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葬世古意(下)

字數:4721   加入書籤

A+A-




    餘牧從酒醉後的酣睡中醒了過來,腦袋還暈得厲害。他開始回想起之前發生的種種,酒窖房間裏滿地的血跡,徐秋收的屍體;然後踏上白骨海上的那座石橋遇見了東海道門的觀主,墓門莫名大開,自己踏入墓門後的那團混沌之中;之後他隻記得夕陽西下的荒原上,他孤獨地行走,走了很久很久,直到他感到饑渴,從腰間掏出了一隻漆黑的葫蘆,聞到了裏麵的酒香……

    餘牧晃了晃腦袋,感覺頭腦清醒了許多,他睜開眼看到了眼前的兩個人正安靜地注視著他。餘牧下意識地警覺,一隻手伸進懷中握住了石刀。眼前的書生和僧人不知為何看到餘牧的舉動之後都帶著淡淡的笑意。餘牧仔細看著眼前的兩人,他發現這二人的呼吸都極為綿長,尤其是那個著裝像極了汪老頭口中的和尚的那個光頭青年,從他醒酒坐起之後竟是一口氣呼入至今尚未結束吐出。

    這二人都是修行者。

    那個風塵仆仆的書生朝著餘牧說道:“你好。”

    餘牧有點懵,隻是呆呆地點了點頭,又舉起手撓了撓腦袋,似乎有點不知道如何應對。

    書生笑著說道:“我叫蘇天關,來自東海大陸上的大唐,是長安城裏頭一條巷子裏的教書先生。邊上這個是中土須彌山上的和尚驚禪子。你叫什麽名字?”

    少年回答道:“我叫餘牧。”

    這個呆滯刻板的回答讓蘇天關忍俊不禁,連一旁那個波瀾不驚的年輕僧人都微微一笑。

    “……我來自東海道門的酒窖,是酒窖裏的奴童。”

    餘牧此時心中實在有太多疑問,他知道大唐,那是東海大陸上最強盛廣闊的國度,他也聽汪老頭講過中土大陸的那廣袤佛國,那座橫斷天地中央的須彌山。那麽眼前這個書生和僧人很可能就是儒教與佛宗的修士。可是自己進入墓門之後,照理說就算遇到別人,也應該是在墓門口等待的那個東海道門觀主。那眼前這二人若是能夠在觀主眼皮底下跟隨自己步入這座古之禁忌,那很可能是實力遠遠超過觀主的人物。

    少年的思緒轉得飛快,餘牧想了想,開口問道:“這裏是哪裏?”

    一旁靜坐著的驚禪子說道:“這裏就是墓室,你大步流星趟過的那片混沌之中。”

    少年震驚,問道:“這裏有天空,有一望無際的荒原,怎麽會銜接到酒窖地下的那座墓門?就算是真的,那這墓室豈不是無比遼闊?”

    跛腳的儒生蘇天關笑著回答道:“驚禪子可是佛宗的當代大師兄,下一任須彌山的主人,他可不會騙你。這片天地,的確在墓門之內,但是它既存在,也不存在。”

    少年此時已經逐漸恢複鎮定與冷靜,模仿著二人的樣子盤腿而坐,隻是學不出那種淡泊的氣質,瘦弱的身形像極了一隻偷聽佛祖講經的獼猴,還一頓捉耳撓腮。蘇天關看到了撇過頭去朝著驚禪子一陣擠眉弄眼,意思自己忍得很辛苦,就差要笑出來了。跛足的書生心裏很委屈,還想著能在這個少年麵前表現出自己儒門大師兄的高雅君子之風,沒想到現在看來似乎有點艱難。

    驚禪子看著這作怪的書生和那懵懂的少年微微一笑,他的容貌極為俊逸,哪怕他麵黃肌瘦穿著一身破舊的僧衣,仍然渾身散發出一股莊嚴肅穆的氣質。餘牧不由得頻繁注視他,他下意識裏對邊上那個書生蘇天關有一種淡淡的親近,然而對眼前這個年輕的僧人有一種莫名的警惕,連少年自己都未曾察覺。

    蘇天關看著少年問道:“你對修行可有了解?”

    餘牧點了點頭。

    書生隨即說道:“這一片一望無際的荒原存在於墓門後的混沌之中,是一方獨立的小世界。這個世界就像你生活長大的那地下酒窖,這裏就是那酒窖裏勞作的奴童平時無法涉足的一些鎖上的儲貨房間,隻有監工或者拿到了開門的鑰匙,才能夠進入。此時我們在這片荒原上,也在墓門後的那片混沌裏,世上的所有福地洞天皆是藏納於大千世界本身,獨有一方天地,小的或許隻有一片池塘,大的則無比遼闊。比如你身旁這位佛門小哥兒的家鄉,是一座聳入天際的巨山,是已知的洞天之中最大的之一,後來被佛祖硬生生開鑿打破壁壘和規則,才盤踞橫斷在中土的正中央,據說須彌山當年隻有一粒菜籽般大小,所謂須彌芥子正是由此而來。”

    儒生的解釋極為淺顯易懂,少年聽完已經大致理解。

    餘牧沉默了片刻,然後抬頭看著蘇天關與驚禪子道:“墓門外,我遇到了東海道門的觀主前輩,他說我是破古之禁忌殘局的破局人,那我現在要怎麽做?”

    僧人和書生俱是無言。

    消瘦的僧人低眉閉眼,雙手合十,臉上的堅毅與慈悲色交替,仿佛在思考某個嚴重的問題。

    那個跛足的書生站了起來,不去看餘牧和驚禪子,隻是轉頭眺望了已經泛起魚肚白的遠方,若有所思說道:“東海道門觀主張東海,張前輩素有宗師風骨聖賢風采,實為我輩楷模。至於古之禁忌,存世寥寥,據說自從儒家先聖前賢撰寫天曆之後,一共發現過九座荒古的遺局,而北海之中有一個曆史久遠的宗門裏有半篇史書,裏麵記載說世上共有十三個禁忌之地,真假難測,根據我的預估,這大概是一個最保守的數字。”

    “每一個荒古禁忌之地出世都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浩劫,千年前有一個女子在南海一座古老的墳墓之中勘破了一座古之禁忌,獲得了其中的傳承,出世之後成魔,掀起了一陣腥風血雨。那個時代沒有三十二重天的聖人,強者凋零,那女子在修行界中掀起了腥風血雨,屠戮無數宗門法地,三教九流高手盡出一同圍剿,最後全部被她殺死。後來此魔女不知所蹤,消失於世間,有人說她突破三十二重天飛升,也有人說她在聖人鏡更攀一步,踏入萬年罕見的三十三重天。”

    年輕僧人麵色悲憫,低聲默念誦經,好似在祭奠那血流漂杵的晦暗時代,顯然他也知曉修行界曆史上那些已被塵封和刻意遺忘的慘痛過往。

    書生蹲在地上,手指無聊地撥弄稀鬆的泥土,又緩緩說道:“距離如今最近的一次則是五百年前,有古之禁忌於北海某片萬年冰封的深淵之中自破封印出世,竄出了十萬荒古時代的餓鬼,抬著一具青銅古棺。”

    少年早已聽得入神,宛如看到了那十萬餓鬼形成的一片黑色潮水連成一線,將要血洗整個世界的恐怖景象。他忍不住問道:“那後來怎麽樣了?”

    那書生抬頭仰天,喃喃說道:“後來……當整個修行界陷入死寂,所有修士都沉默等待的生死存亡之際,有一個放浪形骸,寫得一手好詩的男子,提著一柄劍,用一杯酒的時間從南海飛渡到北海,一人將十萬餓鬼斬盡,又一劍把那不詳古棺刺進了地底的最深處。”

    少年震撼至極,整個人都微微顫抖。年輕僧人眼中神采流動,似有所感。

    “那個人……曾經是道門的掌教,也是劍宗的宗主。他一生有名無姓,名為太白,後世之人皆稱其謫仙太白。”

    不知不覺間,初升的朝陽從荒原的東方升起,壯麗的光輝灑在格外荒涼的平原上,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遼闊之感。

    跛足的書生直起身子,對著朝陽緩緩伸了一個懶腰,皺眉嘟囔道:“這麽亮幹什麽,還不是假的?”

    少年艱難開口問道:“那我現在該怎麽做……?”

    蘇天關轉身,看著那個內心焦灼煎熬不知如何是好的少年微微笑道:“很簡單,你大概就是這冥冥之中的破局之人,那麽,你就去背負葬世古意,這是你的使命。”

    少年茫然地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

    書生歎了一聲,說道:“自荒古留下的那些禁忌之地,世人稱為古之禁忌,而從那些古之禁忌中出世的傳承者或者禁忌中的存在,稱為葬世古意。”

    “葬世古意,意如其名。”

    少年沉默,而後畏懼自語道:“我會成為千年前那個女魔頭一樣可怕的人麽?”

    驚禪子說道:“不會。”

    餘牧轉頭看著一臉肅穆莊嚴的消瘦僧人,可是僧人斬釘截鐵給出回答之後卻沉默不言。蘇天關眉頭輕輕一挑,頗為艱難地又坐了下來,他靜靜凝視著眼前的少年。

    “不是所有禁忌都有傳承出現,譬如北海深淵的十萬抬棺餓鬼。也不是所有繼承葬世古意者都成為十惡不赦帶來滔天浩劫的魔頭,就像那……反正我們二人來到這裏就是為了確保,這座東海古墓之中的存在,到底是什麽。”

    蘇天關似乎是有點渴了,掏出木瓢,從皮囊裏倒了一瓢清水喝下。他滿足地擦了擦嘴,突然說道:“你這葫蘆不錯,前麵你喝醉的那酒也不錯,和尚肯定不喝酒,但是我挺想嚐嚐的,不分一瓢給我喝一喝?”

    餘牧一愣,隨即視線落在地上那隻漆黑的葫蘆身上。

    僧人麵色悲憫,念道:“阿彌陀佛。”

    那隻漆黑的葫蘆,在三個人的注視下,緩緩散發出一股莫名的氣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