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演戲與計劃

字數:5507   加入書籤

A+A-




    “保安土寇混天猴張孟金,糾黨千餘人欲攻寧塞,官軍擊走之,參將陳三槐追賊三十餘裏,斬首兩百七十三級,餘眾四散。孟金懼三槐兵威,領殘黨百餘人奔艾蒿巔。賊巢金鼎山複為鄉民所有……。”

    三邊總督楊鶴看著新得到的公文,一直鄒著的眉頭稍微得到舒展。如今河曲的局麵再次惡化,從山西回來的邊賊王嘉胤再次大鬧了起來。九月才被收複的府穀,十月又被王嘉胤攻陷。東邊的河曲變得難以收拾,這延綏西路是不能再出事情了。

    像是想起了什麽,楊鶴再次看了看公文低聲自語道:“張孟金?好像有聽誰提起過。”

    楊鶴一邊回想,一邊拿起了一篇杜文煥呈上的公文。看到杜文煥的署名,這位三邊總督終於反應了過來,他輕聲念道:“是杜弢武(杜文煥的字),他和自己說過這張孟金的事情。”

    這時楊鶴漸漸回憶起了年初杜文煥給自己講過的這張孟金落草的事情,當時杜文煥是這麽對自己說的:“吾鄉民張氏,素驍勇,有山莊傍河塘,林泉可愛,李禦史購為別墅,張弗許,李嗾有司逮以不法事。張懼禍,偕所知十八人竄身綠林,嘯聚於保安。然其眾素忠義,皆有求撫之心。孟金之弟孟廣,曾隨軍蕩寇奢安,三弟孟誠十五既中秀才,賢孝遠近聞名。李禦史之過可知矣。”(注一)

    當時楊鶴認為是杜文煥與李應期之間有衝突,故意說李應期的壞話而已。巡按禦史李應期的為人,作為三邊總督的楊鶴還算是比較清楚的。

    在崇禎元年七月,李應期就上奏講述了陝西出現的問題,他並不像其他的陝西官員一樣裝瞎子。在他的上奏中,李應期講述了當時陝西“五月不雨,以至於秋,三伏亢旱,禾苗盡枯”的災情。

    針對因為災荒而“白晝摽掠,弱血強食”的陝西地方治安狀況,他預測陝西未來很可能會出現相當大的動亂,最後還認為這場動亂很可能“禍亂大作,天下動搖”。可以知道李應期是個辦實事的官,杜文煥或許是和李應期有衝突,所以才說他的壞話。想到這些,楊鶴當初就沒怎麽在意杜文煥說的張氏有求撫之心。

    現在看來,缺兵少將的寧塞堡就能把張孟金打的丟下老窩。杜文煥說的張氏驍勇果然不實,這張氏兄弟也沒什麽了不起的。

    而且杜文煥當初沒有追擊王嘉胤,使王嘉胤逃入山西,楊鶴已經受到不少山西官員的責難。現在王嘉胤卷土重來,宣告朝廷在過去幾個月的時間裏,耗費的大量時間和錢糧做出的成果全部白費。楊鶴對杜文煥自然是十分不滿。不過他也沒有多想,而是繼續處理堆積在自己麵前的眾多公務。

    要是讓張孟誠和山寨裏的其他頭領知道楊鶴此時的想法,他們一定會氣得吐血。不過眼下,金鼎山眾頭領也拿到了這份連楊鶴也瞧過的公文手抄本,他們對於裏麵記載的內容十分高興。山寨裏的頭領們最終采納了完成三叔公的設想,為給金鼎山的家小和親戚們換一張合法的皮,他們成功地策劃了這場演出。

    演出開始時,張孟金帶著百餘名弟兄,作出騷擾寧塞的舉動。寧塞的老弱殘兵們出了堡,打算做做樣子就退回去。想不到這群入犯的賊寇膽子這麽小,在官軍麵前被直接嚇跑了。還留下了二十多個挾持的饑民,和四十多個裝在車上的腦袋。

    看到士兵們回營後交出的成果,陳三槐立刻帶著家丁作出了一番追擊,但是心中帶著懷疑的陳三槐沒敢硬上,隻是遠遠吊著張孟金一眾身後撿了幾個張孟金等人丟棄的人頭,追了幾裏地後就不再繼續追擊。等他打聽清楚了張孟金等人後來的行為,陳三槐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寫出了這篇公文。

    實際上張孟金等人為了這次偽裝計劃的成功,還準備了很多其他的後續計劃。隻是還沒有全部使出來,就發現陳三槐已經替金鼎山把接下來的事情都給辦妥了。

    現在金鼎山已經趕走了賊寇,逃散的“鄉民”重新回到這裏,開始了自己和平的生活。當然,他們為了防備賊寇再來,金鼎山的“鄉民們”也組織起了一批“鄉勇”,他們手持比一般官軍還好的武器,自發的保護起了自己的家園。而且他們最近已經殺了幾個自稱是金鼎山原住民的“賊寇細作”,在將首級獻給了保安縣的知縣後,他們還得到了一些獎賞。

    雖然不知道這事情能不能一直裝下去。但是就目前來看,北方軍堡的官軍和保安城內的官府兩者存在一些自發的默契,這些現象還是讓留在金鼎山的弟兄們開心不已。

    金鼎山眾人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因為得知朝廷殺降的消息以後,金鼎山一眾弟兄就打消了立刻投降的想法,他們打算破罐子破摔大鬧一場。可是考慮到官軍前陣子的軍威,又想了想金鼎山的地理環境,所有人不免有些擔心。

    張孟金一夥在金鼎山扯起大旗差不多也快有三年了。山寨的部眾上至頭領下至小嘍囉,其中有不少人,與或劫掠或投靠的女眷生下了自己的孩子。同時金鼎山上上下下,有大批親族聞風投靠。目前山寨裏的大半人口,是山寨上至頭領下至嘍囉一眾土寇的家人親戚。

    對於朝廷未來很可能發起的圍剿,如果不計較山寨裏難以隨隊行動的親族,他們大可以帶著山寨的武裝力量事先逃跑,再裹脅一些民眾直接攻打府縣。最後把整個延安府掀個天翻地覆,大不了賠上一條賤命。

    可是他們卻不能不在乎自己的親族,這些人的性命比自己的命可重要多了。所以頭領們考慮了一番後,撿起了年前三叔公的建議。在作了些補充後,他們打算先來個金蟬脫殼。接著一眾當家再帶著亡命徒們下山,開始四處大鬧一場,試試看能不能在這個光景裏搏出一身富貴。

    目前換皮的最終結果還不得而知,但也是有了良好的開局。隻不過金鼎山的弟兄們再也不能明目張膽的四處打糧、放牧或是四處收保護費。

    依靠山寨之前的儲備,供應山寨所有人還是勉強夠的。但是再加上那幾百匹馬,糧食儲備絕對是不足的。於是張孟金對山寨裏的騎兵重新進行了一番編組整訓,在計劃開始以後,張孟金帶著三百騎兵和兩百步卒離開了山寨,隻剩下三當家趙萬奎帶著幾個頭領,領著十餘名騎兵與剩下的步卒和丁壯們看著場子。

    幾個月前西邊來了一夥逃卒為主的人馬,他們跑到了金鼎山的地盤打糧,正好被在外巡邏的範順疆發現。雙方最終沒有打起來,這夥逃卒被客氣的請進了山寨裏,因為為首的人居然正好與範順疆相識。

    經過範順疆介紹,大家才知道這個人名字叫劉金,是範順疆的同鄉,目前在西邊漸漸崛起的神一元手底下討口飯吃。張孟金沒想和神一元起衝突,招待了一番劉金之後。就委托他向神一元送上了一些禮物,同時表達了尊重的意思。

    雙方之後互遣使者,關係相處的還算不錯。現在張孟金打算在延綏鎮西路大鬧一場,所以他就選擇與神一元聯手。並且直接向其發出邀請,兩家準備一起行動。這次不是作秀也不是騷擾,而是真正打算攻下明軍軍堡。派出去聯係的範順疆,應該就快要趕回來了。

    “秀才,你看看最近又出啥事了。”管誌慶帶著自己侄子走進了帳篷對著張孟誠說道,同時他讓自己侄子把搶來的一堆邸報公文全部交給了張孟誠。

    管玉澤是被二當家管誌慶帶出來的,李丹也跟著說要一起下山。張孟誠考慮了一下,決定幹脆帶著李丹和其他幾名年齡稍大的男孩子一起下山。如今的閱微草堂則是由侄女張雅蓮代課,下山前張孟誠已經留下了足夠的教材,都是冠上了拚音的手抄本,隻要木匠對著抄本刻好雕版,不斷加厚孩子們的教科書,學生們還能繼續學下去。

    本來大哥張孟金的意思,是讓自家三弟張孟誠繼續留在山寨裏看守和教書。但是張孟誠堅決表示要與大哥、二哥一起共生死,張孟金覺得有張孟誠在一旁出主意也不錯,所以就帶著張孟誠一起下了山。

    “東邊王嘉胤居然又從山西回來了,還再次攻陷了府穀。看來官軍主力又得有陣子管不著咱們了。”張孟誠快速瀏覽完了最近的一些公文,高興的說道。

    同時他又接過一份公文,迅速瀏覽了一遍說道:“前陣子投降的張獻忠等幾個當家的帶著五六千人現在也鬧了起來,不過洪承疇和杜文煥帶著官軍迅速擊敗了裏麵大部分人。隻剩下張獻忠還帶著部分人馬在抵抗。

    “神一元這老小子也不知道到底想好了沒有,要不然咱們就別等他,現在就先獨自幹起來吧。”餘保成先是聽到前陣子大鬧河曲的王嘉胤回來了,東邊的官軍無法回身,所以他很是高興。可是跟著又聽到官軍主力居然很快又擺平了幾位大當家,他十分擔心官軍會迅速將東邊的局勢擺平,擔心地向大當家的張孟金說道。

    “對對,不能再等了,再等下去秀才說的時機就沒了。”車繼寶也跟著說道。

    有後世信息的張孟誠,很清楚三邊總督楊鶴之後會主持撫策,試圖以此穩定陝西混亂的局麵。所以在金鼎山眾兄弟聽聞朝廷殺降的消息之後,張孟誠依然堅持表示朝廷官員並不是全部如此,大家招安的希望並沒有破滅。

    本來又恨又怕打算魚死網破的金鼎山一眾當家,在聽了秀才的發言後,最終還是穩住了心神。當時張孟誠通過收集到的公文了解到,官軍主力大多都在河曲應敵。延綏鎮西部的防務力量應該很空虛,臨近的延安府西部和慶陽府北部都會有一段時間的虛弱。

    要想獲得招安的機會,隻有在這時突然大鬧一場,逼迫力量空虛的官府接受他們招安的請求。若是等官軍終於擺平東部的問題,那時候官軍就會全力對付他們這些延安府西部的土寇。那時候即使他們選擇投降,也難保不會走上王子順等人的後塵。山寨眾人聽秀才一番分析後終於下定決心,為了抓住招安的機會,準備在這個時間裏開始大鬧一場。

    “是啊,大當家的。若是再等下去,怕是要有變故發生啊。”一向沉穩的魏和永此時也跟著說道。

    “大哥,俺們開始幹吧。”

    “大當家的,不能再等下去了。”

    “幹吧,兄弟們一條心,沒人能攔得住咱們。”

    其他的幾位在場的頭領們也不想在等,紛紛開始勸說大當家的張孟金立刻開始行動。

    聽完身邊弟兄們發言的張孟金,吸了口自己的煙杆子,終於下定決心說道:“不等了,咱們召集所有人馬向寧塞出發。”

    一眾弟兄瞬間歡呼起來,全都興奮地行動起來。在向寧塞前進的路上,他們碰上了神一元的使者劉金和跟著一起回來的範順疆。這時他們才收到消息,原來神一元早就決定要開始大鬧一場,數天前已經帶著他們的三千部眾殺向新安邊營,算算時日神一元沒準已經到了新安邊營城下,延綏鎮西路即將迎來兩位大當家的合力進攻。

    ps:注一的“吾鄉民張氏……偕所知十八人竄身綠林”。這句話出自流寇誌卷一。後麵是我編的,勿怪。曆史上杜文煥說的這句話有可能是說張獻忠,因為張獻忠是定邊柳樹澗人,離寧塞並不是很遠。而且張獻忠是以米脂十八寨起兵,十八寨的領袖確實有可能是“所知十八人”。但是米脂畢竟離寧塞太遠,這個也沒有其他有力證據。所以本書設定的劇情,把這件事情安在張孟金身上。需要說明的是,張孟金史上的真正籍貫,筆者也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