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 視察武學(一)
字數:7626 加入書籤
朱允炆一行人繞過鏡湖,給守衛出示過腰牌就進入了武學。武學依山傍水,環境清幽,入門就看到一片草坪,草坪的中間立著徐達和常遇春的雕像,雕像做工精巧,栩栩如生,連麵部的表情都刻畫的細致入微,現在是巳時左右,陽光從東方照在兩位將軍的身上,徐達長劍向上斜指,閃著寒光,指揮若定,盡顯大將風度;常遇春躍馬提槍,似乎前麵有無窮的敵人,但一往無前,縱橫沙場,盡顯無敵風範。朱允炆帶著從人在兩位的塑像前,鞠躬施禮。
朱允炆看了四位護衛,道:“中山王、開平王戎馬一生,驅除元兵,縱橫大漠,雖最終未能蕩平草原,但不失為一代英雄。戰場之外,為人謙虛謹慎,所以能保一身令名,惠及子孫。望你們四位能夠以他們為榜樣,大丈夫當立青雲誌,創不世功業,上報君恩,下護黎民,才能不枉人間走一回,爾能做到嗎。”
四人聽的熱血沸騰,起身跪到:“殿下,末將自當聽從殿下教誨,願為殿下效死命,戰死沙場,馬革裹屍。”
“好了,你們起來,孤真希望你們當中能出現有一個中山王或開平王。。”朱允炆扶起四人,拍拍他們的肩膀,向前走去。
四個護衛站起來,看著朱允炆的背影,不由得心潮澎湃,激動萬分的追隨著朱允炆。
繞過草坪,就聽到震耳欲聾的口號聲“殺”,眾人望去,操場上正進行著隊列刺殺練習,高台上站著指揮官郭鑰,旁邊是鼓手和樂手,負責發布指令。隊伍排成方陣,無論橫豎觀看,都是筆直的直線。看到這裏,朱允炆不由得點頭,這才是他想要的軍隊啊。隨著均勻的鼓點聲,方陣開始移動,即使在移動中,也基本保持著隊形。隨著號角聲的變化,隊形也隨著轉換方向,一切看著那麽賞心悅目。不過也有做的不好的,被旁邊的巡查看到,就會被揪出來,抽了兩鞭子,然後繼續訓練。
隊形訓練之後,就開始了刺殺訓練,所有的學員手持長槍,按照鼓點的聲音齊刺,然後上前一步繼續齊刺,周而複始,隊形保持的非常完美,操場上除了清晰的鼓聲外,沒有任何聲音。隨著鼓聲和樂聲,方陣還會隨時轉向,但隊形不散,真是讓人感覺到一種賞心悅目,但誰都能感覺到其中蘊藏的殺機。
訓練繼續進行......
其實郭鑰已經看到了旁邊的朱允炆,但並沒有停止訓練,訓練了半個時辰之後,隊列調整到朱允炆的方向,然後一聲令下,全體向朱允炆行禮:“參見殿下,殿下千歲千千歲。”朱允炆滿臉笑容:“將士們辛苦了,孤剛才看了你們的訓練,非常好,希望你們能再接再厲,完成所有的訓練,將來在戰場上為大明奮勇殺敵,孤為會親自為你們授勳。”
“謹遵殿下教誨。”
“大家散了吧,郭鑰,你過來。”
郭鑰立刻跑步過來,對朱允炆施禮道:“殿下,好久不見了,殿下也清減了,請保重身體。”
“嗬嗬,”朱允炆也好久沒有見到幾個伴讀了,高興的拍著郭鑰的肩膀道:“郭鑰,好久不見,感覺你好像變黑了啊,也結實了不少,看來這幾個月沒有白練啊。”
郭鑰也很激動:“殿下,末將雖出身將門,但是沒有什麽係統的訓練,這兩個月,按照殿下的方法訓練,感覺真的挺不錯,學員的精氣神也好了不少。”
“那就好,體力訓練很重要,但是指揮、戰略和文化方麵的學習怎麽樣啊?”
“殿下,請隨我來,現在教室裏就在上這方麵的課,我們一起過去吧。”
“好的。”
郭鑰叫過副隊長,交代了一下,就陪同朱允炆往教室走去。
朱允炆挨個教室看了一下,發現禮部來的秀才們正在給軍官上識字課,一共開了三個班,初級班、中級班和高級版,初級班認識300個字就可以畢業,中級班需要認識1000個字,高級版需要能看懂朝廷的邸報、能寫簡單的公文。朱允炆發現有些軍官抓耳撓腮,對他們來說學習文化知識確實有些難度,但是朱允炆製定了嚴格的要求,必須從高級班畢業才能從武學畢業,否則會被遣返。能進武學都是當地較為優秀的軍官,如果被遣返回去,大家都怕被同僚笑話,所以隻能拚命學習了。
不過朱允炆發現秀才們教的太死板,而且也沒有合適的教材,忽然想起來那個膾炙人口的《三字經》,這個他還記得很清楚,回去寫出來,給武學當教材吧,應該能有些用處的。
做過了三個教室之後,郭鑰就帶著朱允炆一行人繞過教室,向後麵的教師區域走去。朱允炆趕緊拉住郭鑰:“那步兵、騎兵和火器的教學呢?”
郭鑰詫異道:“那些已經教完了,瞿都督、何都督和沐將軍很快就講完了,然後就是實戰訓練了,現在武學主要包括隊列訓練、步兵訓練和騎兵訓練,還有火器兵的訓練,不過除了隊列訓練之外,其他的都不太好。”
“為什麽啊?”
“因為感覺這種基礎的訓練都是針對士兵的,現在的學員大多是百戶、千戶,所以學起來不是很用心。”
“哦,這樣啊,那麽參謀室呢?”
“參謀室最熱鬧了,三位教官還有秀才們一有空就往參謀室跑,王大人設計了很多兵棋推演的規則,最近還把曆史上的著名戰例列入推演,這下人就更多了,大家經常吵的不可開交,經常有摔門而出的,但是過了一陣子,還會回來,末將也經常去。”
“那鐵大人、齊大人和黃大人在忙什麽呢?”
“鐵大人負責軍紀,非常嚴格,大家都非常怕他,包括三位教官都很忌憚他。齊、黃兩位大人主要忙武學的日常事務,也很忙,不過偶爾也會去參謀室跑。”
朱允炆慢慢明白了,目前的武學主要成果是文化課、隊列訓練,還有參謀室,其他的步兵、騎兵和火槍似乎還沒有較為成熟的教學方法,似乎大明朝也沒有好的訓練軍官的方法。他終於明白了為什麽武人的地位不如文人了,因為武人的培養似乎沒法標準化,但後世已經將這些標準化了,朱允炆心想,這部分似乎需要自己花一些精力了。
一行人邊走邊聊,來到了參謀室,隔老遠就聽到吵架的聲音,走到近前,朱允炆發現參謀室有五個房間,每個房間都有人在爭吵,不由得看向郭鑰。郭鑰笑道:“殿下,開始隻有一個參謀室,後來人太多了,吵的太厲害了,王大人就多要了幾個房間,分別命名為為參謀一室到參謀五室,每個房間每天都有一個戰例討論,誰感興趣,就去哪個房間,而且還可以投票選擇討論哪個戰例。隻不過每次討論都要形成討論結果,包括支持和反對的理由,這些最後由王大人統一保管。”
恩,朱允炆點點頭,這個辦法倒是不錯,王度果然是個人才。
朱允炆站在參謀一室的門前,郭鑰趕緊把門打開,一行人魚貫而入,屋裏有十多個人在討論一個戰例,往黑板和掛圖上,是在討論淝水之戰。朱允炆一笑,這個題目很有意思。不讓郭鑰說話,就在旁邊靜靜聽著。
其他人有的注意到來了人,有的壓根就沒有注意到,不過都沒有在意,因為齊德、黃子澄、鐵鉉等人也經常來,大家都習慣了。
就看一個小個子拿著教鞭說:“我覺得前秦失敗的主要原因有三個:一、皇帝禦駕親征,驕傲輕敵,倉促出動百萬大軍,調度不靈,為取敗之道也。如漢高祖才能將十萬,苻堅何德何能,敢將百萬大軍;二:輕率使用降將朱序,朱序是兵敗不得已而降,不過數月而已,怎麽保證其歸心;三、秦軍沒有修整,士氣低落,倉促決戰,導致一退兵則不可收拾。”朱允炆定睛看過去,這個人他認識,正是給他送信的譚遠譚望之。
譚望之話音剛落,對麵的一個紅臉漢子站起來道:“譚秀才,我覺得主要原因是秦軍戰鬥力太差,訓練不佳,加之指揮不當,所以才會慘敗。”郭鑰小聲對朱允炆道:“這個人濟南衛千戶趙軍,是個勇將。”朱允炆點頭,心說似乎是一個一勇之夫。
大家覺得似乎都有道理,一個坐在後麵的十七八歲的小夥子站了起來,他麵如冠玉,蜂腰猿背,說話洪亮:“各位,我認為苻堅過於重用異族軍,如鮮卑的慕容垂、羌族的姚萇,苻堅降服了這些異族,應該將其閑置,而不應該讓其掌握重兵。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他們並不會真心希望前秦獲勝,否則他們複國無望。所以我認為這個是前秦失敗的主要原因。”郭鑰低聲說道:“這是燕山右衛的百戶,叫張輔。”
張輔?這個名字很耳熟啊,哦,他是燕王叔的人,父親叫張玉,靖難之役戰死,張輔後來被封為國公。看來果然是個人才啊。
正說話間,王度推門而入,一眼就看到朱允炆,剛要說話,就看到朱允炆擺擺手,讓他過來。王度就走到建文邊上坐下,低聲道:“殿下,來多久了?”
“個把時辰吧,坐下,聽聽他們的討論、推演,還挺有趣的。”
王度點頭應是。
聽著大家繼續討論了小半個時辰,朱允炆低頭和王度說了幾句話,王度就站起來,走到黑板前,大家立刻安靜下來,王度看了看大夥,道:“淝水之戰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戰役,直接奠定了南北朝鼎立的局麵,再過200多年,才由隋文帝統一華夏。我剛才聽了大家的討論,覺得很有道理,我這裏總結一下。”
“首先、前秦失敗的原因是什麽?大家一個個來說。”
大家七嘴八舌的說著,然後王度把內容寫在黑板上,一會兒工夫,黑板上出現了如下內容:
一、東晉為正統,前秦不得民心。
二、重用異族慕容垂和姚萇,賦予重權,軍心不齊。
三、盲目重用降將朱序,導致泄露軍機。
四、軍隊訓練不佳,不如北府軍勇悍。
五、前秦根基為氐族,本就人口稀少,不應該倉促出現在戰場上,一戰失敗,則無再起之機。
六、皇帝統兵,且苻堅並不以軍事見長,對最後的失敗負有主要責任。
七、軍隊缺乏修整,倉促決戰,所以導致失敗。
......
一會兒工夫就寫了十幾條,王度耐心的看著大夥,等沒有人說話了,就接著說道:“那麽前秦是否有取勝的可能呢?又需要怎麽做呢?”
大家七嘴八舌的繼續討論,王度繼續記錄,一會兒工夫黑板上出現了如下內容:
一、前秦應該解決內患,如鮮卑族、羌族的威脅再南下。
二、苻堅應該坐鎮長安,讓鮮卑族和羌族南下,可以消耗異己力量,同時不給東晉恢複的機會。
三、南下兵力過多,毫無意義,應選帥精兵,號令如一,或有勝機。
四、在取得絕對優勢前,不能重用降將,避免泄露軍機。
......
一會兒工夫又是十多條,王度笑了笑道:“好,總結的都很好,那麽如果前秦贏得淝水之戰,是否就可以一舉統一華夏?”
大家都沉默了,過了一會兒,譚遠站起來說:“王大人,在下認為,當時建康已無兵力,很可能直接投降。”
“卑下不同意,上遊的江陵守軍可以順流而下,前秦在大江上和晉軍爭雄,恐怕不是對手,所以東晉未必會亡。”
“即使如此苟延殘喘,又能存在多久,最終還是要滅亡的。”
......
王度總結了一下道:“就是說,如果建康有守軍,那麽前秦無法一舉滅晉,還是劃江而治的局麵,但失去了戰略均勢,東晉滅亡也指日可待了。”
大家都點頭同意。
王度把粉筆放下,突然朝著朱允炆施禮道:“下麵我們請殿下來做個總結吧。”眾人大驚,不由的轉頭跪地施禮:“參見殿下。”
朱允炆本來打算聽一會兒的,沒想到被王度將了一軍,不由得笑了笑:“大家都起來,以後在這種場合,不用跪拜了,太麻煩。”說著走到黑板前,讓所有的人坐下。
“大家剛才的討論孤已經聽了,大家討論的非常好,不僅討論了軍事形勢,還討論了政治形勢,這樣很好,須知軍事隻不過政治的延續,軍事手段隻不過政治手段的一種而已,作為軍人,不能不懂政治,否則也就無法選擇最有效的軍事手段。”
“從軍事上來講,前秦集中了百萬大軍,很符合集中兵力的用兵思想,但是集中兵力也是有限製的,超出了自身的統禦能力,那就是一種災難了。如果前秦采用20萬或者30萬的精銳部隊,也許就不會失敗了。集中使用兵力有兩種,一種是時間上的,指的是在某一個密集時間上最大量的使用軍隊,如夜晚偷襲,以及在敵軍側後使用騎兵突然一擊,騎兵之所以可怕,在於其速度遠超過步兵,所以可以選擇敵人的薄弱環節,迅速投放遠超敵軍的密集兵力,進而一擊得手。一種是空間上的,就是在某一個戰場上集中使用兵力,突破一點,進而突破全局。但是大部分情況下,並不一定能保證己方兵力超過對方,所以需要靠指揮和機動來在局部戰場上形成兵力優勢,通過殲滅敵人來減少敵人有生力量,進而形成戰場優勢,這裏機動性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盡量多使用騎兵,如果沒有足夠的騎兵,就需要加強訓練,來增加步兵的機動力,所以在做的諸位需要嚴格訓練你們的屬下,盡可能的增強機動能力。”
“再有一個,孤對淝水之戰的看法是這樣的:苻堅過於好大喜功,缺乏耐心,從軍事上來說,他已經統一了整個北方,拓跋代國也已經被征服,西線已經征服了巴蜀,中線也已經攻克了襄陽,孤認為正確的戰略是應該集中力量攻擊中線,獲取荊襄地區,然後和西線的軍隊匯和,順流而下,采取西晉滅吳和元滅宋的策略,也許會好一些。東線應該采取緊逼策略,不讓北府軍去增援上遊和增援京城。這樣逐步推進,而不應該畢其功於一役。當然主要原因還是政治因素,自王猛死後,苻堅意得誌滿,聽不得不同意見,對身邊的危機視而不見,才最終有此敗。一個龐大的帝國瞬間就崩潰了,建設花了20多年,但覆滅隻在一瞬間,所以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孤對在坐的諸位寄予厚望,希望大家能為大明守護邊疆,掃平四夷。”
王度帶頭鼓掌,帶動所有學員也一齊鼓掌:“殿下講的太好了,多謝殿下教誨。”
朱允炆抬了抬手,道:“不過這些都是戰略問題,作為軍人,不能隻考慮戰略,還要考慮戰術問題,所以下麵大家繼續兵棋推演吧,考慮一下如何在淝水邊打敗敵人吧。”
眾人齊聲應是。然後朱允炆帶著王度等人走出了參謀室,讓學員繼續去推演淝水之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