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是難題的難題
字數:3011 加入書籤
學坊是開起來了,可公孫伯珪手頭之上的錢也被花得差不多,最多就隻能夠支撐著學坊一個月左右的運行。這也實在沒辦法,那縣令說好的親叔叔呢?跟公孫伯珪開口一點也不含糊,張口就要了二十金。沒錯單位是金,要知道這可是東漢時期,二十金可以幹什麽知道嗎?相當可以給一家三口的老百姓生活個十年八載的,親戚歸親戚,這價格確實不能讓。
這七叔卻是算準了公孫伯珪的家產,除了兩處實業之外,還有五十金。這出手可比當年他老七分家的時候闊氣多了,為啥他不多不少要二十金呢?按照這位七叔縣太爺的話,就是公孫家欠他的。他一個正妻嫡子分家的時候才得了三十金,憑什麽他一個庶出的子弟可以分五十金呢?至於他那一條街的產業,卻被他下意識的忽略了。
現在手頭之上去掉這二十八金,以及采購所需的物品器材,在公孫伯珪的手頭上隻剩下十一金餘二十個銅板。
創業不容易,當家也不容易。萬事開頭難,手裏拿起這被回爐了不下十次的第一柄被打造出來的長劍細細打量。此劍長三尺又三寸,經過一十三天打造出爐,尚未開刃,卻重達三十六斤。這是一柄極為標準的製式漢劍,公孫伯珪隨手拔出自己攜帶的佩劍,當眾狠狠用力一斬。
“噔。”隻聽到一聲清亮的劍鳴,這為開刃的劍身卻是完好無損。
“好劍。”一聲驚呼從學坊門口處發出驚呼。
眾人轉頭看去,卻見到一個背著長劍作遊俠打扮的中年男子。
“不知閣下到此有何貴幹?”公孫伯珪收起劍刃,轉身做了一個恭禮。不同他人,公孫伯珪身上的靈魂卻是來自現代社會,經曆過生死,見過大世麵。而來人的身上卻有著一種讓他熟悉又戒備的氣息,這是一種殺人無數才會擁有的血腥味,以及此人不經意間流露出來的恐怖殺氣。就算是那草菅人命的索馬裏海盜的身上有這麽濃厚的血腥味殺氣的為數也是不多,這不得不讓公孫伯珪小心對待。
“吾是誰不重要,吾這裏有一柄短劍,想修複一下,酬勞不是問題。”那人這般開口也是不準備暴露身份,畢竟像他們這種幾乎見不了光的人,幹的都是要人命的買賣。
“可以,不過吾欲先看劍,再定價格。”公孫伯珪知道跟這一類人打交道,知道得越少越好,知道太多反而沒有什麽好處。
那中年男子把背後的長劍解了下來,抽出劍鞘,卻是劍身在中間斷了兩節。在這古代漢末的治煉技術裏麵,像這班的斷劍除了回爐再造之外幾乎沒有什麽辦法再續接一起。就算續接了,日後也容易再次斷開。
“怎麽樣,有把握嗎?”公孫伯珪對於這打鐵的技術活可是一竅不通,這專業性的技術問題,當然得谘詢專門的技術人才。
“有點難,這劍身的材質吾仔細檢查過,乃是使用天外隕鐵所鑄造。原本此類鑄造的都可以稱之為寶劍,讓吾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這短裂之處卻是整齊平口,也就是說此劍乃是被人一刀砍斷或者是一劍削斷。那麽對方手裏的兵刃絕對可以說是神兵一級別的。”第一鐵匠看著這斷裂的劍身,皺著眉頭說道。
“怎麽,沒辦法?第一鐵匠也不過如此,那吾隻能另尋高明了。”那中年人聽到第一鐵匠開口說得那一番話,略有些失望的,準備包好長劍離去。
“兄台且慢,吾雖說有些難度,可沒說不能續接。”就在這中年人想要離去之際,第一鐵匠卻是急忙開口。
“那行,吾再此城最多停留半月,此劍暫留於此,半月之後吾來取之。”中年人一聽有戲,但還是半信半疑的說道。
第一鐵匠還想說些什麽,不過卻被公孫伯珪給搶斷了。“如此甚好,半月之後,必然此劍修複得完好無損。不過還請閣下帶足百金,方得贖回。”
本來公孫伯珪卻是不想招惹麻煩,畢竟此人來曆神秘,萬一一個搞不好大開殺戒,除了自己之外在此的這些人都得遭殃。當然了公孫瓚這身體素質可是杠杠的,從小習武,可以說是身強體健。而穿越過來的孫伯珪也不是善茬,能夠在非洲中東混的風生水起,哪裏沒有一點真本事。兩者結合起來,公孫伯珪倒也不怕對方強勢。
“好,魯某半月之後攜百金取劍。”說完,那中年人轉身離去,這才幾步之間,卻以不見蹤影。
“好俊的輕功,公子,我們這才卻是惹到了高人了。”第一鐵匠有些吃驚的說道。
“沒事,隻要吾等能夠在半個月內續接好此劍,借此人之手把吾之作坊名聲傳播出去。日後還怕沒有生意可做?”公孫伯珪一副運籌帷幄的樣子鼓勵道。
“可是此劍修複卻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半個月的時間估計都來不及。”第一鐵匠有些惶恐的表情解釋道。
“吾草,汝何不早說。”這下子,公孫伯珪徹底傻眼了。
“方才吾是想說,可是公子您打斷搶先答應下來。”此時此刻第一鐵匠也是滿臉的鬱悶。
“莫非此事真無法速成?”公孫伯珪知道現在著急是沒有任何用處的,當前之急是趕緊想辦法解決。
“此劍乃是天外隕鐵所鑄,若要使其重新融合續接,必先使其溶解。重鑄劍身,可隕鐵非本土生鐵,需日夜焚燒方得其化。”第一鐵匠一字一句的跟公孫伯珪解釋。
“吾去,此事小事也!吾能使其在三日之內融化,汝能於十日之內鑄否?”聽完問題所在,公孫伯珪卻是露出了由心的笑容,看著那呆傻一旁的第一鐵匠。
“倘若公子能於三日使其融化,不出一日,吾既能完善此劍。畢竟吾第一之名不是浪得虛名。”第一鐵匠語氣堅定的拍著胸脯保證道。
“好,那汝等拭目以待。”公孫伯珪興致勃勃的帶著兩個學徒外出采購這一次所需的材料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