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節 虎蹲炮
字數:3697 加入書籤
明朝的火器是相當發達的,不僅有手持點放的火銃和鳥銃,還有裝填實心彈的火炮,甚至還有部分爆炸性的球丸,就是所謂的“開花彈”。這些武器廣泛的裝備於軍中,明初火器的比例占到十分之一,土木堡事變時期已經達到了三分之一。朱允炆視察過火器局之後,命令將火器局搬遷到水力資源豐富的秦淮河邊,采用水力器械對火藥進行研磨,極大的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火藥的質量;要求將火器研究方向集中在如下方向:火繩槍、拋擲的手榴彈、步兵使用的虎蹲炮、攻城和防守的大炮。
火器局的試驗場位於城外,武學建立之後,朱允炆將試驗場搬遷到梅花山下,距離武學大約5裏左右,幾乎每次火器實驗,朱允炆都會讓武學學員圍觀,但目前來說,能夠拿得出手的成果不多。
這天下午,朱允炆帶著卓敬、劉振以及元貞、元靜等護衛來到了火器試驗場,現場人員很多,熱鬧非凡,火器局和工學院的技師在擺弄要試驗的十門虎蹲炮,武學的官員圍在旁邊指指點點,工部的官員如尚書嚴震直也在一旁等待。朱允炆待眾人見過禮之後,就跑到虎蹲炮前,左右打量了一下,看起來和他知道的差不多,就是一個大鐵管子外麵加上鐵箍,前麵有兩個鐵爪做支撐,就點了點頭,問旁邊的王全和火器局的郎中錢蒼火:“這個射程有多遠?威力如何?”
錢蒼火道:“回殿下,這個虎蹲炮的射程大約一百八十丈左右,每次裝藥一斤,再裝上鉛彈或石子,然後再壓上一個大石彈或者大鉛彈,發聲如霹靂,百步以內,人畜皆傷。”
朱允炆滿意的點頭,道:“那開始試驗吧。”
“好的,請殿下和諸位大人退後。”
朱允炆等人退到後方十步遠的一堵牆後麵,拿出望遠鏡看著前方的試驗,過了一會兒,在王全的命令下,一個點火的工匠拿著火把慢慢走到一門虎蹲炮前,點著火後,拚命的往旁邊奔跑,大約五個呼吸,就聽得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震的朱允炆等人耳朵嗡嗡作響,由於使用的是黑火藥,煙塵太大,過了一會兒才看到場地中的慘狀:除了邊緣的稻草人幸免於難之外,幾乎所有的稻草人都受到了“傷害”,正前方的稻草人的盔甲也被打穿。聽完統計結果之後,朱允炆麵帶笑容,讓繼續試驗。
最後試驗效果較為理想,除了一個啞火的之外,其他的表現都比較不錯,基本做到了百步之內非死即傷。然後朱允炆命令做疲勞試驗,任選了一門虎蹲炮,一直進行測試,大約到一百炮的時候,出現了炸膛的現象。總體效果,朱允炆非常滿意,當場給火器局和工學院的工匠每個都獎勵了一百兩白銀,眾人大喜叩謝。
然後朱允炆回到武學,召集在場的官員開會,包括錢蒼火和王全,討論一下這次試驗的結果。會上鐵蒼火總結道:“殿下,各位大人,這個虎蹲炮威力確實很大,重量大約在三十六斤左右,攜帶也很方便,一輛馬車可以攜帶十門以上虎蹲炮,我們做過試驗,如果間隔十米,擺上十門,可以覆蓋前方一百步的麵積,無論步兵還是騎兵,都不可能衝過這道防線。但發射速度不快,一刻鍾大約隻能打五發,中間還需要冷卻,還有就是發炮前需要用大鐵釘固定,否則會跳起來。再有就是容易炸膛,需要用精鐵,後來我們研究了一下,加了鐵箍就好了很多。”
朱允炆笑了笑道:“鐵郎中,你們做的很好,大家還有什麽問題嗎?”
平時不發言的傅友德突然問道:“這個東西你們一個月可以生產多少?”
“目前火器局的力量,可以生產二十門虎蹲炮,如果增加人手,產量也可以提升。”
“好的,沒有問題了。”
又討論了一會兒,工部和工學院的官員就告退了。
朱允炆看了一下在場的人,笑道:“傅將軍久經沙場,可否評價一下,這個虎蹲炮如何?”
傅友德臉色不是很好,道:“殿下,我大明火器比故元要發達的多,但是這個虎蹲炮有點超乎末將的想象,如果使用得當,在平原上步兵也可以擊敗騎兵,還可以用於步戰和水戰。”
平安大約三十多歲,身材高大,濃眉大眼,是個標準的彪形大漢。他臉色也不是很好看,道:“殿下,看了這個虎蹲炮,末將覺得自己的武藝都白練了。不過幸好是我們大明有這樣的利器,否則難以想象會有什麽後果。”
盛庸個子相對平安要矮的多,細眉細眼,說話也是慢條斯理,道:“殿下,末將很喜歡火器,這個虎蹲炮真不錯,希望殿下能給末將撥付一些到軍中,在長城上架起這個虎蹲炮,多帶勁啊。”
陳質也道:“殿下,久在大同,經常和胡虜打交道,如果這東西能夠部署到大同,我們大明就可以更好的威懾胡虜。”
朱允炆看著眾人,微笑道:“列位將軍,這個虎蹲炮還無法對抗騎兵,因為其發射、裝填的速度太慢了,如果能夠在一刻鍾內打出二十發左右,才有資格說對抗騎兵。騎兵完全可以繞過虎蹲炮,從側後攻擊。所以孤更希望火繩槍能夠盡快裝備部隊,可惜現在產量還太低,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
眾人對視一眼,覺得殿下都在說廢話,這個虎蹲炮的缺點在做的人都能看出來,但是其威力可是實實在在的。
盛庸道:“殿下,這個虎蹲炮可以裝備部隊了嗎?”
“還不行,現在炸膛的問題還沒有解決,在試驗時,你們沒看到嗎?點火的工匠點完火之後都拚命奔跑,因為炸膛死過好幾個人,現在孤不敢裝備到軍中,否則沒有士兵敢點火,可不行啊。”
眾人不由得歎了口氣,可惜啊。
朱允炆看了大家的神情,表麵不說什麽,但其實他心裏比誰都著急,最近不知道怎麽了,總有一種緊迫感,不過很早以來,前世的父親就告訴過他:“任何時候你都要記得,你是個普通人,這意味著客觀規律會毫無例外的發生在你身上,你必須接受這個事實,否則你很容易陷入妄想,進而走向毀滅。”這是當他聽說了東北人民的遭遇而憤怒痛苦時,父親對自己說的話。他對自己說,必須麵對現實,除了督促和激勵工匠外,隻能等待。
朱允炆將卓敬、傅友德、盛庸、平安、陳質叫到地圖前,給他們講了準備修建綏遠城的設想,然後坐下來,想聽聽他們的看法。
傅友德等人作為軍人聽了朱允炆的構想後,都有些激動,他們的看法和徐輝祖類似,都認為這可以有效的控製漠南草原,遏製蒙古的入侵騷擾,但同時也有同樣的憂慮,必須在邊塞其他方向上佯動,吸引蒙古的注意力,然後一次築城成功,若引起蒙古的注意,三天兩頭騷擾,就會很麻煩。
陳質作為大同衛的指揮使,向朱允炆請求,希望能返回大同,參與此次行動。平安、盛庸也紛紛請戰,朱允炆笑了笑道:“三位將軍,築城之事尚早,請稍安勿躁,容孤考慮一下。”
三人隻好答應,等待朱允炆的命令,傅友德則若有所思。
回到端本宮後,卓敬很嚴肅的問朱允炆:“殿下,請問這個計劃是誰提出來的?”
“是孤提出來的,孤認為這個計劃很不錯啊。”
“殿下,這個計劃對於大明非常有利,但在這個敏感時期,惟恭認為,可能會出變故。”
“什麽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