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秋日之行

字數:4559   加入書籤

A+A-




    1584年九月一日繁華的阿姆斯特丹城此時已是深秋時節,金黃的落葉早已布滿城市的大街小巷,秋風吹來了空氣的味道,淹沒了城市的喧囂。

    清晨,莫裏斯推開了窗戶,深深地吸了一口秋日凜冽的空氣,回想起這忙碌的一個月來。

    在這一個月裏,他采用泰利埃的建議對荷蘭的行政製度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在地方,針對地方專員和守將互相掣肘,影響行政效率的弊端,他將地方行政、司法、財政大權交給了由中央任命的總督,而原本具有監督財政預算和處理地方事務的地方議會則淪為了徹頭徹尾的橡皮圖章,他們除了通過財政預算,什麽都做不了。

    而在中央,負責發布和執行政令的樞密院建立了起來,並由泰利埃擔任院長,這樣不但有效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首相的行政權力。

    當然比起在地方全麵貫徹實施的總督製,莫裏斯在中央方麵的改革遠說不上徹底。

    低效無能的議會仍然存在並限製著他的君權,共和派這個毒瘤也沒有得到徹底的清算,依舊讓他感到芒刺在背。

    而且雖然他任命了不少文官甚至主教來管理軍隊的行政事務,提高了軍隊決策層中的文職人員,但文武分職和文官治軍才剛剛起步。

    當然這也怪不得莫裏斯,君主製才剛剛建立不久,在上,王權派和共和派單純的黨派矛盾已經演化為了貴族、中小資產者與商業寡頭的利益衝突。

    在下,民眾對在一個君主治下生活還未適應,各地王黨雖掌握地方大權,但共和主義者仍負隅頑抗,妄圖與議會中的共和派裏應外合,等到莫裏斯實力衰弱之時,趁虛而入,恢複不得人心的各省自治和軟弱無能的舊製度。

    在這樣錯綜複雜,各派勢力衝突此起彼伏之時,莫裏斯目前最為關鍵的便是維持穩定,集全國之力打贏這場戰爭,所以他必須改革,但不可操之過急,否則一旦引發內戰,不但會讓國家陷入四分五裂之中,還會使西班牙人坐收漁翁之利,那樣威廉一世畢生的努力就將付諸東流,而莫裏斯也將成為荷蘭的千古罪人。

    想到這,莫裏斯穿著一件睡衣,來到了新建的盥洗室,等候多時的仆人將洗漱用品遞到了他的手中,洗漱完畢之後,在仆人的伺候下,他穿好了衣服,簡單用過了早餐後,便登上了馬車,向著樞密院趕去,他將在那裏製定決定荷蘭未來的新法令。

    莫裏斯身著一件紅色大衣匆匆忙忙地趕到了大門之前,門前一身橙衣的近衛軍士兵恭敬地向他行了一個恭敬的軍禮之後,便打開了大門。

    門外,騎著一匹棕色諾曼馬的泰利埃早已等候多時,他身著一件藍色厚長袍和白色褲子,腰間佩著一把焰形劍,他下馬來到了莫裏斯的麵前,向莫裏斯深鞠一躬並對他說道。

    “陛下,您忠實的仆人弗朗索瓦.泰利埃懇請您前往樞密院”

    “走吧,不要讓樞密院那幫先生們等急了”莫裏斯詫異地打量了泰利埃一樣,笑著說道,他怎麽變得如此恭敬了,這可不是他的風格啊。

    但莫裏斯轉念一想,畢竟他是臣,我是君,這一點是不能亂的。

    和泰利埃寒暄了一會後,莫裏斯便坐上了馬車,向著樞密院的方向駛去。

    嗒嗒的馬蹄聲在石板路上不時響起,莫裏斯靠在窗前,看著窗外的這座城市,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自己前世曾在這兒度過了整整三年的時光,對於這兒始終有著一股依戀的感覺,對於他來說這兒便是他的第二故鄉。

    陌生的是,自己眼前所見的是三百年前的它,這兒的一草一木,在他看來都是那樣的陌生,在這兒,他隻是一個過客,始終找不到屬於家的感覺。

    算了,想這些有什麽用呢,與其像一個詩人一樣整天多愁善感,還不如找點正事做做,想到這,莫裏斯從口袋中拿出了一枚佛羅林銀幣,細細端詳起來,心中頓時萌發了進行經濟改革的想法。

    在他親自主持的第一次內閣會議時,他發現了很嚴重的問題,陸軍人數的過度膨脹,為荷蘭的財政支出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而隨著陸軍軍費的快速增長,又在一定程度擠占了海軍的軍費。

    這樣一方麵勢必會形成大陸軍主義,造成重陸輕海的局麵,削弱荷蘭的海軍實力。

    這對於西班牙人來說可謂是百利而無一害,西班牙在尼德蘭的駐軍遠離本土,補給線本就過長,而南尼德蘭地區久經戰火,要供養這麽一支龐大的軍隊絕非易事。

    而西班牙軍隊的補給線隻有兩條,一條走海路沿比斯開灣和法國西海岸前進,穿過英吉利海峽,到達南尼德蘭沿海地區,一條則借道神聖羅馬帝國,從弗朗斯孔泰和萊茵河西岸將補給運至南尼德蘭地區。

    原本海路運輸速度又快,運量又大,本該成為主要補給線路,但由於荷蘭海軍和私掠船的存在,這條線路十分危險,所以西班牙人大都采用陸路。

    而現在,一旦荷蘭走向重陸輕海,海軍實力將很難提升,而這樣西班牙人的海路運輸將暢通無阻。

    另一方麵,陸軍人數的臃腫不但浪費了大量金錢和人力物力,而且無益維於軍隊實力的提高。

    對此,莫裏斯進行了精兵簡政,將陸軍原有的十三萬人裁減為八萬人,並在補充了一定的雇傭兵的同時,進一步增加了常備軍的比重,使常備軍占到了陸軍總數的50%。

    但這樣節流的方法隻能緩一時之急,治標不治本,真正要解決財政問題必須找到其他來錢的路子。

    買賣官爵確實可以獲利頗豐,還能使那些有錢的資產者因此成為穿袍貴族,從而得到他們的支持。

    但這樣做,一方麵會引起老牌貴族的反對,另一方麵會造成官員素質良莠不齊,並造成腐敗滋生。

    向議會要錢,別開玩笑了,要從他們的錢袋子裏要錢可比建造巴別塔還要難。

    所以,應該首先從關稅入手,而要解決關稅問題,必須先從貨幣開始。

    想到這,莫裏斯開始規劃起解決貨幣問題的藍圖來。

    但正在這時,忽然一個戴著鬥篷的人拿著一卷文書,攔住了馬車,高聲大喊道

    “請陛下申冤”聞聽此言,馬車即刻停了下來

    “將冤情訴來”莫裏斯當急打開了車門,準備盤問究竟。

    他向前走去,準備從那人手中接過文書。

    看到跪在的那人,泰利埃竟因此想到了凱撒被刺前的那一幕,一個陰謀家向前向其訴苦,之後拉開了刺殺的帷幕,那一幕和眼前的這一切竟是如此相似,想到這,他驚恐地握住了劍柄。

    而莫裏斯卻沒有想到這一點,他毫無防備地向著跪在地上的那人走去,正當他準備接過那卷文書之時,突然聽到泰利埃發出的一聲大喊。

    “陛下小心,有刺客”

    什麽,聞聽此言,莫裏斯大吃一驚,急忙收回了準備接過文書的手。

    而跪在地上的那人卻即刻跳將起身,從懷中掏出了一把匕首,向莫裏斯直刺而去。

    莫裏斯見狀,頓時慌了神,連忙頭也不回地繞著馬車逃去,情急之中,他竟連佩劍也沒來得及拔出,而左右的侍衛因為沒有莫裏斯的命令,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他們手持刀劍,卻仍在原地一動不動。

    該死的,一幫蠢貨,就知道一直站在旁邊看戲,看到侍衛們仍站在原地無動於衷,莫裏斯真是氣不打一處來,平時花了那麽多錢來培養你們,到關鍵時刻一點用都沒有,可恨的是,這小子速度實在是太快了,我的劍根本來不及拔出。

    正當莫裏斯身陷險境,小命即將不保之際,站在一旁觀戰的泰利埃突然跳了出來,他趁刺客正要將匕首變為飛刀扔向莫裏斯之時,揮起了手中的焰形劍,一劍砍中了刺客的後背。

    刺客頓覺疼痛難忍,便反手將匕首刺向泰利埃,卻被泰利埃輕鬆躲過。

    眼見泰利埃都站了出來,侍衛們頓時恢複了鎮定,他們手持刀劍衝了上前,將刺客即刻擒住。

    而此時莫裏斯終於將腰間的長劍拔了出來,他手持長劍衝上前來,正準備一劍結果了這個該死的刺客時,卻看見了鬥篷下那張熟悉的麵孔,是她,這怎麽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