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傅友德之死
字數:4106 加入書籤
乾清宮。
朱元璋坐在龍書案後麵,麵沉似水,朱允炆坐在旁邊,乾清宮裏除了跪地奏聞的李景隆外,再沒有第四個人。朱允炆坐在朱元璋身邊,不時的看著朱元璋的神情,從這個距離,可以能看出朱元璋臉色鐵青,雙拳緊握,呼吸急促,整個身體甚至有些微微發抖。
大殿中回蕩著李景隆低沉有力、卻如金屬般華麗的聲音:“我軍從應昌出發,追擊蒙古親王哈爾古楚克......”
“哈拉哈河旁邊,我們看到了蒙古大汗額勒伯克的大纛......”
“......”
“瞿能將軍率領一萬鐵騎大破瓦剌親衛軍,險些陣斬瓦剌少首領額色庫,我軍士氣大振。當時寧王受傷未愈,定遠侯王將軍主持軍務,由於我軍長期急行軍,王將軍決定休息兩日,待我軍恢複後,再行南下,因為瓦剌軍正麵作戰能力不如我軍,加之瞿將軍大勝,所以我軍雖然勞累,但士氣很盛,並不擔心。”
“次日,瓦剌軍改變了策略,對我軍進行了晝夜不停的騷擾,但是王將軍調度有方,我軍並不驚慌。”
“到了第三天,按計劃我軍要拔營南下,可是草原上卻出現了大霧,百步外不見人影,大軍無法南下,王將軍非常擔心,非常後悔,說應該直接南下的,如此拖延恐怕釀成大禍,大家都有些擔心,可惜最終被被王將軍不幸言中。”說到這裏,李景隆露出悔不當初的神情。
“大霧持續了一天,到傍晚才慢慢散去,當天晚上瓦剌騷擾的非常厲害,一直到天亮才停下來,不過我軍已經習慣了。可是天剛亮,瞭望台上值夜的武定侯就大叫起來,待大家趕到瞭望台上時,都被大營外的情形驚呆了。”
“一眼望去,大營外麵出現了無數的勒勒車,車上都放著袋子,裏麵裝著東西,後來我們知道有的是沙子,有的是羊毛。這些勒勒車擺放的雜亂無章,卻有效的阻止了我大軍突圍。”
“那你們是怎麽做的?”朱元璋突然插口道。
李景隆猶豫了一下,道:“當時我軍也有分歧,定遠侯、武定侯、瞿能主張立即南下,不惜一切代價南下,寧王、”李景隆猶豫了一下,低聲道:“末將,還有其他人,主張堅守待援,等待穎國公的到來,可是我們當時不知道穎國公的兵力已經不足兩萬了。”
朱元璋聽到這裏,一拳砸在龍書案上,震得案上的筆墨紙張灑了一地,他恨恨的道:“可惡,一群飯桶,大軍深入敵境,被人包圍,不趕快跑,卻若無其事的休整。還有到了最後關頭,不能當機立斷,反而猶豫不決,真,,,,”朱元璋說到這裏,痛心疾首,一幅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右手握成拳頭按在額頭上:“可惜了,可惜朕的十萬大軍啊。”
李景隆嚇的不敢說話,朱允炆歎了口氣,上前扶著朱元璋:“皇爺爺,事情都已經發生了,傷心也於事無補了,還是聽聽曹國公怎麽說吧。”
“嗯,”過了一會兒,朱元璋也平靜下來,盯著李景隆:“繼續說吧,不許有任何隱瞞,否則朕廢了你的爵位。”
“是,末將不敢隱瞞。”聽著朱元璋咬牙切齒的聲音,李景隆額頭大汗淋漓,一滴滴的滴在地上,卻不敢動手去擦。
“因為寧王堅持,大軍不得不停留一一日,卻發現蒙古人的勒勒車在繼續增加。我們派人去清理勒勒車,卻發現車很重,推起來很費勁,因為上麵裝滿了泥沙,更要命的是蒙古人在勒勒車裏還埋伏了弓箭手,派去推車的士兵傷亡慘重。”
“第二天,王將軍決定不惜一切代價突圍,所以大軍飽食之後,在武剛車的掩護下,向外突擊,可是蒙古人歹毒之極,勒勒車上竟然有的裝的是羊毛,被他們的火箭點燃後,火光衝天,大軍突圍受阻。”
“不過王將軍卻並不擔心,認為羊毛燒完之後,我們突圍會更容易,確實如此,最後竟然燒出了幾條通路,出路似乎觸手可及,可是隻要我軍突出一部分,瓦剌的騎兵就會衝過來,衝我軍砍殺,可惜我軍立足未穩,傷亡慘重才占據了缺口,接應後續將士突圍。”
“我軍突圍的人越來越多,可瓦剌大軍也在不停的集結,最後王將軍決定與寧王、末將、武定侯帶著一萬餘人先行南下,瞿能、陳瑄、張倫等人守住缺口,接應後麵的安陸侯、劉真、陳亨等人。”
“末將南奔時,瓦剌人立刻過來攔截,我軍悲憤之下,勢不可擋,衝破瓦剌軍的阻隔南下,當末將回頭時,卻仍能看到後麵的濃煙,應該是我軍在焚燒輜重,嗚嗚,”說到這裏,李景隆泣不成聲,不停的用手錘著青磚,發出“砰砰”的聲音:“末將恨啊,末將好恨啊......”
聽著李景隆的描述,聽著他的哭聲,聽著雙手捶地的聲音,看著他手上的血跡,朱元璋和朱允炆都默默無語,此時,說什麽似乎都是無力的,兩人似乎能夠看到數萬大明將士在漠北的悲憤、絕望,那種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的痛苦,那些躍馬橫刀衝向瓦剌人,卻最終倒在箭雨下的勇士們的不屈的呐喊......
良久,李景隆停下了哭聲,繼續道:“之後瓦剌人不停的出現,似乎他們早已在等待著我們,我軍傷亡越來越大,陷入兩隻蒙古軍的包圍之中,當時我們都以為我們完了,沒想到從後麵衝出一直軍隊,救了我們。原來是瞿能、陳瑄、張倫等幾位將軍,當時瞿能將軍已經負了重傷,後來我們才知道瓦剌大軍集結,瞿將軍死戰不退,最後身負重傷,被陳瑄、張倫和瞿將軍之子瞿陶拚命救出,帶著五千多人南逃。”
“安陸侯吳傑、劉真、陳亨等人被困在瓦剌人的包圍圈中,估計是凶多吉少。”
“可是我們當時什麽都顧不上了,隻能繼續逃。”
“大約五天後,我們遇上了穎國公的大軍,卻發現其兵力已不足兩萬,我們合並之後,勉強夠三萬人。”
“不過穎國公深謀遠慮,帶了虎蹲炮和火繩槍,給追擊的瓦剌軍迎頭痛擊,這讓我們喘了口氣。”
“不過蒙古軍越來越多,穎國公決定攜帶少量輜重全力南逃,我們大家都表示讚同。”
“穎國公派太孫護衛軍左衛指揮同知曹雲帆指揮後衛軍隊,因為他對火繩槍、虎蹲炮最有經驗,穎國公自己在前方開路。”
“可我們還是被瓦剌軍追上了,曹同知在後方狙擊,給了瓦剌軍大量殺傷,正當我們高興的時候,我們身後,就是南方卻突然衝過來一隻蒙古軍,穎國公猝不及防,中了敵人一箭他斬斷箭杆,繼續奮戰,待暫時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他叫過王將軍,說自己不行了,要留下來阻擊,命令王將軍領軍南下。”
“我們都不同意,寧王、穀王也都不同意,說大明的國公不能落在敵人手裏,穎國公卻說:‘一個國公才能吸引更多的蒙古人!’當時僵持住了,後來曹雲帆在後麵用手掌砍了一下穎國公的脖子,穎國公傷勢太重,暈倒了。”
“曹同知自願留下來阻擊,讓我們快走,因為他們都是騎在馬上的步兵,騎術不佳,速度要慢一些,最後大家揮淚而別。”
“也許我軍的火繩槍和虎蹲炮吸引了敵人的注意,敵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追擊,一部分進攻曹同知的軍隊,我們才得以擺脫敵人,大約五天後,我軍和燕王派出的接應部隊遇上了,最後回到了開平,在路上,穎國公由於傷勢過重,沒到開平就辭世了。”
“到了開平,我們才知道,射傷穎國公的是蒙古的阿蘇特部,首領叫阿魯克。”
說完之後,李景隆跪在地上,泣不成聲,以頭磕地:“皇上,最後到達開平的將士隻有一萬五千人左右,其餘的都命喪大漠荒原。皇上,定遠侯、武定侯等幸存的將領,托末將請求皇上,他們罪無可恕,唯死而已,但如果皇上能夠再給他們一次機會,他們願守衛邊疆,不破滅蒙古,永世不入長城,末將也是如此,請皇上恩準。”說著,連連磕頭,額頭的鮮血濺在地上,鮮豔的刺眼.....
大殿裏隻有李景隆的哭聲和磕頭的聲音,朱元璋、朱允炆都沒有說話,大殿裏有一種另類的寂靜,最後可能是李景隆悲傷過度,身子一個趔趄,無聲的倒在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