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撒丁之秋

字數:5157   加入書籤

A+A-




    1493年初的時候,斐迪南和路易斯·德·桑堂赫爾商量過這麽一件事,從北非獲取一種礦石。

    “陛下,這恐怕不妥,和異教徒做生意……教皇冕下會不高興的。如果您一定要得到,可以從加那利群島到大西洋海岸,繞到摩洛哥南邊的地方,反正您說那裏也有這種礦石。”

    “唉,要是平時自然沒問題,現在可是關鍵時刻,若昂二世那個家夥,一直想把那條子午線向西移上那麽幾百裏格,”斐迪南擺手,“他還真敢想,幾百裏格啊!”

    “陛下,”桑堂赫爾斟酌這說,“如果您說的礦石,還有明帝國的那些農業技術,真的能把小麥產量提高那麽多,把分界線向西移也是值得的,反正隻是讓出了一些海洋和航路,那裏也沒有陸地,我們不需要和占優勢的葡萄牙人爭奪非洲海岸。”

    “路易斯,你還是這麽目光短淺,”斐迪南有些焦慮,“分界線向西移出數百裏格,可能會切過哥倫布發現的新領地的南部。”

    “農業技術別的國家終究會從明帝國那裏學到,領土卻是永久的,我還不至於為了小麥放棄三百萬平方英裏的土地。”

    斐迪南也很絕望啊,本來按照某小說裏的說法,他都準備讓桑堂赫爾去摩洛哥南部或者西撒哈拉找個傻不拉幾的的酋長做交易呢,臨了才想起,現在葡萄牙還是對頭呢,雖然不至於為了石頭動手,但《托爾德西利亞斯條約》正在談判,要是和異教徒交易的事情曝光了,教皇也難以罩著自己,失去巴西還是輕的,要是失去更多土地,甚至最壞的情況——英法借此理由不承認條約的效力,那超級大國之夢就要和他說再見了。

    “三百萬平方英裏?有那麽大?”桑堂赫爾不敢把這句話說出來,隻能回答:“好吧,我秘密安排人過去,盡量不讓葡萄牙人發現,但是您要有暴露的心理準備,或者您可以放棄……”

    “不了,”斐迪南突然說,桑堂赫爾以為他回心轉意,正高興呢,斐迪南下一句話讓他差點栽倒在地,“我們光明正大地去!讓歐洲國家都知道!”

    ……

    突尼斯城中,哈夫斯王朝第二十三任國王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躺在床上,精神恍惚,一副病懨懨的樣子,眼看活不了幾個小時了。

    整個1493年,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一直在擔驚受怕中度過。

    1493年4月1日,地中海強國阿拉貢的艦隊運載著陸軍士兵突然開抵突尼斯城附近,威脅登陸。這可把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嚇壞了。當時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軍隊收複格拉納達之後,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渡海占領了梅利利亞城,繼葡萄牙之後再次讓北非柏柏爾各王朝感到威脅。

    1270年哈夫斯王朝擊敗了法王路易九世的十字軍侵略,但那次即為險勝。盡管此後1390年的法王查理六世入侵也被艾哈邁德二世擊敗,但那時哈夫斯王朝已深陷馬格裏布三國間的糾紛爭戰,國勢日衰。此前阿拉貢的海軍就不斷騷擾劫掠突尼斯海岸,北非海盜和奧斯曼帝國也不給同教國家好臉色看。

    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連忙派人去詢問,得知阿拉貢人要求派人尋找一種在火上烤時火焰呈現青綠色的礦石,並要求突尼斯連年進貢。

    沒錯,就是進貢,一點也不奇怪。格拉納達王國國力弱小時,也不得不向卡斯蒂利亞呈交貢金,後來伊莎貝拉爭奪王位爆發內戰,戰後的卡斯蒂利亞國力似乎下降,格拉納達就停止進貢主動出擊,結果下場已經很清楚了。

    曆史上突尼斯乃至馬格裏布三國在格拉納達光複之後,就不斷受到西班牙的威脅與打擊。1535年成為西班牙的藩屬國,西班牙任意侵占突尼斯土地,壟斷當地商業,強製信仰基督教。現在隻是提前罷了。

    阿拉貢不要哈夫斯王朝當藩屬國,隻要求進貢些石頭,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哪敢不答應。對方可是威脅了,他們已經跟西邊的紮亞尼德王朝商量好了,不同意就支持紮亞尼德王朝奪取安納巴。奧斯曼帝國對阿拉貢的行為坐視不理,他們還盼望雙方打起來,好奪取的黎波裏塔尼亞呢。

    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立即接受了阿拉貢人的條件,允許對方派人尋找那種礦石,然後自己會組織人手幫助運送。阿拉貢的探礦隊很快抵達斯達克斯、安納巴、德介爾達、薩拉科坦尼等地,運回了大量礦石。

    盡管阿拉貢隻是要求哈夫斯王朝進貢一種不知名的礦石,但看著基督徒人馬和艦隊人來人往,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還是非常害怕和擔憂,生怕阿拉貢人哪一天翻臉開戰,因此他的身體本來就不好,原本就應該在1494年倒下,現在提前了,1493年12月24日,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在病床上斷了氣。

    臨死前,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喚來兒子穆罕默德四世,以及諸位大臣:“我死之後,你一定不要忘了阿拉貢人,你一定要……”

    穆罕默德四世臉上表現得大義凜然、堅毅剛強、誓報父仇,但心裏早成了苦瓜,父親,你不要當這麽多人的麵下這種遺囑啊,您都不敢,我哪裏敢啊,以後您叫我怎麽下得了台?噢,阿拉貢人打過來,我就真的下台了。

    “你一定要……好好巴結他們,不要讓他們對我國開戰……”

    說完阿布·葉海亞·紮卡裏亞就咽了氣,穆罕默德四世鬆了口氣,果然,我就知道老爸是賤……不過我喜歡!

    ————分割線————

    “你看,我這麽勇敢強大的國王和虔誠的天主教信徒,怎麽會和異教徒做生意呢!”對於自己的行為產生的第二個蝴蝶效應(第一個是胡安娜的婚姻),斐迪南絲毫不以為意,誰關心一個北非小國的蝴蝶效應,再說了老子死了兒子上,也沒啥大變化。

    斐迪南說的是實話,他確實沒打算和摩爾人做生意,雖然農業技術的革新,加上磷肥錦上添花,而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是世界最大的磷灰石礦產地,但西撒哈拉地處西北非大西洋海岸,屬葡萄牙的勢力範圍,斐迪南不想破壞條約。而如果直接跟瓦塔斯王朝做生意,顯然有損名聲,不利於和葡萄牙爭奪新大陸以及與法蘭西在意大利的博弈,還會喪失教皇的支持。至於搶摩洛哥人,他自信能贏,不會像倒黴的葡萄牙人被打得亡主亡國,但新大陸開發在即,法蘭西對意大利虎視眈眈,他沒那個兵力,而且長期堅守就為了磷礦石,得不償失。

    那麽就去搶別人!斐迪南的方式相當簡單粗暴,我買異教徒的東西是有損天主教的名聲,我能搶異教徒的東西是大漲天主教的威風!我要是逼得他們進貢,我還是天主教的英雄呢……

    於是突尼斯人就悲劇了,但斐迪南並不愧疚,反正他們也沒損失什麽,有磷礦他們也不會用,至於嚇死了老國王,嚇倒了新國王。亞曆山大六世教皇對此表示十分讚賞,和葡萄牙的談判桌上,卡斯蒂利亞外交官也是揚眉吐氣。

    葡萄牙人酸溜溜地諷刺斐迪南為了寶石大動幹戈,卻不知道獲取商業利益,奧斯曼帝國表麵譴責,心裏卻歎息阿拉貢的胃口太小,讓他們沒有渾水摸魚的機會。

    隻有斐迪南清楚,得到了突尼斯的磷灰石,農業技術革新就補上了最後一環。

    斐迪南拿出紙筆,開始默寫文言文,然後自己翻譯,再變成西班牙語(卡斯蒂利亞語),同時加上一些注解,比如說“何妨再糞”,如果翻譯的話應該是施肥,但是歐洲人並不知道真的要用糞施肥……

    地中海地區,冬季溫和多雨,夏季炎熱幹燥,小麥一年兩……咳咳,一熟。

    “……麥田應當預先施足基肥(可用糞便),在播種後就不要施肥了。明帝國的陝西和河南洛水流域,怕害蟲蛀蝕麥種,有用砒霜拌種的,明帝國南方則隻用草木灰(俗稱地灰)拌種。明帝國南方稻田有種麥子來肥田的,並不要求收獲麥粒,當春小麥或大麥還在青綠的苗期時,就把它們耕翻壓死在田裏,作綠肥來改良土壤,秋收時稻穀的產量必定能倍增。

    麥收後的空隙,可以再種其他作物。從夏初到秋末,有近半年時間,完全可以因地製宜地來選種其他一些作物。明帝國南方就有在大麥收割後再種植晚熟粳稻的。農民的辛勤勞動,總會得到酬報。蕎麥是在收割豆或穀子後才種的。蕎麥的特性是吸收肥料較多,會使土壤變瘦。但算來它的產量抵得上原先穀物的一半還多,因此,勤勞的農家又何妨再施些肥料呢……”

    對於斐迪南在明朝農業書籍基礎上稍加注解後據為己有的“農業指導”,以撒·阿布拉瓦內爾將信將疑,用糞便施肥?草木灰?撒拉遜人的糧食(當然,蕎麥確實主要適宜在山區種植,不過撒丁島也有山區,錦上添花就是了)?明帝國的方法如此奇特,可行嗎?還有不知道從哪裏運來的鹽被交給他來選種,用鹽水選種子,代價實在有些高。這時以撒還不知道加那利群島曬鹽的事情。

    很快他又接到消息,國王從哈夫斯王朝那裏勒索來的一種礦石已經到了,他原本以為國王想用這種礦石製出什麽寶石來,沒想到國王讓自己直接把石頭磨成粉然後撒到田地裏。

    當然,直接機械磨粉當然是最原始的方法,但現在也強求不得了。

    不管怎麽樣,以撒·阿布拉瓦內爾還是遵照國王的命令,帶領官員和農奴,按照國王指導的內容開始精耕細作,進行1493年9至10月的播種工作。

    向某小說致敬,斐迪南了解到小麥的利潤頗豐,還可按1比7的比例兌換黑麥,此時撒丁島上所有的土地都掌握在王室手中了。卡皮塔諾平原上有3000平方公裏可耕地,原本就是重要農業區,在此前近兩年(斐迪南1492年初就已經命令撒丁拓荒,以撒則是1493年初赴任的)的全力開發下,開墾率40%,小麥種植麵積就占百分之九十,如果按照畝產600斤計算,扣除雜質、水分之類的,產量約可達8.748億公斤,售價3444萬杜卡特!這還是因為價格革命沒有開始,導致15世紀末西班牙物價隻有一百年後的四分之一,所以利潤較低。

    但是斐迪南手中的土地和總產量,比某小說的主角多多了,所以此次利潤多了好幾倍,還沒有人跟他搶。以後還能擴大到伊比利亞半島甚至美洲部分地區,當然,美洲不能搞小農經濟,要搞大農場。

    不過等小麥收獲,已經是1494年夏天的事情了,斐迪南是看不見了,隻能讓以撒、桑堂赫爾、伊莎貝拉他們驚掉下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