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太子妃

字數:4661   加入書籤

A+A-




    呂氏聽了劉振的稟報之後,沉吟了一下,又賜了他十兩黃金,讓他下去了。

    之後的日子朱允炆根本沒有空閑的時間,北方的軍報不斷傳來,兵器、甲仗、糧草、兵員、將校都源源不斷的調往陝西、大同、太原、宣府、北平、大寧和廣寧,這些事情都需要朱允炆來拍板,當然少不了老皇帝把關。除此之外,朱允炆把心思更多的放在了宮裏,經常去看看燕王和燕王妃,還有兩個王子朱高煦和朱高燧,這些人裏麵朱允炆對燕王妃的觀感最好,燕王妃談吐大方得體,注重禮儀,讓人有如沐春風之感;燕王則是老樣子,不冷不熱的,問什麽答什麽,一副隨遇而安的樣子;朱高煦和朱高燧則不太友好,不過朱允炆倒也不在乎。

    除此之外,就是接受禮部官員的禮儀培訓,深深讓朱允炆明白了為什麽中國叫“禮儀之邦”,古時候結婚時的禮儀時很講究的,皇太子大婚更是如此。主要分為納采、問名、納吉、納徽、請期、告廟、醮戒、親迎、朝見、醮妃、盥饋、謁廟、群臣命婦朝賀。前麵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徽、請期都是使者的事情,“納采”就是通知一聲女方的父親,太子要納你家第幾個閨女為妃,女方的父親會說我家女兒不懂宮中的禮儀,不適合做太子妃,隻是皇帝有命,我也隻好答應;接下來是“問名”,就是問女方的情況,好選黃道吉日,女方的主事人會說女兒的排行、母親等情況;等了解了女方的情況之後,然後卜筮,必須要是吉祥,才會進行“納吉”,即使者上門通報一聲卜筮的結果;然後還要專門告訴一聲女方,婚事可成,就是“納徽”;然後確定婚禮日期,就是“請期”,使者上門通知女方婚禮的日期,主事人會回答:“敢不承命”;“告廟”就是告太廟,然後派使者將冊封太子妃的寶和儀式所需的儀仗送給女方;接著就是“醮戒”,過程是皇帝辦個小宴席,賜給皇太子酒食,皇帝會說:“你去接你的媳婦吧,將來要繼承我的家業,一定要好好幹。”皇太子回答:“兒子遵命領旨。”

    再往後就是皇太子的事情了,上門“親迎”太子妃。到了十一月初四,有關部門就在光祿寺卿馬全府門外,設置東宮儀仗;第二天蒙蒙亮,東宮外就開始吹吹打打,朱允炆穿紅色冕服乘坐步輦,到了宮外換上輅車,趕往馬府。到了馬府之後,坐上步輦,迎接太子妃馬慧。朱允炆如同被牽線木偶一般,根據禮儀官的指引,見過馬全,獻上奠雁,馬全跪受;再到閣門外,見過馬夫人,然後馬慧被宮人導引而出,立於母親左邊。朱允炆永遠忘不了這一天的馬慧,她穿著禦賜的太子妃的吉服,其冠圓匡,冒以翡翠,上飾九龍四鳳,大花十二樹,小花數如之;兩博鬢十二鈿。禕衣,深青繪翟,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黻領,硃羅縠逯襈裾。蔽膝隨衣色,以緅為領緣,用翟為章三等。大帶隨衣色,硃裏紕其外,上以硃錦,下以綠錦,紐約用青組;玉革帶。青襪、青舄,以金飾。隻見她麵如銀盤,眸如秋水,兩道秀眉如纖美彎月,眉目間閃爍著動人的光華,懸膽豐鼻下朱唇點點,嘴角微帶笑容,愈發顯得高貴典雅,淩然而不容侵犯。最後馬慧的父母叮嚀一下自己女兒,灑淚將女兒送上步輦,出了府門之後,馬慧被導引上了風轎。朱允炆上了輅車,待到了東宮。朱允炆乘坐步輦,然後步行到內殿門外的東麵;司閨將馬慧引導到內殿門外的西麵。兩人互相行禮,行合巹禮......

    次日早晨,朱允炆醒來時,發現天已經大亮。馬慧早已起身,坐在梳妝台上由秋菊梳洗上妝。朱允炆輕輕穿上衣服,走了出來,輕輕道:“柳兒起這麽早啊?怎麽不多睡會兒?”

    馬慧趕緊起身,帶著秋菊要行禮,朱允炆趕緊攔住,道:“不必了,我們既然已成夫妻,就不要多禮了。”

    馬慧卻道:“殿下,禮不可廢。”

    朱允炆不得已受了她一禮,看著馬慧的樣子,不由得輕聲一歎,這就是和他同甘共苦的正妻,當燕軍進城時自焚而死。想到這裏,扶起馬慧,把她摟在懷裏,馬慧剛要掙紮,卻聽朱允炆道:“別動,秋菊,你先出去。”

    馬慧急道:“殿下,不可,臣妾馬上要去給朝見陛下。”

    “我知道,沒關係。”朱允炆摟著馬慧,輕輕道:“柳兒,今生孤不會負你,一定讓你享盡榮華富貴。”

    馬慧看著朱允炆真誠的樣子,不由的有些感動:“臣妾既然是殿下的結發妻子,自然會和殿下同甘共苦,榮辱與共,臣妾會努力打理後宮,不讓殿下煩心。”

    “嗬嗬,孤的後宮現在隻有你,選妃時你為首,本來第二、第三也會一起入宮,不過被孤拒絕了,所以你隻要孝順母親,另外對皇爺爺的妃子盡孝就可以了。”

    “臣妾明白,具體應該怎麽做呢?”

    “這個需要去請教一下母親,這些事情母親一直在做,不過現在你來了,就需要你來做了。”

    “臣妾明白。”

    “好了,我們去覲見皇上。”

    朱元璋今天罷朝,因為皇太孫妃要來朝見。朱允炆帶著馬慧到了內殿外,靜立等候。到辰時後,司閨引導馬慧進入正殿,老皇帝坐在禦座上,看著進來的馬慧,心裏有些感慨。他想起了洪武四年,也就是二十四年前,那日進來的太子妃是開平王常遇春的女兒,可惜常氏早已病逝。今天這個太孫妃和當年的常氏一樣的年輕、風華正茂,隻是不知道她的福壽如何......

    馬慧在司閨的引導下,為老皇帝奉上棗栗盤,然後再為下首的李淑妃、太子妃呂氏奉上棗栗盤。然後服侍幾位長輩飲酒、用膳。

    禮畢之後,朱允炆和馬慧被引向太廟,向祖先通報自己已經納妃。本來這個儀式應該由右宗正朱棣主持,可是朱棣身體不佳,所以主持這個儀式是高陽郡王朱高煦。今天的朱高煦表現的倒是中規中矩,不過看著朱允炆夫婦在自己的引導下,跪拜祖先,他似乎也獲得了一些特別的快感。

    朱允炆大婚之後,就住進了端本宮的主殿,本來當初冊封為皇太孫時,按照製度呂氏就應該搬出來。但朱允炆不肯,讓呂氏住在主殿,自己還是住在偏殿。這次大婚確定日期之後,呂氏主動搬了出來,朱允炆去請求母親原諒,呂氏卻笑著說:“允炆,你很孝順,母親很高興,隻是如今你馬上要大婚了,就是我們家的主事人了,娘現在很高興,你不用擔心。”朱允炆不得已,跪地謝過母親。

    謁廟結束之後,朱允炆帶著馬慧給母親呂氏請安,跪地行禮:“兒臣給母親大人請安,大人千歲、千歲、千千歲。”

    看著二人行禮,呂氏非常高興,趕緊讓二人起來。然後拉過馬慧的手,細細打量,笑道:“柳兒,不錯,不錯,真是本宮的好兒媳啊。”

    馬慧也笑道:“兒臣剛剛入宮,好多事情不懂,還要向母親多多請教才是。”

    兩個人越聊越投機,不知不覺的冷落了朱允炆。朱允炆感覺自己有些多餘,不由得咳嗽了一聲。呂氏抬頭看了看他,笑著就把他趕了出來,說和馬慧有事情要聊。朱允炆笑笑拜別母親,往乾清宮走去。

    呂氏留下了馬慧,第一句話問道:“柳兒,昨晚過得可好?”

    馬慧羞的臉通紅,低頭道:“挺好的,殿下待兒臣挺好的。”

    呂氏輕聲道:“我知道,我想問的,你可明白?”

    “兒臣明白,”馬慧輕輕抬起螓首,讓秋菊拿進來一個箱子,從箱子裏拿出一塊白布,上麵是一片血跡。

    看了這個,呂氏輕輕出了口氣,拍著胸口道:“柳兒,你不要怪本宮,允炆這孩子有些古怪,本來按照規製,他要先臨幸兩個宮女的,才能進行大婚。本宮還把翠珠派了過去,可是允炆死活不肯,我也隻好由著他了,所以才會這麽問,你不要見怪啊。”

    馬慧臉色紅的如同紅布,低聲道:“哦,兒臣明白了,謝謝母親。”

    呂氏沉默了一會兒,道:“柳兒,你既然已經入宮,有些事情需要和你交代一下,本宮一會兒會帶你去參加皇上的後宮嬪妃,目前宮中主事是李淑妃,你要小心在意,至於其他的嬪妃,你也不要慢待,本宮這裏有些禮物,一會兒你要記住,然後送給各位嬪妃。”

    “兒臣明白。”說到正事,馬慧的臉色也凝重了不少。

    “你記住,一會兒要這樣,這樣......”

    “兒臣明白。”

    “另外,”呂氏頓了頓道:“景仁宮還住著燕王,燕王如今生病了,燕王妃從北平過來照顧燕王,他們是長輩,你也要去拜見。你要記住,盡量和燕王妃搞好關係,明白嗎?”

    “這?燕王有什麽特殊嗎?”馬慧有些不解。

    “燕王坐鎮北平,兵強馬壯,為北疆屏障,允炆希望他能成為朝廷的臂助,所以你要多和燕王妃走動走動。”

    “好的,兒臣明白了。”

    然後呂氏就把宮中嬪妃、燕王妃的背景、喜好等等都和馬慧詳細交代了一遍。幸虧馬慧天資聰穎,一一記住,並複述給呂氏聽。呂氏越看馬慧越覺得滿意,覺得這個媳婦應該能幫上允炆,不錯,不錯,非常的不錯。

    ......

    三日後,馬慧在內殿被正式冊封為皇太孫妃,王妃、公主、郡主拜見,朝臣命婦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