕仔細的檢查了一遍全身,除了剛剛清洗掉被雪水弄髒的衣服,身上到是沒有什麽傷口,方才全身的疼痛感也減輕了許多。此時身上的裝備有一副手銬,一個打不開機的手機,還有脖子上佩戴著的九龍玉佩。

    他對著三樣東西思索著:“手銬以後會經常用到的,可惜沒有手槍,不然以後遇到危險,保命的係數可以增加許多呀,”“至於這塊九龍玉佩,現在已經恢複了原樣,仿佛又繼續沉睡去了。”而手機已經開不開機了,不知是沒有電了,還是摔壞了。

    他搖了搖頭,讓自己更清醒一點,一邊往老者處走著,一邊想著“這可是視人命如草芥的東漢末年,群雄即將爭霸,我又如何安身立命,在這亂世之中找到一份屬於自己的天地。”

    老者見他已經梳洗完畢,讓他脫下了因為躺在地上被雪水弄濕的衣服,拿到一旁晾著,又回自己的臥室拿了一件幹淨的長袍,遞給了王昕,讓他換了上去。

    老婆婆這時也把餅子和湯水端了過來,王昕此時腹中空虛,不再客氣,拿起一張餅子三下五除二的吃了進去,又端起湯碗一飲而盡,方才消除了饑餓之感。一邊的小孫子看到王昕狼吞虎咽的動作,逗的他咯咯直笑。

    老者見王昕落落大方,吃得痛快,欣慰的笑道:“觀壯士劍眉星目,氣宇軒昂,似不凡之人,敢問閣下姓名?”

    王昕心念一動:“我的來曆不可對任何人講,還是繼續用剛才的理由吧”隨即爽朗的向老漢一拱手道:“在下姓王名昕字子升,祖籍幽州薊縣,這些年一直居住在洛陽。隻因黃巾起義,民不聊生,吾今年二十有三,正是大好時光,本欲上報國家,下安黎民,卻奈何報國無門,心灰意冷下想回自己的老家看看,不曾想卻在冀州碰到了大股黃巾賊,一路逃難到了這裏。今日多虧老翁盛情款待,小子我銘感五內。”

    老者笑嗬嗬的擺手道:“不敢當,不敢當,我觀子升眼神堅定,談吐不凡,將來必定不同凡響,當是有大才能之人,老夫能與汝結實一番,著實令人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