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震怒和期望

字數:3186   加入書籤

A+A-




    洪武二十九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北平。

    明朝的元宵節狂歡從正月初八開始,到正月十七結束,整整十天,以示歌舞升平之意。而此時代替父親主政北平的燕王世子朱高熾還命令百姓為父親燕王祈福,希望父親早日康複,返回北平,此時的北平城滿街的花燈,大街小巷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此時,傅友德、王弼等人風塵仆仆的趕到了北平城,眾人一路行來,大明各地都處在元宵歡樂的海洋中,所以並不驚奇。二人馬不停蹄,趕往燕王府求見燕王世子朱高熾。

    朱高熾此時正在和堂兄晉王世子朱濟熺一起吃湯圓。自李景隆帶兵出塞後,朱濟熺帶領太原衛的軍隊協助把守關塞,今天應朱高熾的邀請,在府中一起過節。

    聽到傅友德和王弼求見,兩人連忙放下碗筷,接見了傅友德、王弼,施禮寒暄之後,雙方落座。傅友德首先問道:“二位世子,目前形勢如何?”

    朱高熾看了一眼朱濟熺,道:“穎國公,如今寧王叔的軍報已經來了,五天前,他從應昌衛出發,追擊哈拉兀;三天前,開平衛指揮使徐忠稟報說,太孫右護衛指揮使張倫率領五百騎兵深入草原,尋找寧王叔的軍隊,傳達朝廷的詔令。”

    傅友德和王弼對視一眼,道:“那長城外的情況如何?”

    朱濟熺道:“穎國公,目前我太原衛協助防守長城沿線,由於曹國公帶走了一萬騎兵,所以隻能靠太原衛的五千騎兵出塞偵查,到目前為止,塞外隻有零散蒙古騎兵,並沒有大股騎兵。目前我軍到開平、應昌的糧道、通信都沒有什麽問題。”

    “那大同、綏遠方向嗎?”

    朱高熾把軍報遞給傅友德,然後道:“穎國公,目前綏遠方向較為平靜,大同的瞿能將軍前日軍報說,正在驅趕集寧附近的元軍,防止其西進威脅綏遠城的建設。”

    傅友德仔細的看了看軍報,然後遞給了王弼,道:“由於瓦剌軍突然東侵,我軍措手不及,寧王殿下北上可能會落入蒙古人的圈套,而一旦我軍不占優勢,兀良哈三衛很可能就會倒向蒙古人。”

    “所以,”傅友德拿出了聖旨,眾人趕忙跪倒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著穎國公傅友德、定遠侯王弼調集廣寧、北平、太原、宣府的騎兵三萬人,北上接應寧王。”

    朱高熾盤算了一下,道:“三萬騎兵可以抽調出來,但是長城城防怎麽辦?”

    “皇上已經命齊王、周王、宋國公北上接管長城防務,很快就會到達。”

    “嗯,好的。”

    詔令一下,大家都趕緊行動起來。傅友德令定遠侯王弼帶領燕山左右護衛出古北口,掃蕩蒙古騎兵,確保糧道無虞,然後前出到開平,掃蕩周圍的蒙古軍,保證開平的安全,並等待大軍的到來。

    傅友德帶領太原、廣寧、大同、宣府的騎兵共兩萬緊隨其後。十五日內到達開平,然後接應寧王。

    傅友德、朱高熾等人向朝廷發了聯名奏折,向朝廷通報了這一消息。

    乾清宮。

    朱元璋看到寧王的軍報後,勃然大怒,一腳就把龍書案踹翻了,奏折、紙筆、鎮紙等灑了一地,他把奏折扔到地上,一邊踩,一邊破口大罵:“逆子,這個逆子,竟然敢違背朕的詔令,朕要廢了這個畜生,朕要廢了這個畜生。”

    長福嚇的不敢亂動,而朱允炆已經看過軍報了,知道朱元璋會震怒,隻是沒想到會是這個樣子,也有些害怕。等了一會兒,看朱元璋略微冷靜下來,才招呼長福把書案重新擺放整齊,把朱元璋扶到床榻上。

    朱元璋沒有繼續發火,乖乖的躺在榻上,隻是呼呼的喘著粗氣。朱允炆安慰他道:“皇爺爺,不要這麽生氣,此事也怪不得寧王叔,他隻是想好好表現一下,他也不知道瓦剌會參與進來啊。”

    朱元璋苦笑道:“表現?戰場是隨便表現的地方嗎?大漠更是凶險無比,中山王徐達兵敗漠北、岐陽王李文忠勉強全身而退,藍玉的捕魚兒海大捷,如果不是元軍過於鬆懈,最多也隻是平分秋色而已。你寧王叔太輕率了,以前都好好的,為什麽這次這麽不聽話?”說著,又生起氣起來。

    朱允炆心裏明白,寧王這次如此急切,其實就是因為燕王病重,他想取代燕王,成為大明最有影響力的藩王,而且如果沒有瓦剌參與,他的計劃也沒什麽紕漏,到克魯倫河、和林遊玩一圈,也不會有什麽危險;畢竟燕王的戰功也隻是掃蕩小股蒙古殘餘而已;更何況這次蒙古的異常還是他發現的,如果再由他解決,就非常完美了。但現在,就很難說了,搞不好會五萬大軍葬身漠北,匹馬不得返回中原。

    “皇爺爺,如今穎國公已經去了北平,有他在,應該可以救出寧王叔的。”

    朱元璋閉目想了想,冷靜下來,道:“允炆,讓解縉過來,擬旨。”

    一會兒,解縉過來,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擬好了聖旨,朱元璋確認無誤後,蓋上玉璽,派人發了下去。

    第一道聖旨是令燕王立刻返回北平,指揮長城一線的防守,節製遼王、晉王、穀王、大同的瞿能和綏遠的徐輝祖。

    第二道聖旨是給兀良哈三衛的,令他們到大寧附近,接受朝廷賞賜的過冬物品,並將於大寧開設馬市,促進邊貿。

    第三道聖旨是給宋國公馮勝的,令其返回鳳陽居住,不得逗留。

    三天後,傅友德、朱高熾的奏折送到乾清宮,此時朱元璋已經平和多了,看了奏折後,批示同意,心中不由得多了一絲期望。

    張倫抵達應昌時,發現那裏隻有一個驛站,有一千守軍,保護著大批軍糧,以便大軍回返時使用。

    不得已,張倫繼續北上,卻遇到了從集寧方向撤出的蒙古騎兵。東躲西藏之後,張倫見到了帶領一萬騎兵北上的山西行都司都指揮同知陳瑄。待驗明身份和說明來意之後,陳瑄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