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紐約
字數:5967 加入書籤
1493年12月26日,“第二分隊”33艘船3000餘人離開伊莎貝拉鎮向北航行。
船隊抵達了北方的一個大島,就是後世的古巴島。
“這個地方,命名為古巴。”
這是命名狂最喜愛的旅行,到一個地方就命名一處。根本不需要考慮名字,直接打開美洲地圖,把美國本土分成四十九份——緬因省啊,紐約省啊什麽的全部標上去,然後北邊加拿大,南邊墨西哥,西北阿拉斯加,東北greenland,再然後標出紐約市和紐芬蘭島的位置,憑借曾經帆船遊美洲的經曆和驚人的記憶力畫出詳細航路和海圖,經緯度標記得清清楚楚……盡最大努力確定航線。達·伽馬的壯舉給了這樣的舉動合理性與可行性。這貨從葡萄牙直接跑到佛得角群島,然後不靠岸直接跑到好望角,堪稱極限航行兩萬裏。相比之下,靠近海岸到紐約這種事情,小case了。
“第二分隊”運氣不錯。他們用七天左右的時間繞過了古巴島的最西側。1494年1月2日,船隊偶然得到順風,向北抵達了第一個小島。顯然這即是佛羅裏達群島的最南部,“落日的故鄉”,基韋斯特島。
“it-will-be-called-key-west.”大家都很無奈,但是下命令的人就是固執己見,堅持使用偏僻的英格蘭王國的語言進行命名,白白讓英格蘭人享有了這個榮譽,而他們還需要翻譯成卡斯蒂利亞語記錄在卡斯蒂利亞地圖上。
“我是為了給亨利七世國王一點安慰,你看我這麽早就開始算計人家,連他派來的人哪天到什麽地方都知道了,就這麽把人家趕回去實在不厚道,用他們王國的語言命名,也算是一種補償吧。”
其實還有更好的補償。若幹年後,英格蘭人可以驕傲地宣稱西部大陸是他們的領土,因為他們也是聯合帝國的一部分了。有個古老的笑話是怎麽說的來著?永遠不要小看波蘭人,他們的疆域也曾到達遠東……
船隊接下來繼續向北,抵達佛羅裏達半島南端。
“第二分隊”繼續前進,越過佛羅裏達半島。1月中旬,他們抵達美利堅東海岸中部的切薩皮克灣,在灣口南端的亨利角停留片刻休整,用“處女之地”將此地定名為弗吉尼亞,痛斥了某些人不正常的想法,然後整支船隊匆匆忙忙地向北航行。向紐約的遠征結束的時間不遠了。
……
1494年1月末的紐約,依舊寒冷,大陸上的積雪仍然深厚。德拉瓦族印第安人部落在森林中追蹤著野兔的足跡,捕獵是他們數千年來不變的生活內容。
曼哈頓島對於大陸上的部落而言,是一塊不怎麽有存在感的附屬地,孤懸於哈德孫河與東河之間。島上林木青翠,但此時仍有積雪,一片潔白。
1月28日早晨,一個印第安男孩偷偷溜出來,在曼哈頓島的海岸邊沐浴陽光,向大海遠眺,但是在晨光之中,他猛然見到了一根木棍顯露出來,然後又露出幾根小木棍和一些的片狀物……
男孩急忙跑回去報告父母,這些情況讓孩子的父母十分驚訝,又不完全相信他所說,就跟附近其他人談了談,有些好奇心強的人跑去男孩說的地方看看情況,還有的人去報告酋長——酋長大人今天正巧心情好,樂嗬嗬地來巡島……島上的常住印第安人不多,也就幾十上百人,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了,於是三三兩兩結伴來到岸邊。
“什麽都沒有啊……”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父母以為小男孩撒了謊,嚴厲地斥責他。而小男孩堅持稱自己一定看見了什麽奇怪的東西……
回憶著看過的專家提供的電腦複原景觀圖,基本確定了這就是兩河之間的冬季曼哈頓景觀——舉著望遠鏡的國王——玻璃球和抽筒組合製造而成的簡易望遠鏡這種小發明自然是早就完成了——在7000多米開外,正好是人能看到的地平線末端處,確定了島上危險不大,印第安人也沒有處於臨戰狀態後送了一口氣,確定了判斷無誤,剛才船隊有點莽撞,前進到了離岸三公裏左右的地方,後來考慮一下又讓船隊繞回來,現在可以安心了。
印第安人聚攏了一些,看來之前碰巧有人發現了,這樣也好,省得費勁找人、溝通交流。
“駛近岸,找個合適的地方拋錨。”胡安·德·拉·科薩在國王確認後下了命令,他現在可是讓地位尊貴的國王給他當領航員,與戈地圖做司機有得一拚了。
1494年1月28日,曆史的第一波漣漪漂洋過海,抵達了廣袤富饒的北美新大陸。
“嗚嗚呀呀……”
從伊斯帕尼奧拉島請來的土著翻譯、滿臉堆笑的高素質士兵以及舉著十字架的虔誠神父,確實能夠提升好感度,但是想要弄清楚語言看來還要費一番功夫。
半晌之後,經過象形、會意、指示、通假……種種方式之後,雙方算是勉強能夠交流意思了。
當然,一開始大家自然是沒有談論什麽領土主權自古以來這樣嚴肅的問題的,而是開了個party吃吃喝喝,什麽小麥、紅薯、玉米、辣椒之類的,還少不了要有幾隻野兔和火雞,這火雞以前是被當做“神獸”來供養的,不過到公元1000年前後,由於食物短缺所致,印第安人果斷開始“破戒”食用火雞了。於是火雞一下子就從不會涅槃的鳳凰變成火上燒烤的雞了……
第二天,酒不足但是飯夠飽的筵席之後,“阿拉貢族酋長”便派出代表與德拉瓦族印第安人的代表談判。
德拉瓦族印第安人得知如下情況——
阿拉貢族的酋長,名字叫什麽肥肚腩,出生在一個叫做“咦吡狸啞”的地方,年輕的時候和卡斯蒂利亞族的女酋長結了婚,是姐弟戀,這個酋長沒有什麽魄力,被老婆使喚來使喚去的,據說一次吵架的時候居然摔家具表示不滿……但是這個酋長很花心,到處找女人,把老婆氣得半死,而且還貪財,把自家種的糧食、養的火雞之類的囤積起來,搞得老婆賣首飾……
“阿拉貢族酋長”憤怒地敲著……一塊木板,瞪著前方嘰裏呱啦瞎說一大堆實話的卡斯蒂利亞談判代表——對方當然明白他在表達什麽,也故意敲了幾下桌子。
“國王陛下,您不是說我們這個小組的成員出生入死,一定不會虧待我們的,您絞死我之後,可得善待我的家人……”
好吧,尼德霍格小組的成員,確實過得很辛苦,這個翻譯員自願要求去紐芬蘭留守,“酋長大人”當然不能真的把他怎麽樣,不就是八卦一下自己嗎,我忍了就是了,讓我們敲起木板,小指頭打出密碼……
“我早就改了好不好,要是我現在還是那個樣子,你敢這樣胡說八道?”
……
“嗯,酋長大人,這是很早以前的事情了,現在阿拉貢的酋長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糟糕了。”
“噢,阿拉貢的酋長現在怎麽樣?”
“不久以前,大概從上上一次積雪融化的時候開始……”(阿拉貢酋長:“……”)
“現在阿拉貢的酋長什麽都好,就是更怕老婆了……舉三個例子吧,首先酋長把他的部族一半的權力分給老婆……還有這次,阿拉貢的酋長出東西出力,想跟貴族買這個島啊……但是他買到的所有地方,從你們這裏還有其他地方……都是屬於他老婆的,這位酋長大人可沒份……他還說過,完不成任務就不回去見老婆了,待在這裏直到完成任務,甚至他已經做好了不能活著回去的準備……”
……
“hey!你這就是斷章取義、胡拚亂湊了吧!這明明是四碼事!星風雪雨不相及!你明知道權力分割是為什麽,你知道土地劃分是什麽原因,我為什麽說要留在這裏,我為什麽說可能回不去……”
“國王陛下,這叫談判策略,把您說得越可憐,越容易博得對方同情,他們越容易把島賣給您,您說,堂堂酋長大人被老婆趕到這裏回不去了,是不是很可憐,怎麽也要接濟一下……”
“……我後悔給你們這些家夥傳授密碼了……我不跟你敲了,再敲木板要裂了,手也要斷了……”
“不會不會,您連著敲過小半天的,啥事沒有……”
————分割線————
“哈哈……嗚呀呀……”
經過翻譯人員的層層轉述,完全了解了“阿拉貢族酋長大人”的光榮事跡之後,被情報人員帶歪了腦子的酋長等人不顧故事主角在場,無法抑製地開懷大笑。
笑完之後,談判代表很有覺悟地派人搬來一箱精致的彩色玻璃珠——這可是威尼斯特產,真正地不便宜啊!比曆史上的荷蘭人良心大大地好啊!
果然酋長的眼睛立馬就直了,不僅僅因為出價的東西很精美,而且可以換來很多東西啊!
很多人隻知道印第安哥們傻不拉幾的,拿玻璃珠子當寶貝,但卻沒有考慮到印第安人的生產力水平是什麽樣的,他們造得出玻璃珠子嗎?
既然造不出玻璃珠子,這東西又有不多不少的量,大家一致公認這是個漂亮玩意——那麽就可以拿來充當一般等價物啊!玻璃珠子可以在印第安人之間交換東西啊!印第安人也不是真傻,是生產力的差距所致罷了。從15世紀初到16世紀早期為止,一百年的時間裏,玻璃珠子可是相當堅挺的硬通貨呢!況且“阿拉貢酋長大人”可是帶來了好家夥,彩色玻璃珠這個時候在歐洲也能賣得出價錢。
不得不說情報人員的“悲情表演”還是起到了一定作用,酋長大人著同為酋長與男人的同情心、同理心,慷慨大方地表示:“怎麽說都是客人,你們這麽友好,我也不能讓阿拉貢酋長完不成任務不敢回去啊,這樣吧,我不僅把這個島賣給你們,旁邊的那個小島,我們叫它長島,也送給你們了,這樣阿拉貢酋長回去也好跟他老婆交代……真的,我也知道,這樣的感覺非常不好,算是幫幫落難兄弟吧……”
“這怎麽行呢,雖然我是卡斯蒂利亞族人,但我們酋長的丈夫,我也是了解的,他怕老婆不假,就是挺愛麵子的,你這樣送給他,我怕他不答應,你看我有幾瓶我們那兒特產的酒,噢,就是阿拉貢酋長製作的,送您十瓶,這樣大家皆大歡喜啊……”
“嗯,很好,你們真是我見過的最好的客人,比易洛魁那幫家夥好多了,他們就知道打打殺殺,一點也不禮貌,說話非常不客氣……”
————分割線————
“嗯哼,八卦我有那麽有意思嗎?”,“鵜鶘”號上,阿拉貢的酋長看著全船包括女兒在內的人全部笑成一朵花,唯有托爾克馬達神父掩飾著嘴角的微觀動作。竭力調整狀態,恢複正常的語境。
“要不是我們都是熟人,我那些隻會拍馬屁的廷臣敢這麽跟我說話,有一百種方式讓他自然死亡!就算其他人,比如哥倫布,也不能這麽說我,你啊,是賣命的戰士,我才這麽寬宏大量,要我留守紐芬蘭,我心裏懸啊。”說實話,不就是八卦一下嗎?我的間諜作風比007好……
“你確實把德拉瓦族的酋長哄得很高興,可憐的男人、最好的客人……把島買下來還賺了一個,不枉我被八卦一番。最可憐的男人最可怕,最善良的敵人最強大,最文明的戰士最有力量!”
“阿隆索,留下來的人統計好了嗎?”
“陛下,都統計好了,以前的人數不夠多,現在又招募了一些誌願者,人員和物資已在曼哈頓島岸邊集結待命,最後一個人,團長阿隆索·科爾多瓦稍後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