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金州衛試點
字數:2708 加入書籤
道衍沒有去見袁珙最後一麵,隻是在屋子裏用筆寫下袁珙的最後一首詩,輕輕的念著,喃喃道:“老學究,道衍對不住你啊。從那天之後,你在寺裏縱情酒肉,我就知道會有這麽一天的。都是我害了你啊,如果我沒有把你舉薦給燕王,你就不會死。可是按照你們相士的說法,這不都是注定的嗎?你以前說燕王會做皇帝,現在有說斷崖前行路不歸。這都是為什麽啊,哈哈哈,既然命會變化,那麽我就不能認命,我已年過花甲,沒什麽害怕的了,一定要破局,一定要破這個局。如果我破局成功了,我就會會告訴你,如果破局失敗,你自然也會見到我,到時候我們再來聊聊詩詞、聊聊相術、聊聊這個局......”
在道衍冥思苦想時,徐輝祖一行人已經巡視了大寧、廣寧,覲見了寧王、遼王,並宣布聖旨,任命耿璿為遼東都司僉事,吳升為金州衛指揮使,然後帶一行人往北平而來,徐輝祖要借道北平返回京師。
吳升到達金州時,見到了朝廷任命的金州衛屯田使程本立。金山衛人數遠超尋常衛所,達五萬餘人,所以才會被朱允炆選擇作為試點。朱允炆事先和二人談過其構想,逐步將金山衛士兵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職業兵,一部分為民兵,吳升主要負責職業兵,程本立負責民兵,職業兵隻負責訓練和作戰,民兵負責屯田,農閑也會訓練,在戰時會抽調精壯從軍。程本立是坐海船來的,海船是為遼東運送給養的船,中軍都督府僉事朱信和前軍都督府僉事宣信負責押運,除糧食和金州衛的官員外,還帶了一百名國子監監生、若幹農學院的農戶和工學院的匠戶,還有一些奢侈品如鏡子、玻璃以及一些機械和儀器。
程本立的主要任務是將士兵屯田規範化,興建水利設施,科學種田,農學院的農戶負責教授士兵種田技巧,比如如何漚肥、如何施肥、如何使用化肥、如何種植等等。另外還要布局工業和商業,如把帶來的奢侈品賣出去,換回必需的物資,同時建設水力加工作坊,開展紡織、榨油、糧食加工等工作。
金州衛的水力加工作坊發展迅速,可以加工越來越多的產品,大豆榨成油之後,增加金州衛士兵的油脂攝入量,豆渣用來喂豬和喂馬,既增加了肉食量,又提升了戰馬的戰鬥力;水稻和高粱迅速的在金州衛脫殼,然後在從周圍的複州、蓋州等衛換回糙米,經過加工再賣出去;再外銷一些魚罐頭、玻璃等產品,這些都讓金山衛越來越富裕,士兵也越來越精悍。待周邊諸衛無法消耗更多的產品時,程本立再命令水師將金州衛的產品運到沿海的廣寧、寧遠、山海關等衛,交換他們的多餘的糧食。因此金山衛的生活越來越好,引起了周圍諸衛的羨慕。朱允炆順勢利導,在遼東都司各個衛都設立了屯田使,並設置了一個總屯田使的職位,第一任總屯田使就是程本立,也是第一任遼東布政使。
這期間國子監的監生、農學院的農戶和工學院的工匠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國子監的監生到了金州衛之後,就成為了總旗、百戶、千戶級別的屯田使,帶領農戶和工匠將金州衛變成了一片沃土。監生大部分後來都成為遼東布政使司的知縣、知府,而這些農戶、工匠也成為了遼東農學院、工學院的最早的元老和技術專家,當然他們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有一些人英年早逝,在朱允炆的命令下,遼東布政使司為這些早期拓荒而犧牲的監生、農戶和匠戶立碑紀念。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程本立作為遼東第一任屯田使是經過朱允炆精心挑選的,他本是周王府長史,周王擅自去見馮勝被處罰時,朱元璋認為程本立沒有盡到規勸之則,故被貶去雲南,期間成績斐然,民夷安業,所以沐晟將其推薦給朱允炆。朱允炆麵談過非常滿意,他需要的金山衛屯田使要有堅韌的意誌、耐得住寂寞、能夠處理繁複的細務,最後還要知兵。這些條件程本立都具備。還有一個人選是戶部給事中卓敬,但是這個卓敬聽完朱允炆的話後,竟然說道:“如今皇上春秋已高,諸王擁兵塞上,殿下不專注此事,反而注重屯田,豈不是本末倒置?”朱允炆驚訝之餘,改變主意,留下了卓敬。
事後朱允炆特意留下卓敬,詢問如何處理塞上諸王,既能解決朝廷之憂,又能保全天家骨肉之情。卓敬道:“殿下尚未繼位,應內心謀劃而不使人聞,若卓敬泄露,諸王必疑而自保,朝廷雖操勝券,但勞民傷財、生靈塗炭,豈是仁君所為?”
朱允炆發現,卓敬的想法和徐輝祖的不謀而合,不由得歎了口氣,道:“可惜了,諸王應該已經警覺了。”
“是啊,殿下派魏國公收回陝西兵權實無此必要,秦王並不通軍事,隻要朝廷不讓其領兵,則自然做個安分王爺。但是殿下此舉卻驚動了其他塞王,恐怕有不可測之禍啊。”
“那卓卿認為,應該如何應對呢?”
“殿下,臣已經思考過此事,殿下應該派得力之人練兵於山東、河南,若塞上有變,則將其堵截在大河以北,朝廷兵多將廣、財稅不缺,已經立於不敗之地。”
“若諸王不反呢?”
“那麽則將諸王遷入內地,削其兵權,則無憂也。”
“那應該先處理誰?”
“燕王。”
“為何?”
“燕王智慮絕倫,雄才大略,酷類今上。北平形勝地,士馬精強,金、元由此興。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製。”
朱允炆想了一想,覺得卓敬的想法確實很周全,就笑了笑道:“惟恭,孤思慮不周,險些鑄成大錯,幸虧來得及補救,孤今日任命你為孤的伴讀,希望你能幫孤查缺補漏,你可願意?”
“臣領命,謝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