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皇族(三)

字數:3218   加入書籤

A+A-




    注意到諸位親王的臉色,朱允炆笑了笑,看了一下人群中的代王:“代王叔,這一年你大部分時間都在台灣,情況怎麽樣啊?”

    代王朱桂站起來,拱手道:“稟皇上,台灣這個地方確實很不錯,氣候溫潤,土地肥沃,極為富饒。臣根據皇上的吩咐種了甘蔗,產量不錯。今年開墾的土地不多,大約隻有一萬畝左右,”說道這裏,朱桂高興的道:“但甘蔗產量極高,畝產在五千斤左右,總產量有五千萬斤,出糖兩百餘萬斤。”

    “而這些糖大部分賣給了福建、浙江、京師的商人,少部分做成了白糖,還有一些進獻給了皇上,今年的家宴上就有我們台灣的白糖,還記得嗎?諸位?”說著,朱桂得意的看了看周圍的人群。

    楚王朱楨皺了皺眉,走到朱桂麵前:“老十三,真的假的?在那個小島上,能有那麽多的白糖。”

    “當然了,我還能騙你們不成?”

    ......

    看著諸王情緒激動,很感興趣的樣子,朱允炆真心感到高興,一個親王的年俸一萬石,看起來很多,但是換算成銀兩也不過一萬兩而已,而朱桂在台灣的第一年就遠不止此數,即使去除衛所官兵的消耗,也遠遠多於一萬兩,朱桂上報的數量是十五萬兩,朱允炆隻是一笑了之。

    果然,朱桂接著上奏:“皇上,之前上島的五衛士兵人數太少,山林中有不少野人,經常出來搶掠我們的百姓,臣不勝其煩,希望皇上能夠加派軍隊,全部清理山上的野人,讓他們下山耕種,這樣等全島都種上甘蔗,臣以為台灣的蔗糖,足以供應大明全國的百姓。”

    諸王看著代王的神情,有些心動,也有些擔心。心動在於皇帝用殘酷的事實告訴他們,目前這種政策是不可持續的,擔心是怕台灣畢竟是話外之地,人員稀少,孤懸海外,有些害怕。畢竟,在這個時代,大海仍然是讓大部分人望而卻步的。

    朱允炆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走到大明的地圖前,指點著道:“諸位,考慮到我們皇族的生存,大明必須努力開拓海外領地,朕的打算是這樣的,東北土地肥沃,適合耕種,也適合放牧,朕打算這幾年花大力氣開拓東北,通過內地移民和將東北蠻族歸化的辦法,將疆域拓展到黑水。”

    “諸位可能還不知道吧,東北可以種植水稻,不僅自給有餘,還可以反哺關內。”

    “我北方邊疆上的綏遠、開平、大寧等城,極大的遏製了蒙古人在漠南的活動,如果不是燕庶人之亂,他們不敢南下。”

    “東北諸族也很強悍,朕打算以他們為先導,出動大軍,掃平漠北,然後朕會在和林駐軍,控製漠北。”說到這裏,朱允炆在圖上劃了一個弧形,然後道:“之後,再從綏遠、漠北和西北一起出兵,越過天山,平定西域,重現漢唐雄風。”

    “這是朕對北方的規劃,另外待運河修繕完畢,北平附近民生恢複後,朕會修建北平皇宮,遷都北平,便於就近指揮,朕希望有生之年能夠徹底解決漠北的威脅,讓我大明百姓可以無所畏懼的行走在草原之上、大漠之中,朕要讓草原諸族俯首稱臣,朕要讓他們成為朕的刀槍,向西遠征,就如同,”朱允炆頓了頓,道:“就如同當年的成吉思汗一般。”

    諸王看著侃侃而談的朱允炆,表情複雜,心中卻不得不讚歎其雄心。

    “對於南方,分兩步走,朕已經取消了海禁,今年市舶司的收入已經有一百萬兩,現在看起來不多,但其未來是非常可觀的。為保證海上客商的往來安全,朕已經令水師全力打擊倭寇,並在台灣、琉球駐軍,這樣數年之後,東南這一片海洋,就會成為大明的內湖。”

    “交趾以南,其實都是膏腴之地,氣候溫潤,土地肥沃,稻米一年三熟,但當地野蠻落後,不識王化,朕以為可以派我大明百姓進入其地,教他們先進的耕作方法,將其變為我大明的糧倉。”

    “西南,即雲南、貴州、朵甘都司之地,時叛時服,土司本就是國中之國,朕不會長期容忍下去,有合適的機會,朕會推行改土歸流。”

    “這些土地,朕都打算收入囊中,但是打下來容易,守住難。”

    說到這裏,朱允炆忽然轉身看著諸位親王,高聲道:“諸位,這就是朕今天主要目的,朕為天子,會親至北平,把守國門,掃平漠北。”

    “而西南之地,以及帝國新開拓之地,朕希望交給我大明皇族統領,這樣既能揚威於海外,解決我大明長治久安的問題,最後,也能讓我大明的皇族為世人所敬仰,因為我們大明皇族並不是飽食終日、躺在高皇帝功勞簿上吃閑飯的無能之輩,我們,為大明打出了一片新的天空、陸地和海洋。我們的功績,將流傳青史,為後世萬代所景仰!”

    “朕有如此雄心,諸位親王,你們有嗎?”

    看著雄姿英發、熱血沸騰的皇帝,諸位親王被震住了,很快,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都紛紛跪倒在地,齊聲道:“皇上英明神武,乃大有為之君,臣等願誓死追隨!”

    “很好,很好!哈哈哈!”朱允炆哈哈大笑起來。

    ......

    接下來的日子裏,朱允炆親自帶領諸位親王參觀了科學院,諸王大開了眼界,各種新式工業機械、農用器具、新式的燧發槍、火炮、手榴彈等新式武器讓諸王目不暇接,內心中也暗生警惕,某些心思也慢慢淡了。最後朱允炆令人帶他們去參觀了馬鞍山的鋼鐵廠,那衝天的濃煙、高大的煉鐵爐等等,深深震撼了諸王。然後就在諸王的眼前,高爐的鐵水,經過數道工序,變成精鋼,然後在水力鍛造機的鍛造下,逐漸變成了各種甲胄、鋼刀、長槍等兵器,還有的被加工為火槍、火炮等火器

    待參觀之後,諸王麵色各異,皆若有所思。

    隨後諸王還參觀了龍江船廠,觀看了新式戰船的隊形表演,以及船載火炮的射擊表演,不由得信心大漲。有些藩王提出要去台灣看一下,代王稟告了朱允炆,朱允炆笑了笑,同意了,並派福建水師護航。

    等到了正月初七,諸王紛紛告別離京,一部分去了台灣,一部分返回封地,朱允炆親自相送。

    望著諸王的背影,朱允炆微微歎了口氣,自己已經仁至義盡了,希望這些藩王能夠安分守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