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軍機處
字數:5077 加入書籤
王弼造反讓朱允炆及其幕僚有些措手不及,雖然朱允炆曾經設想過王弼會造反,但其幕僚卻沒有這麽想過。可以肯定的說,王弼造反是不可能成功的,這場叛亂的平複隻是時間問題。也許王弼對這一點也很清楚,就拉上了周王,隻是不清楚周王是自願的,還是被迫的。
朱允炆第一時間下令,抓捕開封周王府僚屬,調查事實真相,軟禁周王的子女和王妃,剝奪周王護衛,由河南都指揮使瞿能負責執行。
至於王弼,也是同樣待遇,剝奪其定遠侯爵位,抓捕其在京家屬,等候處置。
並詔令河南、山東進入緊急狀態,隨時北上增援,嚴令長城沿線的大同、北平、廣寧小心防守、堅壁清野,不讓周王叛軍獲得任何一粒糧食。大寧地處塞外,糧食肯定不足,朱允炆想以這種方式遏製叛軍的發展。
最後派都察院左都禦史練子寧北上,調查此事王弼兵亂的真相,並招撫叛軍,被蒙蔽的明軍,隻要放下武器,就可以不被追究其責任。
這些聖旨發下去之後,朱允炆才有心思處理京師的事情,在武英殿設立軍機處,調魏國公徐輝祖、開國公常升、曹國公李景隆、長興侯李景隆、兵部尚書齊泰、戶部侍郎卓敬入軍機處,作為此次平叛的指揮中心。
九月十五日,朱允炆召集了第一次軍事會議,列席的是軍機處的人員以及王度、黃子澄、何福、顧成等人。
朱允炆看著濟濟一堂的眾人,痛感手中人才的匱乏,能打仗的都老了,第二代的又太年輕,沒什麽作戰經驗,李景隆是個草包,徐輝祖經驗不足,常升的能力還看不出來;其他的人都是書生,談論起來頭頭是道,但實用性怎麽樣,就隻有天知道了。
首先,朱允炆令齊泰介紹一下情況,齊泰領命,在桌子上擺上一幅地圖,用指揮棒指點著解說。
“據遼東都指揮使耿璿和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報告,欽差傅讓和王德是八月十七日從廣寧出發,但之後就沒有了消息。因為耿璿等人根據皇上的密令,加緊戒備,所以在八月二十六日,廣寧軍發現了大寧軍的異動,郭英、耿璿等人緊密防守,並向北平發出警報。”
“八月二十七日,王弼在大寧向四方發布檄文,以周王的名義,要求給藍玉平反。檄文以六百裏加急到京師,宋國公馮勝聞訊自殺。”
“九月十日,王弼帥軍佯攻北平,實際突襲開平,開平守將徐忠猝不及防,棄城而走,撤入喜峰口,王弼沒有試圖攻擊喜峰口,而是徐徐撤回。”
“大體上就是這樣子。”
齊泰說完後,眾人並不驚訝,因為所有的消息之前都公布過了,隻不過沒有這麽係統,這麽詳細而已。
朱允炆笑了笑,道:“諸位都是大明的棟梁,一起來議一下吧。耿老將軍,你先來吧。”
耿炳文資格最老,已經六十四歲了,他站起來,拱手道:“皇上,臣有幾個問題想問一下。第一、王弼的兵力、糧草各有多少?如果我軍堅壁清野,他們能堅持多久?”
“第二、開平的徐忠的損失情況如何?”
“第三、長城沿線的防守如何?”
“第四、能否盡快查清王弼造反的主要原因?”
眾人的目光都轉向了齊泰,齊泰站起來,朝朱允炆拱了拱手,道:“耿老將軍,大寧原有兵力八萬人,出擊漠北抽調了四萬人,剩餘的四萬人歸王弼統領,周王增援大寧,帶了四萬人,所以兵力仍然是八萬。大寧的糧食目前主要靠北平、廣寧運輸,而大寧城會保持三個月的存糧,然後每兩個月運送一次。所以大寧的存量最多為五個月,最少為三個月。”
“根據兵部的檔案,上次運量是八月一日,所以到現在衛士,大寧的存量應該夠三個半月的使用。”
“徐忠的損失不大,根據報告,大約五千人左右。”
“長城沿線的防守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大寧軍的裝備主要是騎兵和戰車,沒有攻城設備,短時間應該無虞。”
“至於王弼造反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這個恐怕需要靠錦衣衛了。”
眾人隨之看了看坐在朱允炆下首的一個中年人,正是錦衣衛北鎮撫使封行健。聽到齊泰的話語,他站起來朝眾人拱手,然後道:“末將首先要要皇上請罪,沒有及時發現王弼的造反,我下麵匯報一下從大寧來的情報。”
“八月二十日,傳旨欽差傅讓、王德進入了大寧。進城後,他們直接去見了王弼,當時沒什麽異常,因為王弼還留傅讓吃了頓飯。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一日,傅讓去見了周王,似乎是正常的覲見。”
“之後的兩天,傅讓和王德在大寧城中閑逛,當時錦衣衛的主要關注點是王弼和周王,所以並不知道傅讓、王德去了哪裏。”
“在二十三日的晚上,王德回家見了王弼,時間大約是亥時,這是他第二次回家,酉時他曾經回家吃飯,傅讓並沒有去。”
“過了一刻鍾的時間,王弼的衛隊就出動了,朝大寧城西出動。錦衣衛不敢靠近,所以不知道王弼的衛隊做了什麽。”
“王弼的衛隊回來時,已經快到子時了。錦衣衛覺得不對勁,所以一直在王弼府外盯守,但整個晚上都很平靜。”
“之後幾天,也是一切正常,隻是到了二十七日,王弼的軍隊卻突然包圍了周王府,接著就發生了兵變,接下來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
看著眾人迷惑、緊張的神情,封行健卻沒有得意之色,道:“錦衣衛後來去調查過王弼的衛隊那天的去向,可惜那個錦衣衛卻一直沒有回來,所以王弼的衛隊做了什麽,現在沒有人知道。”
“由於錦衣衛人手不夠,所以沒法掌控大寧城的情況,加上之前也沒想過會出這樣的事情,所以末將要向皇上請罪,並請求皇上允準錦衣衛增加人手,杜絕此類事情的發生。”
此言一出,在場的眾人臉色一整,看向了封行健,錦衣衛加上各地駐防的人員已經接近兩萬人了,這還是明麵上的,暗樁不知道有多少,竟然還要增加?不由得回頭看了看朱允炆。
看著大家的眼神,朱允炆笑了笑,道:“擴張人手的事情,下來再說,現在說說你們錦衣衛的結論吧。”
“是,皇上。”
“錦衣衛認為,事情的關鍵在傅讓身上,因為從二十三日之後,傅讓就再也沒有出現過,末將估計他恐怕凶多吉少。他在城裏閑逛時,必然發生了什麽事情,而這個事情對王弼極端不利,王德發現之後稟報了王弼,王弼派人幹掉了傅讓,謀殺欽差視同謀反,所以他不得不倉促起兵,至於周王是被迫的還是自願的,錦衣衛還沒有結論。”
“難道是王弼謀反的證據被傅讓發現了?”王度問道。
“有這個可能。”
封行健說完之後,大家也討論了一會兒,但沒有結果,資料太少。
朱允炆歎息了一下,傅讓,這個傅友德托付給他的愛子,就這麽消失了,唉。
最後朱允炆總結道:“王弼謀反的事情,錦衣衛要盡快查實,另外傅讓的下落,朕要求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明白嗎?”
“末將領旨。”封行健跪地領旨,滿心欣喜。
交代完錦衣衛的事情後,朱允炆轉過頭來,道:“王弼謀反的原因就討論到這裏,下麵大家討論一下,如何應對?誰先說?”
曹國公李景隆這次站出來,道:“皇上,如今王弼雖然被限製在長城以外,但王弼乃功勳宿將,一旦讓他突破長城,恐怕會釀成大禍,所以臣建議派重將駐守北平,一是為了加強長城防線,二是為了安撫地方,如今開平軍潰入喜峰口,燕王病重,地方急需安撫。”
看著李景隆的樣子,齊泰有些不高興,就道:“北平不是已經有都督楊文了嗎?楊都督也是宿將,彈壓地方,對付王弼,本官以為足夠了。”
齊泰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眾人也不敢公開說楊文能力不行,也許有些人心中這麽想,但是這種得罪人的事情,在這種場合,大家都不願意說,所以就有些冷場了。
最後隻能靠朱允炆自己做決定,他做了一個折中,任命耿炳文為征虜大將軍,赴北平督戰,統一指揮大同、北平、廣寧諸軍,限期三月剿滅王弼。其中楊文、耿璿、陳瑄為副將,統歸耿炳文指揮。
會後朱允炆留下了耿炳文,要求其以守為主,不要輕易出戰,拖死王弼,另外要留心北平駐軍的情況,如果有異變,及時鎮壓。
最後,朱允炆給了耿炳文一個承諾,如果事不可為,立刻逃回真定,瞿能負責接應。
耿炳文對朱允炆的最後一個承諾有些莫名其妙,不過還是躬身表示謝意。
之後的幾天,朱允炆將錦衣衛進行了改組,新設立了調查司,司長為封行健,負責調查國內貪腐、謀反等類事務;另外設置了情報司,司長為鐵無塵,是從武學的參謀中挑選出來的,今年二十五歲,擅長情報分析,職責主要是獲取國內的反叛勢力和敵國的情報。這兩者都直屬皇帝,可以根據皇命逮捕人犯,但沒有審訊的權力,審訊由刑部、大理寺負責,他們可以提供證詞和旁聽。另外將南鎮撫司改組為憲兵司,負責監察調查司和情報司的不法行為,司長蔣伯涵。至此,朱元璋設置的錦衣衛隻剩下了依仗和警衛的工作,人數也大為減少。
當封行健、鐵無塵、蔣伯涵心情複雜的到新部門上班時,耿炳文一行人沿運河北上,到達了山東盱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