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聲名鵲起

字數:2951   加入書籤

A+A-


    黑煙滾滾,哀嚎不斷。經曆了一天一夜的摧殘,原本繁華無比的邊境商貿集散之地,令支城現在卻是血流成河,屍堆成山。

    “還有活人嗎?”一隊隊珊珊來遲的漢朝援軍在從南門進來,看到地上那些死亡的屍體,以及被點燃的房屋,一邊緩緩前行,一邊搜索幸存者。

    相比城東固守待援的世家部曲,城西的自發保衛武裝。城南城北的遭遇卻是無比的淒慘,由於胡人多年以來對於大漢邊境的滲透。令支城內的分布基本都被摸得一清二楚,城北的駐軍,城東的世家豪族,城南的縣衙糧倉,城西的窮鬼貧民窟。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所以胡人首先擊潰的就是城北駐軍,然後單刀直入,猶如踏入無人抵擋之境縱馬掠殺。在城東受挫,轉頭而奔向城南。城南縣衙這邊衙役都四下奔散,縣令也就是公孫瓚的七叔,早就帶著一家老小卷起鋪蓋跑人了。整個城南幾乎沒有任何抵抗的淪陷,相比而言,這些人把原先的怒火徹底的發泄在這些還未撤離的老百姓身上。這些簡直不是人的胡人,見人就殺。現在這些漢朝的官兵所見到的就是被肆虐一空的城南區域。

    而城北也同樣好不到哪裏去,死亡的人數,胡人犯下的惡行相比城南卻是隻多不少。畢竟城南那邊能跑的,早跑了。

    而當這些官兵踏入城西的時候,卻聽到有動靜。

    “有人嗎?還有活的嗎?”幾名士兵小心翼翼的在街道巷子搜索詢問。

    “救吾。”一個有氣無力的聲音從巷子裏麵的死人堆裏發出來。

    “快,這裏還有活人。”立馬就有士兵上前救助。

    此人從死人堆裏麵被救了出來,斷了一隻胳膊,身中七八刀。卻沒有死,可以說十足的命硬。

    在見識了城南慘狀,那些搜救的官兵原本就不太敢抱有太大的希望。不想這城西之地竟然還有活人,卻是使得這一隊官兵極為激動。

    “快,去夫子廟。三公子,他們在哪裏和胡人血拚。”這才說完,整個人就因為失血過多,暈死過去。

    “留下幾個人把這位兄弟送到隨軍大夫那裏醫治。其餘人和我去夫子廟。”為首的一名將領當即下令。

    “是。”雖然不知此人口中的三公子是誰,但在這數萬胡人麵前,還有勇氣拚死血戰的實屬乃英雄好漢。北邊漢子,最看重的就是血性漢子。

    在這前往夫子廟的前沿路上,陸陸續續的有生還者。在這群官兵耳邊聽得最多的都是三公子這個稱呼,這讓這群數百人的搜救官兵更加好奇,這位三公子到底是何許人也?

    而當他們真的抵達夫子廟的時候,哪裏有什麽廝殺?倒是見到數以百計的胡人屍體,以及那些扯斷的彎刀。而聽到外麵有動靜,一個披頭散發,手持銀槍渾身浴血,從頭到腳散發著無盡殺氣的七尺精壯漢子從屍體堆裏麵緩緩站了起來。

    “什麽人?”可以說這些身經百戰的將士見到此情此景,卻也是被下了一跳。

    “吾乃公孫讚。”公孫伯珪兩眼一睜,一股視死如歸的豪氣猶然而生。

    “莫非是閣下三公子乎?”領頭的將領相比那些一驚一乍的大頭兵來說卻是鎮定的多。當下就猜到公孫伯珪的身份。

    “鄙人出身公孫世家,乃家中老三。若是無誤,想必汝等所述之人就是我吧!”公孫伯珪卻是沒有任何忌諱的回答。

    “此處難道就你一人?”那將領看著四周的屍山血海,有些疑惑的盯著公孫伯珪詢問道。

    “當然不是,出來吧!不是胡人,是朝廷的援軍。”隨著公孫伯珪的聲音,夫子廟裏麵陸陸續續的走出十幾個活人。當然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身上都是傷痕累累,有的包紮得跟木乃伊似的。

    而在他們的身後的地宮裏麵,又陸陸續續的走出無數老人小孩婦女。原來這令支城曆朝曆代都是飽受胡人摧殘,城中早有避難的地宮和密室地窖之類的。而這夫子廟則是古老相傳下來的地宮之一,原本公孫伯珪等人前後廝殺,聚集起來的丁壯也有七八百號人。不過於此同時,救出來的來百姓也有數千人之多。這麽一大顯眼的目標,立刻有引來了大量的胡人。若不是一位上了年紀的老先生提出夫子廟裏麵有暗道,及時的把這些老弱病殘,婦女幼童轉移進去。為了拖延時間,黑熊幫和大刀幫在幫主黑熊李和刀疤劉多帶領下在這大街之上豁出去和那些衝殺過來的胡人血拚。

    表現很壯烈,結果無一例外都光榮了。剩下疲勞得快脫水的公孫伯珪,還有數十傷殘弟兄死守在這夫子廟最後一道防線。

    最後一戰,一千名胡人對陣公孫伯珪帶領的三十幾個傷員。在混戰之中,也就被胡人一個衝鋒。全都倒在地上,隻剩下公孫伯珪一人活著。那也是他表現機靈,乘著一個胡人刀砍在他的身上的時候,一槍刺死對方,然後借此機會兩個人都倒在血泊之中。接著裝死躲過了這必死的一劫,接下來那些胡人在簡單的搜索一番無果之後就朝著其他地方而去。直到援軍到來,公孫伯珪在確定沒有危險之後,這才敢冒頭。

    此戰,最終以令支城被掠奪一空,死傷無數為結局。要不是還有兩大世家左右互為倚角自保幸存下來,幾乎整個令支城都可以被除名。

    不過公孫瓚這三個字卻是被傳播了出去,三公子猶如天神下凡,臨危不亂,組織丁勇抵禦胡人。那一個個高大的形象被那些獲救幸存的老百姓傳揚出去,特別是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一輩也在其中。一時間,令支公孫瓚的名號徹底打響,不止遼西一郡為人所知,就連整個邊境地區都知道令支出了這麽一號狠人。

    第二年開春,毫無例外,公孫世家三公子公孫瓚,經宗老與地方官員聯名推薦,舉孝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