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寧塞的意外
字數:4385 加入書籤
金鼎山北邊的寧塞堡是大明延綏西路的重要軍堡,於成化十一年置,撤三岔堡兵守之。東至靖邊營四十裏,西至柳樹澗堡四十裏,南至保安縣城一百四十裏,北至大邊二裏。
寧塞堡周圍四裏三分,樓鋪十八座,城牆在隆慶六年加高,在萬曆六年改為磚砌。配屬長城五十四裏二百八十步,墩台五十四座。寧塞堡設在山上,背山麵水前後皆險,地勢易守難攻,是保護大明延綏西路防禦體係裏,相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
單單依靠冰冷的城牆當然無法保護國境,本地的軍民才是一直以來大明邊境的捍衛者。但寧塞堡貧瘠的土地無法提供足夠的糧食,此地半軍半民,大多依靠國朝提供的軍餉才能填飽肚子。不過如今朝廷的糧餉總是拖欠,寧塞堡的士兵到現在已經差不多有三、四年沒領過軍餉了。(注一)
至於自己耕種收獲,在眼下這樣的災荒日子裏,寧塞堡的軍民就更沒什麽糧食。像是行伍裏的軍兵們拿著武器盔甲,與外麵的賊寇偷換糧食是堡裏人所共知的秘密。兵丁們帶著一家老小,沿街乞討的的景象早屬常見。而軍戶們賣妻鬻子的事情更是不已經稀罕,因為連世襲百戶甚至千戶都有如此的想法。
饑餓催生著人們發出各種各樣的想法,堡裏管事的軍官們也不是瞎子和聾子,但無錢無糧的他們也隻能日複一日地繼續向上麵討要,情況還是一如既往的糟糕。就在這各種想法或為密議或為公談存在的時刻,饑餓的兵丁們發現不久前帶著兵馬出去禦寇的參將陳三槐,身邊隻剩下了幾個家丁,並且滿身是血的回來了。
在發現出現在寧塞堡附近的幾十人賊寇部隊後,嚐到過甜頭的寧塞參將陳三槐以為又是和以前一樣的套。所以他沒有多作計較,直接帶著手下一百多兵丁直接發起了攻擊。起初這幾十人的賊寇沒做什麽抵抗,很快就帶隊後撤,陳三槐盲目地追擊了下去。
可是張孟金帶著兩百騎兵隨後突然出現,並且迅速就對陳三槐發起了突擊。這次的戰鬥就完全是一邊倒的情景,張孟金的人馬一路追殺官軍追到了寧塞城下。陳三槐隻帶著幾個家丁逃回了寧塞,剩餘的兵丁不是做了俘虜就是成為了死屍。
之後張孟金剩餘的部隊全部趕到,五百餘名精兵帶著幾百名脅持的饑民包圍了寧塞城。正準備開始進攻的張孟金,突然發現寧塞城中傳來奇怪的喊殺及打鬥聲。沒過多久城門就被一群人打開,這些人朝張孟金等人呼喊盡快進城。
張孟金起初還懷疑裏麵是不是有詐,猶豫著要不要進城看看。等到城裏動亂的聲勢越來越大,他才下定決心讓部下突入城內占領了寧塞。後來張孟金才知道原來是寧塞城裏的饑餓的軍民突然造反,他們為了糧食打算投靠圍城的盜賊。
等到一切都平靜下來以後,寧塞參將陳三槐的屍首也被張孟金的部下找到,這名原來城中地位最高的大明武官,是在混亂中被饑民所殺。所以在崇禎三年十二月丁巳(即農曆的十二月十三日,公元1631年1月14日),寧塞營宣告失陷。(注二)
隨著張孟金一眾入城,寧塞經曆了最初短暫的混亂後,很快就恢複了平靜。前秀才張孟誠正帶著一些騎兵,在城裏四處巡視維持治安。這次順利占據寧塞他們並沒有繳獲多少糧食,而且全部都分給了全城的軍民。因為寧塞營本來也沒多少吃的東西,要不然城裏的人也不會造反,為了穩定人心就把所有繳獲的糧食一起發了下去。
雖然沒獲得多少糧食,但是張孟金一夥獲得了不少器械。其中張孟誠就發現了幾支他一直念叨的鳥銃。隻是這些鳥銃的維護狀況實在是不怎麽樣,有的鳥銃銃床都已經斷開了。剩下的鳥銃也大都有很多損傷,要麽是缺少準星,要麽照門損壞,或是槍機什麽的零部件有問題。
張孟誠隻能先挑出一支看上去還行的火繩槍,剩下的鳥銃全都收起來,打算以後有時間看看能不能找工匠補救一下。挑出來的這支火繩槍,雖然也被俘獲的官軍稱呼為鳥銃,但是張孟誠看著上麵一些明顯具有回教風格的紋飾,就知道這支火槍肯定不是國有自主知識產權。
他帶著喜桂練了幾槍之後,沒發現有什麽問題。張孟誠考量了一番,就把這支火槍暫時交給了弓箭水準不怎麽樣的喜桂。教會了喜桂使用方法之後,就讓喜桂拿著火槍去城外進行練習。
張孟誠目前沒有時間熟悉這把火繩槍,以實戰運用來思考,他還是選擇使用已經習慣的九邊利器開元弓。在巡視的路上,張孟誠還碰到了自己的二哥張孟廣。但他沒敢和二哥多說什麽。(注三)
張孟廣的臉色相當難看,因為他的老上司杜文煥的家就在寧塞城裏,這次攻打寧塞的決定他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是要與神一元合作的更緊密,同時也是為了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張孟金與神一元必須將他們之間的新安邊營、柳樹澗堡和寧塞營三個釘子拔掉。
為了之後計劃的順利實施,張孟廣隻好遵循大夥的意見。他隻期望打下寧塞時,能好好保住杜文煥的家人,實際上金鼎山眾弟兄也不打算對杜文煥的家人做出傷害。
可是城裏突然爆發暴亂,底層的軍民們自然是對著城裏平時作威作福的官員及其家屬進行攻擊。當還在城外的張孟金懷疑是不是堡裏的什麽詭計,而猶豫著要不要進城時,杜文煥的族人已經遭受了襲擊,堡裏大半的親屬被殺。
等到張孟廣趕到後,杜文煥家裏到處都是屍體。他隻能救下零星幾個杜文煥的族人和女眷,其中有幾個女眷是因為之前被亂民玷汙,受到了精神和肉體上的雙重打擊,不堪受辱的她們背著張孟廣偷偷自縊了。張孟廣深感自責,隻能在城裏四處亂轉。不斷的搜索和打探消息,看看還能不能找到其他杜文煥的家人。
大當家的張孟金對此也非常鬱悶,千算萬算,居然沒算到寧塞饑餓的軍民會在這個時候造反。如今杜文煥的家人大半被殺,不管張孟金等人是有意還是無意,這筆賬一定會記在張孟金一眾弟兄的名下。
與如今陝西赫赫有名的剿寇武官結下死仇,金鼎山以後的日子恐怕是會相當的不好過。即使金鼎山一眾的招安計劃成功,也難保杜文煥不會找機會幹掉他們。借口很容易找,比如張孟金他們準備再次造反什麽的。前兩個月的王子順等人,不就是用這個理由被洪承疇和李應期幹掉的嗎。
張孟誠也想起了李應期,不過他隻能重重的歎了一口氣。張氏兄弟先是得罪巡按禦史李應期,現在又和己方最大的關係杜文煥結下死仇。一文一武兩名陝西官場的話題人物,都把張氏記上黑名單。這運氣該是有多背,才會一直碰到這種事情。
想到這裏,倍受後世科學觀念洗禮的張孟誠,也不由想起當年那個被打死在張氏山莊門口的道士,懷疑他會不會真的是半仙。外貌越來越像自己大哥的張孟誠,不經意間連思維也開始像了起來。隻不過張孟金是為張家的香火延續憂愁,張孟誠是為了張家的未來前程在憂愁。
一輪巡視下,並沒有發現什麽異常的張孟誠,與前來換班的魏和永進行了交接班。張孟誠讓自己的部下前去休息,他獨自來到公署,開始翻閱起公署裏的公文。信息不管在那個時代,都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東西,多了解一些信息在關鍵的時候會決定他們一夥未來的命運。
花了一個時辰翻閱公署的各種公文之後,張孟誠了解到了一些可能有用的信息,比如寧塞周圍駐地、墩台的防務和物資狀況,官員和兵力的構成,以及明軍偵獲的塞外蒙古人情報。
這些公文使張孟誠了解到很多東西,甚至張孟誠萌發了在未來的日子裏借助蒙古人力量的想法。眼下活下去才是首要任務,在這個時代磨礪了十八年的張孟誠,才不會用後世的眼光評價自己行為的性質。
同時張孟誠還查閱了公署現存的邸報,他發現流入山西的流寇已經造成了不小的影響,明朝早已疲憊不堪的身體,正在不斷遭受他們的打擊。不過這些離張孟誠還過於遙遠,反而是邸報上另一個消息讓他憂心不已。
ps:文中的備注如下。
注一:延綏西路軍堡的欠餉狀況,並不是筆者瞎編。鄭天挺、孫鉞主編的《明末農民起義史料》之中,有“陝西三邊總督楊鶴題為布信招降事”一文,裏麵楊鶴就向朝廷匯報過,在崇禎四年的時候,西路就已經欠餉長達四年。
注二:丁巳為《懷陵流寇始終錄》的記載,需要注意的是《懷陵流寇始終錄》和《平寇誌》裏麵記載都把“十二月乙巳朔”這個時間記載在神一元攻陷寧塞前。而《流寇誌》略有不同記載的是“十二月己巳朔”。《流寇誌》應當是筆誤,把乙巳記載成了錯誤的己巳。“十二月己巳朔”是指十二月己巳這天是這個月的初一,朔代表農曆每月初一。像《懷陵流寇始終錄》裏麵記載“十二月乙巳朔襲破新安邊營收兵民以攻寧塞城中開門納之”,而後麵又記載“丁巳破寧塞”。並不是記載矛盾出錯,而是指十二月初一這天是的“乙巳”日。後麵記載的事情並不是這天發生的,隻是簡單提了一下這個月發生的事情,後麵的“丁巳破寧塞”才是實際事件的發生時間。
注三:《登壇必究》裏麵對開元弓的描述是:“其製強大耐久,九邊將士多用之,最稱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