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張孟誠的教學設想(一)

字數:3298   加入書籤

A+A-




    對於自己撿回來的侄子展現出來的才能,張孟誠確實感到十分驚訝。雖然粗看起來劉思魁的身份確實有很多容易暴露的地方,可是一般來說沒誰會在意這些微小的細節。

    即使有人稍微注意到其中一二,也隻會覺得此事與自己無關而不會太過深究。就算有人閑得無聊再花些功夫挖掘,可是在沒有更多信息繼續下去時,也隻會最終選擇收手。

    可是張雙喜隻是通過一點點的奇怪,居然就挖出了一係列的信息。之後再把這些破碎的信息進行組合,就猜出了劉思魁的身份,這完全出乎張孟誠的意料之外。

    更讓人驚歎的是張雙喜的記憶力,老廖跟隨劉金送鳥銃是崇禎四年正月的事情,這差不多都過了一年的時間。要不是張雙喜提醒,這件事情連張孟誠都差不多已經忘了,可是張雙喜卻能逐漸回憶起細節來。

    一般人對路過的陌生人,多半是根本不會有什麽印象的。當初跟著張孟誠下山實習的其他學生,平時最仔細的李丹早就跟著大哥去攻打保安。

    其他還留在寧塞的學生都在集中精神在鳥銃的練習上,就連劉金這名頭領他們也沒啥印象,就是最聰慧的管玉澤也不例外。

    而且當時作為劉金跟班的老廖,隻是在他們麵前出現了一小會,完全就是一名路人。這麽細微的事情張雙喜都能想的起來,完全刷新了張孟誠的認知。

    至於張雙喜的擔憂,張孟誠認為他純粹是想多了。對於有錢有糧又有軍隊的金鼎山,一個屁大的孩子真不需要什麽擔心的。

    如今二哥出手擊殺了劉思魁的真正仇人黃友才,再加上張孟誠親自主持的教育培養。既幫劉思魁報了殺父之仇,又對其有養育之恩的金鼎山,有什麽理由會遭到劉思魁的報複。

    現在張孟誠更在意張雙喜,他有些懷疑這位侄子會不會是傳說中的天才,居然有過目不忘的本領。可是想到這小猴子平時的學習成績,張孟誠還是不敢相信這個猜想。

    九九乘法表都花了好幾天才能背熟的倒黴孩子,怎麽可能會是傳說中的天才。聯想到當時在寧塞練習鳥銃的日子,正好是管玉澤大出風頭後沒多久,張雙喜多半是對此相當不服氣才會記憶猶新。

    之後張孟誠又對侄子作出了一些測試,張雙喜確實會對一些他比較在意的事情記得很清楚。但這些事情沒什麽規律,也並不是所有在意的事情都會記住。

    一些張雙喜能記住的事情沒多大作用,就是一些像是他第一次吃燒雞是在哪天,第一次見到張孟誠時身邊其他人還有誰,或是之前被管玉澤挑下馬那天他吃了幾個番薯小事情。

    而像是張雙喜第一次殺人時的情景,他與管玉澤之間的勝負記錄,之前得到的壓歲錢都買了什麽。他卻記憶的相當模糊,有的幹脆就是忘了。

    張孟誠也曾試過用一些獎勵,讓雙喜去記憶一段文字,他也沒能在規定時間內成功。這些測試做下來,張雙喜與常人也沒什麽大差別。

    所以張孟誠幹脆放棄了張雙喜是天才的想法,還是恢複自己以往的計劃,按照預定的進度對其進行教學。至於張雙喜一直眼饞的兵棋,實在是因為這孩子的知識程度確實不夠,真的無法掌握這個張孟誠還沒完善好的遊戲。

    雖然張孟誠之前就作出了幾個兵棋的粗淺試製品,還聽取了不少曆經戰陣的老兵經驗。但是他從最早開始製作兵棋到現在,實際才隻有差不多三個月的時間。

    而且他努力搜集的數據還是相當有限,兵棋在使用中麵臨的各種不同情況和計算傷亡的大量規則,始終不能讓張孟誠滿意。對於這個還未完善的東西,張孟誠不想過快拿出來對其他孩子造成不良影響。

    實際上就連管玉澤也沒有被教導兵棋的詳細操作,因為這名優秀的學生知識水準勉強達到了一定程度,張孟誠隻是讓管玉澤幫自己計算各種數據,同時又不停抄錄張孟誠混亂的手稿而已。

    等到兵棋未完善的地方被解決以後,張孟誠自然會把兵棋搬出來讓草堂的孩子們開始學習運用。張孟誠製作的是戰術兵棋,而且兵棋最小的編製單位是五個人的伍,對於金鼎山目前麵臨的情況是十分合適的。

    隻是兵棋的事情還是過於複雜,像是指揮官的領導力就難以量化。其他的規則也過於狹隘,一直造成兵棋的推演顯得過於刻板。所以張孟誠決定暫時停止思考這個難辦的問題,先回到山寨草堂孩子們的教育問題的上。

    在把注意力收回來後,張孟誠又在腦中想了一遍其他新加入山寨的孩子。艾蒿巔蔡氏經過挑選送過來的孩子,確實有些資質。不隻是騎術一項,其他刀槍棍棒的武藝基礎也打的相當紮實。

    而且艾蒿巔也對他們做過一些識字教育,現在他們在金鼎山學習拚音後,掌握的識字數量更是上了一個台階。其他像阿拉伯數字以及一些數學符號,這些艾蒿巔的孩子也都學得很快。再過一段時間他們多半能追上草堂其他孩子的進度,甚至有可能成為學堂一眾學生中的尖子。

    張孟誠打算在兵棋完成之前盡量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把他們和金鼎山其他的孩子一起調教成一支不同於明代衛所的官舍子弟,也和流賊之中的孩兒兵有明顯差別的準軍事化預備力量。

    對於山寨閱微草堂的規劃,張孟誠已經有了一個較為明確的目標。他打算在金鼎山建立起一個武備學堂。而這個學堂要比明朝南北兩京的京衛武學,以及隆慶年間設置的遵化、永平、密雲三鎮武學都更實用和專業。

    在穿越明朝多年後,經過張孟誠的觀察,明朝的軍事人才教育機製並不專業。近現代的軍校這種東西,至少在延綏鎮是絕對沒有的,隻有一些教授儒學的衛所學校。

    明朝自立國起,就陸續在各地衛所設置了不少的學校。但這些學校的教學內容,大都是像《論語》這樣的儒家經典,對於軍事人才的培養幾乎沒有什麽助力。

    所以有明一代,這些衛所學校反而教育出了不少軍戶出身的進士,而很少有什麽出名的軍事人才從其中誕生。

    明初的官方軍事學校,隻有建文時期短暫設置過武學。但是沒能堅持多久就被朝廷下令廢除,等到正統六年才得到恢複。

    可是正統時期的明朝衛所,原來大明積攢的精兵宿將早就已經所剩無幾,同時明朝整體的國策也陷入了日益崇文的保守主義。在缺乏足夠專業的軍事人才,整體的環境又不好的情況下,明朝的武學並沒有能夠發展成近現代的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