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代王來信
字數:4827 加入書籤
得到朱元璋同意後,朱允炆就召集兵部、戶部、工部的人商議,讓工部派人到寧夏和大同準備足夠的築城材料,並命令大同諸衛密切注意大青山附近的情況,逐步調集未來駐守大寧的軍隊,朱允炆建議讓太孫護衛軍參與綏遠城的築城,眾人有些不願意,不過朱允炆堅持,也就同意了;最後命令寧夏和大同準備五萬人駐守半年的糧食......
工學院的產品在逐漸推向市場,給詹事府帶來了大量的收入,因為交易的雙方都通過銀行來交易,交通銀行(朱允炆起的名字)的銀票逐步開始在京師流行,朱允炆命令趙宇飛適時在其他城市如蘇州、杭州設立分部,並開始開設存款、貸款業務。為安全起見,每個分部都由當地的錦衣衛千戶所保護,如果當地沒有駐防千戶,會從總部下派,這一方麵保證其安全,另一方麵對趙宇飛等人也是一個監視。所以銀行的業務也慢慢的進入到朱元璋的視線......
最近有一段時間,朱高熾是燕王府中最高興的一個,他剛滿十八歲,就根據大明朝的嫡長子繼承法被立為燕王世子,他生性沉靜,喜好讀書,所以在京城讀書時,受到過朱元璋的讚賞和喜愛。隻是從十歲之後,他的身體就開始發福,如今行動已經有些困難了,有時候需要內侍攙扶才能行動,這對一個十八歲的少年是何等的殘酷,不過他以過人的城府和冷靜平淡的接受了這一切。隻是其父親不知道怎麽的,知道自己被立為世子時非常生氣,母親去勸說,竟然兩個人吵起來,這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因為父王對母親一直以來都是敬重愛慕的,母親是中山王長女,喜好讀書,貞潔嫻靜,人稱“女諸生”,因此皇爺爺才將其許配給父王,兩個人相敬如賓,堪稱藩王中的“模範夫妻”。自己從小體弱,父親有些嫌棄自己,但母親卻更加愛惜自己,所以自己才能安然活到今天。
當日冊封不僅僅有朱高熾,還有小他兩歲的弟弟朱高煦,他被冊封為高陽郡王,但是朱高熾卻能夠感覺背後深深的妒忌和敵意,因為自己身體不好,不僅父親不喜歡他,連這個弟弟也不把他看在眼裏。父王多次出擊蒙古,手下都是勇武善戰之將,雖然攝於母親的威嚴,對自己尚算恭敬,但是他們更喜歡經常和他們一起縱馬馳騁在塞外草原的二弟。不過朱高熾也比較聰明,也許經過明人指點,既然自己無法征戰沙場,甚至無法遠行,那麽隻能在家中揚名立萬了,當然也可能本性如此,他對父母孝順,對弟妹友愛,即使感覺到了弟弟的敵意,還是如常的笑臉以對。但是他永遠也忘不了當時弟弟的眼神,妒忌、冷漠、厭惡,似乎還帶著一絲絲殘忍......
今天代王叔叔派人給自己送了禮物,慶賀自己被冊封為燕王世子。不過那是侍衛見過自己之後,就要求見父王。之後不久,父王就去了偏廳,又過了一會兒,道衍大師也來了。每當道衍大師來,朱高熾就很緊張,雖然道衍大師慈眉善目,但是那雙飽經世事的眼睛,似乎能看到自己心裏去。不過自己也知道這個和尚對父王影響力很大,所以自己還是笑臉相迎。大師不失禮數,施禮之後才去見父王。
偏廳。
朱棣把信遞給道衍大師,道衍看了一會兒,仔細的品了品代王信中的語句,然後把信放下,道:“王爺,這次是因為這封信嗎?”
朱棣想了想,道:“大師,本王覺得有些不對。”
“嗬嗬,王爺,有何不對?”
“大師,這次徐輝祖去陝西,調換了西安周圍和邊疆的指揮使,其實是變相消除了現任秦王的指揮權。秦王兄二十年之經營,徹底被允炆輕輕拿走。允炆這是對我們藩王有了戒心啊。”
道衍笑了笑道:“王爺,這是大好事啊,皇太孫這麽快表露出敵意,那麽各個藩王必然有所反應,您看代王就來信了啊,表達了心中的不滿。所以將來王爺舉事,各地藩王必然紛紛響應,這真正是好兆頭啊。”
“可是,他現在占據大義名分,如果來調配我的指揮使怎麽辦?現在父皇尚在,本王隻能從命,那豈不是任人宰割?”
“王爺此言差矣,王爺在北疆的威望不是來源於某一個指揮使,而是整個北疆的將士心中都隻認燕王,老衲斷言:調走幾個指揮使無關大雅,隻要皇上過世,皇太孫倒行逆施時,大王就可以舉旗,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的將士必然會服從於王爺的王旗,到那時,大事可期。”
朱棣站起來,踱了踱步,道:“對於北平都司、行都司的軍心,本王有一定的把握,但是本王還是擔心,畢竟朝廷的實力太強了。”
“王爺,可以聯絡其他藩王啊,附近的代王、晉王、寧王、遼王,大王都可以聯絡啊。”
朱棣苦笑道:“這些人啊,三哥這個人膽子太小,上次出塞的時候,就不敢離塞太遠。代王、寧王、遼王就藩時間都不長,對於藩國的軍心都未必能掌握,怎麽可能助我?”
道衍想了想道:“這個確實是個麻煩,確實幫不上什麽忙,隻能散布謠言,讓朝廷不敢用他們,那我們就沒有後顧之憂了。”
“好了,這些事情都是隔靴搔癢,關鍵時刻不頂用的。大師,本王是希望你看一下,代王到底是什麽意思?還有本王的那個大舅子、還有朱允炆是什麽意思?”
道衍拿過信來,又讀了一遍:“王爺,老衲覺得代王是在表示不滿,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陝西調換指揮使,讓他有兔死狐悲之感,另外就是皇太孫插手東勝衛的事情,因為朝廷的軍令以前都是先傳達給他的,這次竟然隻是通知他,徐輝祖那邊就全麵處理了。”
“恩,有道理,那麽他給本王這封信,要幹什麽呢?”
“他應該是提醒殿下,徐輝祖有可能拿著調整北平都司指揮使的密旨,另外有可能會插手北平的軍務,讓殿下早做準備。”
“這其實也沒有什麽吧,徐輝祖以前就曾經節製過北平各地的軍務,不過當時他也在本王的節製之下。”
道衍沉默了一會兒,道:“王爺,這正是老衲擔心的,這次恐怕王爺節製不了他。”
“是啊,有這個可能。”朱棣走了一會兒,坐下來道:“大師,你覺得允炆打算對付本王了嗎?難道他覺察到什麽了嗎?”
道衍道:“這恐怕有可能,當初王爺在京師那麽對待皇太孫,他不可能心裏沒有芥蒂,雖然有皇上壓著,他不敢明著對付王爺,但是搞不好會暗中布局。”
“他能怎麽布局呢?”
道衍道:“老衲雖然不知道皇太孫如何布局,但是覺得皇太孫最近兩年對所有藩王都有了戒心,不僅僅是王爺。”
“為何?你怎麽知道?”
“皇太孫從去年開始創建武學,調了瞿能、何福和沐晟這些人做教官,還挑選了各地優秀的百戶、千戶,這些人在武學走一遭,恐怕都會和皇太孫比較親近。前段時間張輔回來,老衲親自和他談了一次,感覺皇太孫是有大計劃的,武學中參謀室籠絡了最優秀的學員,這些人基本都加入了他的護衛軍,另外據張輔所言,護衛軍的整齊程度是其他軍隊望塵莫及的,雖然沒有經過實戰,但是其軍紀嚴酷、裝備精良,恐怕不可小視。”
“而且皇上破天荒的允許皇太孫成立護衛軍,這是很不尋常的,先太子都沒有自己的護衛軍,說明皇上對皇太孫寵溺異常啊。”
“還有就是武學教官,據說所有的教官都是經過皇太孫麵談的,何福已經回到西南獨當一麵,沐晟任後軍左都督,經過這一次他們應該都會效忠皇太孫,另外瞿能為護衛軍指揮使,雖然職位降低了,但是可以說是皇太孫絕對的心腹。據老衲的了解,此人勇猛異常,和當初的藍玉都不相伯仲,所以此人可能是我們的大患,這個人應該就是皇太孫手中的刀,用來對付我們的。”
“這次的三個教官平安、盛庸、陳質,老衲隻知道平安,這個人勇悍不在瞿能之下,如果被皇太孫拉過去,那就有大麻煩了,他久在王爺麾下,深知我軍虛實,最好能及早除之。”
朱棣越聽越心驚,道:“本王真是小看允炆了,沒想到心機這麽深,那麽早就想對我動手了。所以這個武學就是允炆的重中之重了,必須除掉。每年有400個百戶、千戶到衛所走一趟,要不了幾年,所有的百戶、千戶都會到武學一趟了,而且這些人入了允炆的眼,必然會加大力度提拔,那麽過不了多久,武學的軍官就會遍布大明,那時候大明的軍隊就牢牢掌握在允炆手裏了。這個武學必須要想辦法破壞掉,大師有什麽辦法嗎?”
道衍搖搖頭:“這不太可能,大明現在沒有戰事,皇上也希望收攏軍官的心,皇太孫的做法應該合乎皇上的心意。所以這個很難阻止。”
朱棣喃喃道:“那就是沒辦法阻止了,唉,他有大義名分,我怎麽鬥得過他呢。”
“王爺不要氣餒,通過這兩年的事情,老衲感覺這個皇太孫不是一個安分的人,我們靜觀其變,搞不好他會搞出禍事來,那時候就好辦了。另外邊塞諸王王爺要多聯絡,即使不能為王爺所用,也要讓他們不能為皇太孫所用。”
朱棣想了想道:“現在隻能靜觀其變了。現在除了散播謠言,本王也做不了什麽事情,隻能等待,等待父皇那一天了。”說到這裏,朱棣不由得有些垂頭喪氣。
道衍笑道:“王爺,請不要小看謠言,在某些時刻,往往會有奇效。”
沉默了一會兒,朱棣似乎恢複了有些勇氣,道:“辛苦大師了,本王有些氣悶,要去塞外跑跑馬。”
道衍站起來,雙手合十,道:“王爺,請不要因為一些小事心動,隻要皇上在,是不會讓皇太孫亂來的,現在北疆防線都依靠諸王,皇上不會輕舉妄動的,這就是王爺的機會,請相信天意在您這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