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建文帝
字數:2923 加入書籤
朱允炆對朱元璋的死是抱有愧疚的,雖然別人都不知道,因為朱元璋以六十九歲的年齡去世,不算折壽。可是朱允炆卻清楚的記得洪武年號是有三十一年的,這說明因為他的莽撞,朱元璋早逝了一年半的時間。每每想起此事,朱允炆就心中隱隱作痛,不能自已。
朱元璋是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三逝世,朱允炆親自在乾清宮守了七天,才親自服侍朱元璋入殮,然後將朱元璋的梓宮移入仁智殿停靈二十九日,代表了朱元璋稱帝的二十九年。在此期間,朱允炆除了處理朝政之外的所有時間都待在朱元璋的梓宮前,他第一次感到了無依無靠的感覺,之前總是覺得朱元璋壓製了他,讓他不敢做事情,不敢表現,可是到現在才發現,朱元璋保護了他,讓他不用擔心各位叔王的叛亂問題,可以安心的做事情,但如今,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考慮諸王的反應,做起事情來恐怕還沒有以前那麽得心應手。他經常屏退眾人,在朱元璋麵前默默禱告,希望朱元璋能到自己的夢裏來,告訴自己怎麽做,畢竟自己的靈魂裏就有後世的記憶,那麽朱元璋的記憶應該也可以來,可是,最終什麽都沒有。
洪武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九日,朱元璋的梓宮從仁智殿出發,經午門、端門、承天門、洪武門、正陽門出發前往孝陵,朱允炆親自扶棺,前呼後擁,哭聲震天地,白花遍原野,迤邐數十裏,最後才到達孝陵。到孝陵的路曾經用水泥重修了一遍,所以禮部、工部隻是簡單整修了一下,符合禦路的標準即可。文武百官、在京皇族、皇太後呂氏、皇後馬慧及皇太子朱文奎都隨行祭拜。
禮部製定的規則非常的複雜,朱允炆隻是根據禮儀官的指引行事,常常被搞得頭昏腦漲。隨著孝陵閉門的閘門落下,朱允炆突然感覺心裏空落落的,對著墓門長跪不起,泣不成聲,後麵的馬慧也帶著朱文奎一起下跪,身後是宗室,再往後是文武百官......
雖然欽天監說下葬這一天是晴天,但是當朱允炆抱著朱元璋的神主牌走在回京的道路上時,天上卻飄起了雪花,落在朱允炆為首的送葬隊伍上,似乎天地也在為這位偉大的君主的逝去而落淚,人群中也不時的傳出啜泣之聲,淚水和雪花融合在一起,落在這一片被雪覆蓋的蒼茫大地上......
朱允炆接受了禮部擬定的年號“建文”,這是命中注定的,也是他希望的,對於中國這麽龐大的國家,尚武是需要的,但不能成為主流。從世界來看,十五世紀之後,世界各國進入了飛速發展的時代,武勇終究被熱兵器取代,國民富裕、科技發展逐漸變為主流。既然我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那麽起碼可以讓華夏民族走上正確的道路。朱允炆的心中暗暗決定。
為表達心中的愧疚和哀思,朱允炆決定服三月斬衰之服,之後行素服,三年為止。禮部任亨泰、鄭沂等人勸說無效,最後不得不服從,黃子澄、方孝孺、解縉倒是非常讚同,也和朱允炆保持同一步調。
服喪期間,為了正常處理政事,朱允炆挑選劉三吾、解縉、黃子澄等人入值文淵閣,參預機務,他們會把處理意見寫在紙上,供朱允炆審閱。
方孝孺在翰林院任文學博士,同時兼領國子監祭酒,負責在全國推廣漢語拚音的教學,至於他提出的修改官製、官名以及恢複井田等一概擱置。練子寧擢升都察院左都禦史,負責監察百官。
考慮到邊疆苦寒,對大寧、開平、綏遠的軍戶月俸增加半石,三衛中獨子者放歸為民。同樣增加馬軍的俸祿,月俸增加半石。
詔命修建大寧--廣寧和開平--喜峰口的水泥路,由楊文、王弼、郭英負責,調集北平都司、大寧都司、遼東都司的士兵修築。
對軍隊方麵,張鐵等人進入內城統領禁衛軍,同時朱允炆將上十二衛的軍官和太孫護衛軍的軍官進行了對調,最後將太孫護衛軍編入皇帝直屬軍隊親軍,分別龍驤左衛、龍驤右衛和龍驤前衛,其中龍驤前衛由宋瑄統轄,仍然留在綏遠,龍驤左衛指揮使為張倫,龍驤右衛指揮使為田玉書。所以皇帝親軍由朱元璋時的十二衛增加到朱允炆時的十五衛。
原太孫護衛軍都指揮使盛庸,調任濟南,任山東都司都指揮使。
開國公常升建設完直沽城後,回到京師,繼續在右軍都督府任職。直沽城由武定侯之子、朱允炆的武學伴讀郭玥負責,其中直沽左衛有一個千戶,叫邵雲,直沽右衛有一個千戶,叫譚遠。
王度離開綏遠之後,其統領的參謀處留在了綏遠,幫助徐輝祖進行了不少推演。如今綏遠穩定下來之後,朱允炆將這些參謀調入武英殿,成立了一個新部門,叫參謀處,負責戰役推演,負責人是被任命為武英殿大學士的王度。
其他諸事都依洪武舊製,官員、官製都沒有做任何變動。
朱允炆在服喪期間,一直在等一個人來,可惜,他最終沒有來。
朱允炆派人去各地傳達朱元璋的遺詔時,雖然詔書中說了不許諸王奔喪,但卻沒有令人刻意阻攔,可是本該奔喪的燕王朱棣卻選擇了服從,這讓朱允炆有些無奈,如果他來了,朱允炆就會以獎勵其孝心為名將其留在京師,改封為吳王,封地在杭州,這將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其實朱棣接到遺詔時,當即就要出發,道衍卻不同意,苦苦勸說,理由也是害怕朱棣被趁勢留在京師,如此大勢去矣。但朱棣考慮過之後,還是決定帶領世子朱高熾和次子朱高煦南下,可是一路向南,朱棣心情越來越不好,有一種不詳的預感。
等到達淮安時,朱棣收到了一封密信,覽信後大驚,沉思半晌,做了決定。
第二天,朱棣當著淮安知府的麵,服斬衰之禮,鄭重朝南京方向祭拜之後,以服從先皇遺詔作為理由,帶領兒子,回返北平。
朱棣駐馬在淮安縣城外,身邊是自己的兩個兒子和親王衛隊,天上降下了鵝毛大雪,雪花落在身上,一會兒就將他們變成了一隊雪人。朱棣遙望著南方,他知道,那裏是京師,也知道那裏有一個人希望自己去,自己這次逃過了,可是下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