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爭議
字數:3797 加入書籤
朱允炆坐在朱元璋的下首,麵無表情的看著戶部給事中黃錦瑜在朝堂上慷慨陳詞,黃錦瑜身材不高,略顯肥胖,站在大殿之中,麵似恭謹卻言辭犀利。
“臣建議禁絕新式紡紗機,第一、此紡紗機產出的紗很細,容易斷,不適用,做出來的布匹質量不高;第二、新式紡紗機生產紗的速度過快,出紗量大約是鬆江黃道婆的三錠紡紗機的兩倍,是很多織女使用的單錠紡紗機的四倍,且操作非常簡單,這造成了原料短缺和價格提高,而成品紗線的價格卻降低了。這讓很多農戶、織戶麵臨破產,最近已經發生多起織戶燒毀新式紡紗機的事情,這一次紡織作坊大火,其實已經有先兆。”
“我大明物華天寶,目前的三錠紡紗機已經足夠使用了,另外《王禎農書》記載了一種水力紡紗機,有三十二個紗錠,我朝並沒有使用,因為這種紡紗機容易損壞,需要的原料太多,織出的紗質量反而低劣。這個新式紡紗機其實和《王禎農書》記載的類似,沒有什麽特別之處。”
“所以臣以為新式紡紗機乃禍國殃民之物,故奏請朝廷禁絕。”
黃錦瑜的話音剛落,工部侍郎練子寧就站出來道:“臣以為黃大人所言不妥。”
黃錦瑜回頭看了連子寧,道:“有何不妥?”
“皇上、殿下,臣以為黃大人所說純屬本末倒置,目前首先要做的是恢複民生和捉拿凶手,雖然黃大人所說民怨之事卻已有之,但是此次大火手段殘忍,死亡人數達七十三人,毀壞民居兩百多間,無家可歸的百姓接近四百人,更不用說燒毀的織機、布匹造成的損失粗略估計要在五十萬兩以上,在作坊做工的織工有三千多人,這些人失去了作坊的工作,時值隆冬,如何溫飽,都是大事。”
“此案凶手一日不抓獲,則其他作坊必然人心惶惶,失業的三千織工也就無法安置。”
“所以臣有三條建議,首先要追查凶手,限期破案,以挽回民心;次之要妥善安置受難百姓和失業織工;最後是對所有織工作坊檢查隱患,增加保衛人手,避免出現類似情況;”
黃錦瑜微微一笑:“練大人所言甚是,但根源不除,怎麽才能保證不發生類似的事情?如果再次發生此類事情,練大人可願一力承擔?”
練子寧卻不接話,向朱元璋拱手道:“皇上,臣對紡織之事,並不熟悉,但是臣以為無論最終如何,凶犯必須緝拿歸案,百姓必須安撫,這才是第一要義。”
朱元璋想了想,斜過腦袋,問道:“允炆,你怎麽看?”
朱允炆站起來,施禮道:“皇上,孫臣以為練大人所言甚是,緝凶和安撫百姓是朝廷急務,紡織機一事孫臣建議暫時擱置,孫臣會召集工學院、工部等官員,以及紡織業的鄉老討論此事,黃大人、練大人可以列席。”
朱元璋撚了撚胡須,笑道:“皇太孫所言甚是,就照此辦理吧。”
黃錦瑜、練子寧躬身施禮:“遵旨。”
......
乾清宮。
老皇帝看著自己的孫子道:“今天的事情,你怎麽看?”
朱允炆想了想道:“練子寧練侍郎是老成持重之人,孫兒很欣賞;給事中黃錦瑜,臣不是很喜歡。”
“哦?為何?”
“這個人緊盯住紡織機不放,孫兒認為如果不是他過於無知,就是他收了別人的賄賂。”
“賄賂?”朱元璋笑道:“怎麽會這麽想?”
“新式紡織機的出現,對鬆江、蘇州這些紡織富商影響最大,如果有機會禁止新式紡織機,孫兒覺得肯定不會放過,所以孫兒認為黃錦瑜可能是收了鬆江、蘇州富商的賄賂。”
朱元璋卻道:“允炆,你的想法過於武斷了,新式紡織機確實對普通百姓影響很大,這個是事實,黃錦瑜的理由很充分,從關心民生這一點來說,沒有錯;至於他是否收了賄賂,朕會命錦衣衛徹查此事。”
“難道皇爺爺認為新式紡織機該禁絕?”
朱元璋歎了口氣道:“允炆,這次大火損失慘重,影響很大,如果百官極力反對,那朕也隻能暫時禁絕新式紡織機。”
“可是,皇爺爺......”朱允炆有些急了。
“允炆,這次的事情不是那麽簡單的,朕要靜觀其變,你要好自為之。”
朱允炆想了想道:“孫兒遵命,另外孫兒打算去火災現場查看一下,順便慰問一下百姓。”
“這樣,也好。”
朱允炆回到端本宮,帶上太孫妃馬慧,叫上卓敬、方孝孺、黃子澄等人一起去火災現場,後來想了想,又叫上了黃錦瑜和練子寧。
步輦行進到織錦一坊的楊記紡織作坊外,卻被攔住了。朱允炆掀起簾子一看,原來是應天府府尹宋翊,宋翊和昨晚相比,頭發、衣服、臉龐更黑了,他聲音沙啞的道:“殿下,火場還沒有完全清理好,屍體還放在火場外,另外家屬都很激動,整個場麵還比較混亂。殿下千金貴體,現在不適合進去。”
朱允炆站在步輦上,往前麵望了望,發現遠處還是有一些黑煙升起,空氣中彌漫著一種燒焦的味道,火場外還有一些女人、孩子的淒慘的哭聲,夾雜著一些“爹爹!”、“母親!”、“當家的,你怎麽就走了啊!”“留下我們娘倆,以後的日子可怎麽過啊?”,整個氣氛顯得非常的壓抑。朱允炆的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後世的他在電視裏經常看到火場的場麵,覺得也沒什麽,但這次到了現場,才發現事情不是那麽簡單,七十三條人命,就是七十三個家庭,那些撕心裂肺的哭聲都在提醒著朱允炆,這些人本不會死的,正如黃錦瑜所說的,如果沒有新式織機,就不可能發生這麽大規模的火災,也不會死這麽多人。別人穿越都是造福國民,到了自己這裏為什麽是這種慘劇呢?想到這裏,一種愧疚、懊悔的情緒浮上心頭,一種莫名的傷感、沉痛從他身上彌漫開來......
馬慧敏感的發現了朱允炆的異常,趕緊推了推朱允炆。朱允炆才猛醒過來,想了想道:“沒關係,宋大人,孤一定要到現場看看情況,你去安排吧。”
宋翊隻好道:“遵命,殿下,臣去安排,請殿下稍等。”
朱允炆回到步輦中,看著火場,靜靜沉思。馬慧看了朱允炆一眼,道:“殿下,這些事情也不是殿下的錯,請殿下節哀。”
“唉,柳兒,你不懂,黃錦瑜說的沒錯,如果沒有新式紡織機,就不會死這麽多人。孤真是不明白,這些凶犯為了什麽?要殺這麽多人?”
“殿下,柳兒雖然不太懂紡織,但和芳蕤姐姐聊過,據她的說法,這種織機非常好,雖然有一些問題,但紡紗的速度提高了許多,這樣大明就會有更多的人買到更便宜的布匹、棉衣,這是善政啊。至於這次大火,臣妾以為,是這些凶徒的錯,他們太喪心病狂了,和殿下無關。”
“嗯,確實如此,孤將來還要讓工學院發明更多的好東西,讓大明每一個人都能吃飽穿暖,衣食無憂。孤會堅持下去,孤不會退縮的,孤不會退縮的......”朱允炆開始說話還是自言自語,但慢慢變得堅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