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教皇送出新大陸

字數:2897   加入書籤

A+A-




    自從哥倫布歸來後,西班牙、葡萄牙對新發現土地的爭奪就開始了。

    若昂二世認為葡萄牙從前多次獲得教皇的背書,早已占得先手。但伊莎貝拉女王速度更快,她從一開始就意識到,想要保證西班牙對新大陸(斐迪南已經跟她說過那是新大陸)的所有權,需要請得教皇的最高裁決。在哥倫布還沒有回到巴塞羅那宮廷時,她的使者就出發了。斐迪南趁此機會把1493年答應送給教皇的一萬杜卡特翻了兩番讓使者一起帶去。

    對於亞曆山大六世的富足,這點小錢實在是薄禮了,但是斐迪南讓使者以伊莎貝拉的名義送去,這樣就“禮輕情意重”了,因為卡斯蒂利亞的國庫那是空虛得很,女王沒錢,全歐洲都知道……

    教皇作為西班牙人,自然是力挺祖國的。盡管伊莎貝拉和他的關係不是很好,但她請求的教皇都給了。而且斐迪南改變了曆史上的做法,一再對教皇示好。

    看到女王送來四萬杜卡特金幣,亞曆山大六世感動得一塌糊塗,哥倫布遠航女王絞盡腦汁才湊了五千多啊!於是教皇迅速采取行動,連續發布四道詔書。

    首先,教皇還是要矜持一下的,他在詔書中強調,傳播宗教福音是授予卡斯蒂利亞領土的主要理由:“這一項(傳福音)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由於天主的憐憫與恩寵,我被傳喚到聖彼得的聖座上,盡管我沒有聖彼得的品質(很有自知之明)……你們為天主的聖名增添了榮耀……”

    然後就是上幹貨了。

    其中1493年5月4日的詔書確定:

    “在北極與南極之間畫一條線,該線距離一般所稱的亞速群島與佛得角應有100裏格(通常1裏格視為5.92公裏)。在該子午線以西和以南的已發現和即將發現的所有島嶼與大陸,無論是印度還是其他地區,均屬於卡斯蒂利亞與萊昂的統治者。”

    值得一提的是,這份詔書和曆史上一模一樣,把子午線以西的地區完全劃給了“卡斯蒂利亞與萊昂的統治者”,也就是伊莎貝拉女王,和斐迪南是沒有關係的。

    當然斐迪南不會因為這個事情和老婆搶東西,他可沒有那麽厚的臉皮。

    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地方是,教皇在這份詔書裏,顯然是故意隻提及了子午線以西的歸屬,子午線以東卻語焉不詳。這是教皇幫卡斯蒂利亞爭取權益的一種戰術,葡萄牙如果想獲得線以東土地的歸屬權,先得承認線以西地區屬於卡斯蒂利亞。

    亞曆山大六世沒有想到,自己故意不寫線以東地區的安排,反而讓這份詔書更加名垂青史。

    盡管亞曆山大六世的個人名聲不好,但他之後的教皇,都高度評價這份詔書,將它稱呼為《子午線詔書》,因為這一份詔書是“曆代教皇規模最大的、影響最深遠的、而且是最後一份得到完全貫徹執行的處置世俗權力的詔書”,它被視為中世紀末期教皇強大權力的最後象征,憑借它,西班牙真正地占有了詔書所給予的半個地球,甚至比詔書規定的還要更多。

    “這份詔書使得地球上百分之六十的人口,最終都信仰天主教,而基督教國家中,保持東正教信仰的僅有俄羅斯,至於俄羅斯,到1992年,它有四分之一的基督徒已經改宗天主教。”——《全球通史》

    而日後強大的西班牙大帝國,也如曆史一樣,始終支持羅馬教廷,成為實力日衰的教皇的堅強後盾。憑借超級大國的庇護,教皇在此後五百二十多年裏始終還保持著四萬多平方千米的教皇國。

    2015年,在曆代教皇的努力下,托斯卡納最終通過全民公投加入教皇國治下,當時的采訪中,有個俄羅斯記者(俄羅斯是東正教)充滿火藥味地問教皇說:“我國的弗拉基米爾首相曾經詢問,教皇有幾個師?”

    方濟各:“隻有兩個,而且其中一個在斯摩棱斯克。”

    當時俄羅斯已經遭受歐洲聯盟孤立壓迫長達三百六十七年(1648~2015),事實上之所以沒有變成天主教國家,完全是西班牙帝國在歐洲東側故意“製造”出來一個威脅以團結歐盟七國,歐洲諸國不斷向波俄、瑞俄邊境增派兵力,斯摩棱斯克數百年來一直被波蘭立陶宛聯邦占領,到2015年時,歐盟七國和教皇國僅在斯摩棱斯克周邊就集結了8個師25萬軍隊,直接威脅莫斯科。

    記者被教皇的這種暗諷氣得不輕,但仍裝作咄咄逼人的樣子繼續詰問。

    “今天甚至是有史以來教皇國麵積最大的一天了,我卻看不出,教皇在這彈丸之地以外還能處置什麽別的東西而能令別人不敢質疑的。”

    方濟各一世想了想,拿著一張地圖說:“至少還有半個地球。”

    ……

    “啪!”若昂二世不知道是第幾次摔杯子了,他剛剛向卡斯蒂利亞提出抗議,揚言要到羅馬找教皇告狀,結果教皇就來了這麽一出,實在是非常打臉啊。

    但是若昂二世也沒有辦法,他為人堅強冷酷,但是說到開戰?他可不敢說能贏,葡萄牙是海上強國不假,但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尤其後者,也是傳統海上強國,總體國力是超過自己的,要是陸戰就更虛了,看地圖也知道不行啊。而且兩國要是打起來,以後就徹底撕破臉了,若昂二世有個不敢說的秘密,雖然他不喜歡弟弟,但內心深處渴望弟弟娶了那個寡婦伊莎貝拉公主,替他完成統一伊比利亞半島的夙願——這才是若昂二世最大的心願,甚至印度也可以放下。況且若昂二世早就篤定了印度就在東方,所以即使按教皇子午線分,葡萄牙還是穩賺的。

    但是,就算如此,葡萄牙也不能被打臉之後就這樣服軟,那樣實在太慫了,若昂二世繼續抗議,要求和卡斯蒂利亞進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