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時光隧道
字數:4116 加入書籤
這個時候已經是淩晨一點半鍾了,閔子墨肯定是睡不著的,再說也不知道睡在哪裏。而一老一少兩個和尚,似乎也沒有倦意。
和尚的身份自然沒必要再去糾結,閔子墨也知道自己在夜郎穀地宮裏麵經曆的怪事太多,胡思亂想罷了。
他誇張地打了一個嗬欠,順勢問道:“敢問法師,你們平常也是到了這個時候都不睡覺嗎?”
不等慧覺回答,小和尚覺明搶先說了:“哪裏哦,平常一到晚上十點,師父就已經歇息了,也不準我熬夜的。倒是今夜,師父專門交待我不要睡覺,叫我等著一個有緣人,結果還真就等來了閔先生。”
閔子墨心裏暗笑:這麽說來,高速公路上的那個坑,難道是慧覺法師專門讓小和尚去刨出來的了?嗬嗬……北山寺又不是路邊汽車修理店。
有緣人?我閔子墨和北山寺的這個緣,算哪門子緣分?黑甲軍?龍驃營?還是和楊木楨有關?
於是閔子墨向慧覺頷首致謝,從身上的挎包裏翻出錢包,抽出十張百元大鈔,遞向覺明,眼睛卻看著慧覺說:“感謝法師這份苦心了,幫助子墨消災解厄,子墨今晚帶的錢不多,這點心意,不是給寺廟的,煩請法師替我買點香火少給菩薩。”
“哎……”慧覺還是拖著長長的調子說:“出家人六根清淨,錢財富貴全都拋在腦後,閔先生就不要這般拘禮。以後有的是機會,你自己帶點香火來敬奉菩薩就是了。”
仔細回想起來,大雄寶殿裏的確沒有設置“功德箱”,慧覺法師說的不收香火錢倒是真的,這的確是北山寺的特別之處。
覺明在一旁肅立著,看都不看閔子墨手裏的錢一眼,這份定力,也是很多和尚不可相比的。
閔子墨不覺來了興致,於是問:“寺廟不收香火錢,敢問法師何以謀生?”
慧覺朗聲一笑:“我們有工資啊,每個月青城縣民宗委都會按時發工資的,我有六千多,覺明有三千五,加起來上萬,足夠了。”
和尚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煙不買時裝,這份工資確實足夠了。
那麽,一旦寺廟修葺之類,這筆錢又從哪裏來呢?民宗委也是個清水衙門,不可能撥專款給這麽一個小寺廟維修的。
慧覺又為閔子墨揭開了謎團,他說,北山寺建築麵積不過三千平方,大小就三棟房子,兩排廂房和一個大殿,一千多年來就沒有擴展過。曆朝曆代,一直就兩個和尚,一個是住持,一個是雜役。老住持死了,雜役自然升為住持,然後再招一個新的雜役。而新招的雜役也不是隨便公開招聘,而是有緣人。
閔子墨一聽有緣人這三個字,當即就感到害怕。剛剛覺明就說了,他是北山寺的有緣人。該不會是老和尚快死了,然後小和尚升為住持,然後招閔子墨為雜役吧……
廟裏沒有電視,手機還沒有信號呢。和尚不準沾染酒肉和女人,這種日子和閔子墨無緣。
慧覺接著說:北山寺以前也收民間的香火錢的,在民國時期,香火尤為鼎盛,所以就把寺廟重新翻修過。後來到了土改時期,日子開始難過了,老百姓飯都吃不飽,哪有閑錢來供奉菩薩香火呢?到了****,政府開始破四舊,和尚的日子就更是不好過了。
“北山寺不收民間香火錢,其實就是從土改時期開始的。”慧覺說:“那時候我就是廟裏的小雜役,鬧饑荒那一陣,天天跟著師父吃青菜煮蘿卜,眼看著師父患了水鼓病,也就是浮腫,性命難保,我沒有辦法,隻能日夜守著師父哭。”
慧覺說,1951年的時候,他才16歲,而他的師父,也就算北山寺的住持,也不過才三十多歲,其實很年輕。眼看著師父要死了,而自己又還是一個半大孩子,無法擔起北山寺住持的重任,北山寺也就成為一座荒廟。慧覺隻能守著奄奄一息的師父哭。
突然有一天深夜,瓢潑大雨。廟裏來了一幫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共二十多個。帶頭的人說,他們是從夜郎穀閔家屯來的。
聽到這裏閔子墨突然一驚:1951年,不就是他的五個爺爺帶著七大姑八大爺二十多口人一夜之間神秘失蹤的那一年嗎?據說還帶走了老祖公分給他們的若幹金銀財寶。然後大伯又帶著老祖公唯一剩下的三壇子黃金跳了出氣洞,閔家由此破敗……現在,閔家屯隻剩下了閔子墨一個光杆司令了。
難道慧覺法師說的這撥人,就是自己的那幾個爺爺和閔家族人?
老和尚說,二十五人中,領頭的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頭,人稱二爺,有一身了得的武功。其他人也大多武功不凡。因為是雨夜,而且下的還是冰雹。二爺就帶著一撥人投宿北山寺,躲過一場冰雹襲擊。第二天臨走時看見住持奄奄一息,二爺就叫人留下了三個金元寶和三百塊大洋,還有一麵小銅鏡。
這筆財寶,足足可以重建一座北山寺了。
但是老主持沒有動用金元寶,至於銀元,倒是讓北山寺和部分難民熬過三年災害的劫難。
到了後來,老主持死了,慧覺自然成了住持,一直活到了現在八十一歲。而期間就換了三人小和尚,原因不是人死了,而是耐不住寂寞。覺明和尚,則是去年才找來的“有緣人”,是個孤兒。
後來慧覺將剩下的兩百多塊大洋托人全都換成人民幣,得了兩萬多元,這在當時可是一筆不得了的巨款,慧覺全存著當成寺廟的日常開支。而那三個金元寶,慧覺一直珍藏著。
至於那麵銅鏡,二爺臨走的時候交代過,說是等有緣人出現,就讓和尚把銅鏡交給那個有緣人。
再後來,改革開放以後,政府將北山寺納入民宗部門,給寺裏的工作人員發放工資。慧覺就把存著的餘款成立了一個助學基金。
“六十五年了,我終於等到了二爺說的有緣人了。”慧覺長長的舒了一口氣。
此時,閔子墨已經淚眼朦朧。
慧覺說的那個二爺,就是閔子墨的二爺爺了。
閔家老祖公一共生育了七個兒子,大爺爺,也就是閔子墨大伯的父親,在土改時期和老祖公一起被鬥死了,其他的五個爺爺帶著若幹家眷一夜消失,隻剩下閔子墨的爺爺。
十年浩劫,閔子墨的爺爺迅速向時代靠攏,這才保住了夜郎穀的閔氏一脈。
到這時閔子墨才聽出一個大概:二爺爺、三爺爺、四爺爺和五爺爺,他們全家老小一夜消失,原來是悄悄逃離了閔家屯,逃離了夜郎穀。但是後來他們又逃到了哪裏了呢?六十五年過去了,當年逃往台灣的國民黨老兵和後人,早就回鄉認親了。閔家的那些嫡親,他們也應該回到夜郎穀來看看老家,看看閔家老宅,看看堅守在夜郎穀的閔氏後人。
說道這裏,慧覺法師認真地看著閔子墨,說:“我早就算出,今夜閔先生一定會出現,你一進寺門,你身上的氣息更加確定了你的身份。所謂的異族氣息,不幹淨的東西,其實就是夜郎穀裏冤魂的戾氣。閔先生近日一定鑽進過夜郎穀,而且還碰到了髒東西。好在你命硬,冤魂也對你無奈何。不過這個冤鬼竟敢一直糾纏著先生不肯離去,時間久了,你雖無性命之憂,但難免有血光之災,元氣受損。所幸剛剛我已做法,將冤孽驅散,閔先生大可無憂了。”
閔子墨抹掉眼淚,再次頷首致謝:“法師法力高深,子墨不甚感激。隻是有一事尚且不明,法師緣何知道子墨的身份就是和二爺一族的閔氏後人?姓閔的雖少,但是青城縣也不隻我一家。”
慧覺朗聲一笑:“哈哈哈,別的不說,閔先生這份氣概,就和當年的二爺極為相似。當然,要確定你的身份,那可是有真憑實據的。不過此乃天機,日後再說。”
說罷突然從蒲團上彈起身子,對閔子墨和覺明說:“有緣人已經出現,我們也該物歸原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