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二回 尾聲(下)

字數:4799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姻謀天下 !

    鎬城之交的王宮裏,武承肅借著有人對前朝忠心耿耿,終於打通了一條渠道,著人悄悄送信出去給惠王。兩個月後惠王便有了回信,二人如此一來二往,不知道商議些什麽。

    段氏看在眼裏,心中有些憂慮。

    可她終究什麽也不問。

    武承肅也沒太瞞她,隻問她是否後悔跟著來鎬城。

    “妾身不悔。”段氏微笑道,“從前在東宮時,陛下時常找妾身說話,然而隻是說話罷了,陛下心中妾身沒什麽分量,妾身心裏還是有些懼怕陛下的。後來陛下登基,妾身與陛下愈發遠了。說起來,倒還是如今的樣子好,妾身能日日伴在陛下身邊,也不用再害怕些什麽。”

    武承肅歎氣,道:

    “我既已退位,你也莫要再喚我作‘陛下’了,免得惹禍上身。”

    “陛下終究是陛下,即便如今退了位,在妾身心中都是一樣。”段氏說著,俏笑道,“大不了人前不說,隻有陛下和妾身二人獨處時才這般稱呼。”

    見她笑得燦爛,武承肅心中一酸,忍不住問道:

    “你見我那般對筠兒,還肯真心對我,究竟是為何?”

    段氏低頭尋思了半天後緩緩道:

    “因為陛下獨留了墜兒在皇後身邊,妾身便明白當日的事或許另有真相。”

    武承肅聞言一愣,片刻後才笑道:

    “難得,難得!不枉我從前與你說了那麽多年的心裏話!”

    然而笑著笑著,他的淚便再繃不住了。

    段氏跟著落淚,卻全不顧著自己,隻給武承肅拭淚。

    武承肅則握了她的雙手,朝她微微一笑。

    段氏略想了想,心裏的話終還是問出了口:

    “陛下如今有計劃,妾身也不好多問,隻想知道這四個孩子,陛下是如何打算的?”

    武承肅麵色一滯,隻說出一句話來。

    “分別送出去,聽天由命。”

    三年後,惠王與武承肅勾結叛亂。

    太子因不可出征,雖舉薦賢王周紹出征。三月後,周紹戰死沙場。

    又四月,周綽出兵平叛,惠王與前朝太子武承肅伏誅。

    因武承肅等人所居的別宮先被叛軍攻擊,宮裏死傷大半,武承肅的四個兒子死了三個,還有一個不知所蹤。至於從前的那些嬪妃,多半死於亂軍之中,隻有個別人撿了一條命,趁亂逃了出去。

    惠妃段氏與前朝皇帝武承肅死在了一處。

    周道昭特賜恩旨將二人合葬。

    陽筠聽到這些消息時,呆呆出了半日的神。

    當年武承肅給她的不知是什麽藥,竟讓她睡了十來日,以至於醒來以後跟傻了一般,足足調養了月餘才漸漸恢複神智。

    清醒之後,她便看到了珠兒與釧兒,也發覺自己身在山間的一間竹舍內。

    數日後,秋雲與chun桃也找來。

    陽筠高興了半刻,便想起墜兒不見的事,忙拉著眾人追問。

    珠兒幾個不知情,還是秋雲知道的多,對陽筠說了實話。

    原來從衛氏倒台起,武承肅便察覺不妥,也知道依周道昭為人怕又會利用陽筠,沈夫人怕也會加害於她。

    且依照武嶽的性子,斷然不會禪位以求天下太平,隻會力戰到最後,把臨水城一起拉去陪葬。屆時即便周道昭夫婦不下手,陽筠也不會有好結果。

    從那時起,武承肅便一步步算計,擺出個痛恨陽筠的樣子,想在城破之前尋個借口賜一杯“毒酒”,讓陽筠假死,暗地裏把她送出宮去。直到武嶽燒傷不治,武承肅便徹底有了主意——投降禪位拖延時間,以此為借口處死陽筠。

    而後來錢皇後自盡,武承肅卻真的有些怨恨陽筠了。

    怨恨歸怨恨,他心中到底還是不舍,仍舊按照先前的布置將陽筠的婢女一個個丟了出來,接著又將送出。

    段盛槐在此事上幫了不少忙,可他倒是異常忠心,竟連一個字也沒告訴親女燕惠妃段氏。後來陽筠出城,也是多虧他從中幫忙。

    “娘娘當時是被藏在送菜的車裏,宮門上的人早聽說陛下要降,沒什麽心思細細檢查,因此竟瞞了所有的人出來。”秋雲歎道,“說起來,當初八鳳殿膳堂的吳百豐倒有些義氣,從前看他狡猾世故、貪圖小利,這回卻是他把娘娘送出來的。他又怕自己泄露了娘娘行蹤,回去當著陛下的麵自盡了。”

    陽筠聞言唏噓不已,竟不知那樣的小人物也有如此一麵。

    秋雲說到這裏,不禁有些哽咽。

    陽筠遂問墜兒如何,隻是話未出口時她已有了推斷。

    果然便如她所料,棺材裏總要有人,墜兒服了毒藥,自己躺了進去。

    而陽筱自然是要來給陽筠送行的,旁人礙著身份不得見陽筠的臉,陽筱卻看得清楚。因料到姐姐已經平安出宮,陽筱又早就不想活著,於是一條白綾吊了上去,趕著給陽曦、陽楌賠罪去了。

    陽筠聽到這裏,才好的身子又有些不利索,忍不住嚎啕大哭。

    幾個婢女跟著也哭,不知過了多久,直到陽筠哭累了才罷。

    之後陽筠又病了數日,幸好秋雲會行針,陽筠的身子也漸漸有了好轉。

    一個月後的某日,門前忽然來了個孩子,chun桃見到喜極而泣,大聲喊著讓眾人出去。

    珠兒扶著陽筠出去看,才發現是武存琰不知怎麽找了來。

    母子相見,自然又是一場哭,好在陽筠早知道瑄哥兒不在人世,如今見到了琰哥兒,也算是喜出望外。

    “琰哥兒如何找來的?”陽筠笑著問道。

    武存琰搖了搖頭,道:

    “並非兒子自己找來,乃是有一位貴人送兒子過來,那人還叮囑兒子從此隻可以叫母親,不可再喚您‘母後’。”

    陽筠等人聞言大驚,問武存琰送他來的是個什麽樣的人。

    “兒子不知,隻知道他在魏國十分尊貴,那人帶著隨從,又將兒子藏在箱子裏,一路送兒子過來,路上也沒人敢阻攔。到了臨水城的一個大宅子後街,他將兒子放出來,讓兒子自己先出北城門,在城北河邊的亭子裏呆著等他。兒子等了不過半個時辰,那人果然也出城來,一路將兒子送到這裏後便離開了。”

    秋雲聞言看了看陽筠。

    陽筠眸子一黯。

    那人不是周繹,便是周綽。

    次日一早,山間林裏響起了一陣琴聲。

    陽筠聽見後微微一笑,仍舊轉身回屋,教武存琰讀書認字。

    “琰哥兒以後不考狀元不當官,隻做個隱居在此的賢士可好?”

    武存琰仰著臉看著陽筠,點頭笑著說好。

    山間琴聲不時響起,有時連續數日每日都能聞得琴聲,有時數月才響起一次。

    又三年,魏太子周繹薨逝,順王周綽即太子位,立錢氏女為太子妃,冊崔氏女為良娣,一年後,太子妃與崔良娣同時產子。

    自周繹薨逝,周道昭身子便時常不好,熬了不到十年,之後也便病逝了。

    他永遠都不會知道,段盛槐替武承肅辦的最後一件事,是替他傳一句話給周繹。

    “臨水往北三十裏,有個好去處,得天下者可前往觀之,那處景致最好,極適合作江山圖。”

    而陽筠如今日日都能聽見那琴聲。

    (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