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比武(一)

字數:4079   加入書籤

A+A-




    在等待蔡矮子答複的時間裏,張孟誠拜訪了艾蒿巔的神醫。因為當初喜桂靠蛆蟲活了下來,所以艾蒿巔這名神醫以及他的學生們也開始了蛆蟲療法的研究。

    張孟誠雖然不是很懂醫術,可是靠著後世人的經驗談了一下細菌和傷口感染的關係。隻是限於知識水平有限,以及也沒有相應的設備,所以張孟誠無法向他們證明細菌的存在。

    不過即使如此,艾蒿巔的神醫和他的學生們都多少稍微開闊了他們的思維。中醫雖然有一些戾氣之類的說法,但因為認知有限常常托於封建迷信,出現了不少糟糕的解釋。艾蒿巔的醫師們比較起來算是很有開創性,至少他們在張孟誠的影響下,開始注意給他們醫療試驗用的蛆蟲開始消毒。

    穿越者張孟誠本來想在一旁多觀摩學習一點東西,可是艾蒿巔的諸位頭領沒有讓張孟誠閑下來。他們直接拉著張孟誠到艾蒿巔的農地裏四處巡視,希望張孟誠這位在他們眼中十分有才能的秀才,能多加指導一番增加他們田地裏的收獲。

    張孟誠倒是沒有什麽隱藏,將自己總結的一些經驗都教給了他們。艾蒿巔追求先進農業生產方式的頭領和老農很多,他們不斷提出了自己的疑惑,都得到了張孟誠的認真回答。

    圍在張孟誠這位前秀才身邊的人也就越來越多,因為張孟誠也沒有什麽架子,交談的氣氛也就越來越融洽。而他們談論的話題也就越來越偏移農業技術的範疇,漸漸開始向其他方麵轉移,最後聊到了艾蒿巔和金鼎山雙方的共同戰鬥。

    大家先是聊起了以前對沙裏滾的圍攻,接著又說起了之前突襲杜文煥的事情。之後,不知道是誰說了一句,讓艾蒿巔和金鼎山的頭領之間比試一下武藝本領。

    大家都覺得很有意思,紛紛開口起哄。蔡氏的頭領們也有這個意向,也就不管張孟誠的推脫,直接把秀才推上了演武場。最後得知消息的人越來越多,都蜂擁到了場邊開始看起了熱鬧。

    作為客人的秀才看實在是推脫不開,隻好出場和艾蒿巔的人比起了弓箭。隻是此時的張孟誠不知道,今日他的運氣和狀態卻是出奇的好。

    ……

    張孟誠對著五十步外的箭靶射出一箭,羽箭在經過一番蛇形運動後,準確的射中了箭靶的正中央。周圍圍觀的人看到張孟誠又射中目標,全都驚訝地大聲叫好起來。

    今日張孟誠的狀態不知道為什麽,在走上演武場隻好就相當好,他的運氣也是極佳。射出的九支羽箭全部命中目標,而且都在箭靶的中圈位置。這成績不止驚呆了艾蒿巔演武場的裏的眾人,連張孟誠自己也被嚇到了。

    蔡仲光(老四,追風隊)驚的張大了嘴巴,揉了揉眼睛發現沒看錯後。立刻大聲笑了起來,一邊拍著張孟誠的肩膀表示慶賀,一邊對他七叔說道:“七叔,咱妹婿種地和理財都是一把好手,這射箭的功夫也甚是了得。再加上那次帶隊突入杜文煥中軍,一點人就攪亂了官軍。這哪是什麽文曲星,這分明是武曲星下凡啊!”

    蔡仲光的七叔蔡裏元,同時也是張孟誠的未來老丈人。他在看到張孟誠剛剛的驚人表現後,也是驚得說不出話來。蔡裏元作為艾蒿巔之中最好的射手,他對自己的技藝是十分有自信的。

    而且此處是他幾乎是每日都會來的練習場地,蔡裏元這次九射七中的成績也發揮出了平時的水準。但還是想不到會被第一次來到此處的張孟誠給打敗,而且對方的羽箭居然全都射中箭靶中央,這簡直就是神了。

    張孟誠看到周圍的人表現地有些瘋狂,他連忙開口解釋道:“其實平常我在我們寨子裏也就是九射五中或六中的成績,比不上我嶽丈。我以前最好運的一次,九射裏麵也脫了一個靶。今日是我的運氣了,當不得真,真的當不得真。”

    張孟誠射箭的本事,確實比不上他的未來老丈人。他也不免覺得有些可惜,如果這運氣能用到戰場上那該會發揮出如何大的奇效。

    “不管是不是運氣,你今日確實是九射全中了。一百四十斤的弓你剛才不也是拉開了嗎,這可是真本事,作不得一點假。老七啊,這女婿真是文武雙全,你可得攥在手裏抓緊嘍。幹脆立刻就完婚得了,省的擔心哪天被別人搶走了。”五叔蔡裏顯也歎服張孟誠的本事,艾蒿巔也有十幾個力氣大能開一百四十斤弓的人,可他們不像張孟誠一樣能文能武。

    張孟誠經過長時間的訓練,現在確實能拉開一百四十斤的弓。雖然這個成績確實很彪悍,但在這個時代也不是武力絕倫的那一批,光金鼎山寨子裏能拉開的也有十幾個人。

    而張孟誠的二哥張孟廣和範順疆以及馬項仲三人,他們甚至能拉開一百五十斤的弓,並且表現地還有不少餘力。至於更大拉力的弓,由於張孟誠他們的寨子裏沒有,所以也沒測出三人的最大拉力在哪。

    實際上這麽大拉力的弓,也就隻是用來給人練力氣的。大家在真正作戰時,都還是用拉力輕的多的戰弓。“惟臂力多者能引勁弓,大率以百斤為準,空引弓能發百斤者,射時隻用五十斤。大抵用力十分之五,不可過竭其力。”雖然或許因為個別人的使用習慣或射學流派的差異,在具體執行上會有些不一樣。但是張孟誠就是堅持這一原則,剛剛那九箭也全是用七十斤的弓射的。(注一)

    在金鼎山射箭功夫比張孟誠還好的人,比如馬項仲和車繼寶兩人,他們在平時作戰時也和張孟誠一樣,隻是用七十斤拉力的戰弓。而更厲害的範順疆,則是習慣用八十斤拉力的戰弓,這還是特別定製的。

    在大明官方製作的戰弓裏麵,也就是從七十斤到四十斤,分為四個標準,七十斤的拉力已經是製式戰弓裏最大拉力的一項。而追求更大拉力戰弓的人,就隻能按照自身習慣去找弓箭師傅特別定製一把了。(注二)

    沒能在自己最得意的技藝上,壓過自己未來女婿一頭。年僅三十五歲正值壯年的蔡裏元不願意服輸,要求繼續和張孟誠比試一番。

    他一直以為自己未來女婿,隻是一個會讀書的小秀才。圍剿沙裏滾那次,他帶著艾蒿巔後隊最後才進戰場錯過了前麵的激烈戰鬥。

    而突襲保安城下的杜文煥中軍那次,他則是留在艾蒿巔防守。即使有聽說過張孟誠在陣上奮勇殺敵的表現,但他實際上從沒真正地親眼見過一次。

    糾纏不過的張孟誠,隻好休息一下,再次與他比試一番。這次張孟誠倒是恢複了平常水準,九射六中。而蔡裏元卻是更進一步九射八中,終於打敗了張孟誠,總成績雙方都是十八射十五中。

    生怕未來老丈人要求再比一次的張孟誠,立刻表示認輸投降。蔡裏元畢竟是長輩,知道繼續糾纏下去就太沒有氣量。所以他也就放過張孟誠,安心的觀看其他人上前比試。

    ps:注一:這段戰弓力量選擇標準的原則,筆者最早是從《經國雄略》武備考裏得知的。後來在《武經射學正宗》卷下的擇物門,“弓力強弱宜擇第一”裏麵也發現了一樣的內容。

    《經國雄略》多半是摘抄了《武經射學正宗》裏的說法。而《武經射學正宗》的作者高熲,在指迷集卷二裏,也提過另一種測量功力的方法“舉石十斤者,弓宜用勁二十斤,舉石二十斤者,弓宜用勁四十斤。以外舉石多者,弓依例加之。”

    高熲以自身的經曆,向我們這些後人描述了當時射學存在著諸多理論,也有名射“江上人”和“九邊列鎮諸材士”這些射學高手。所以當時應該有諸多的射學流派,像是戰弓力量的選取應該也有其他的方法和標準。

    按照目前出土的文物計算,明代一斤的平均值分為602克、578.5克、586克和594克四組。學者多采用四組數據的平均值,也就是明代一斤590克來計算明代的數據。

    所以按590克的標準,本書的七十明斤的戰弓,也達到了90磅的拉力,算的上是相當實用的戰弓。筆者也曾推算過宋代的戰弓拉力進行參考,可是一些數據太過誇張。所以如果有讀者還是覺得這個拉力的設定不妥,可以自行開貼說說自己的想法。

    注二:出自《大明會典》卷之一百九十二,“永樂元年奏準,造弓式:麵闊三指,其力自七十斤至四十斤,分為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