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李芳遠的憂慮
字數:3979 加入書籤
李芳遠,是朝鮮曆史上的一個傳奇人物,足智多謀,剛毅果斷,論文才也是高麗進士之才。早年助其父李成桂謀權篡位,後來發動了兩次王子之亂,誅殺幼弟李芳碩、李芳藩,逼父李成桂禪位李芳果,流放其兄李芳幹,逼兄李芳果禪位於他,是個類似李世民的人物,當然在朝鮮人民心中,李芳遠的才能還是在李世民之上了。
在沒有朱允炆的時代,李芳遠與朱棣鬥智鬥勇,陽奉陰違,以小博大,生生讓明朝打消了重立合蘭府、雙城總管府的想法,最後明朝將鐵嶺衛遷至遼東,在後世的遼寧形成了一個地名,但鴨綠江以東、圖們江以東的大片領土就永遠失去了。
隻是在這個時空,李芳遠的處境就要差的太多了,自從明廷強奪樂浪府,逼迫其讓出西京之後,他就將都城從開京遷移到漢京,同時臥薪嚐膽,聯絡倭國、蒙古,意圖與大明一戰,奪回失地。自從派出使者之後,李芳遠就經常在睡夢中驚醒,醒來後渾身冷汗,接著就睡不著了,隻有疲憊至極才能睡去。
為了讓自己不再做惡夢,他窮兵黷武,瘋狂征兵,令卞仲良、金福川、尹成貴等人加緊訓練,並仿造明廷的火槍,甚至打算仿造明朝的艦炮和虎蹲炮,可惜沒有成功。另外,李芳遠在漢江中沉船,並釘下木樁,阻止明廷水師溯江而上。這引起了漢江沿岸百姓的不滿,但李芳遠卻顧不得了。
可是,今天下午,前往明朝的使者樸成英回來了,帶來了明朝禮部的答複,李芳遠的夢想破滅了,必須得和明朝一戰了。
平心而論,李芳遠並不想和明朝開戰,他隻想拿回鴨綠江、圖們江以東的土地,保護自己的安全,所以他雖然派人聯絡反明,但仍然希望不戰而屈人之兵。當蒙古軍進入遼東之後,他立刻向明廷派出了使者,宣稱女真人桀驁不馴,屢次叛亂,很難管理,自己願意協助大明管理女真人,另外隱晦的提出,女真人故土難離,樂浪府的土地希望能還給朝鮮;如果明朝不喜歡女真人,可以把女真人全部趕過鴨綠江,朝鮮保證不讓女真人再過鴨綠江;如果明朝一定要歸化女真,朝鮮也可以出兵協助。
這樣的條件,李芳遠覺得已經仁至義盡了。隻要朝鮮退出,反明包圍圈就會出現一個大口子,各方無法聯絡,必然星散瓦解;尤其是女真人,沒有朝鮮的支持,隻能乖乖接受歸化,無力反抗。
可是明朝禮部卻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尹成英的建議,而尹成英要求覲見皇帝的要求,也被拒絕,尹成英在金陵待了幾天,見事不可為,隻好日夜兼程返回,向自己稟告。
回想起尹成英的描述,以及五天前,大明曆城候盛庸抵達平壤,平壤南浦港戒嚴的消息,李芳遠手扶額頭,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讓李芳遠揪心的事情還不止這些,在去年底,自己的四哥李芳幹出現在平壤,他已經是大明的“樂浪侯”了,並且擁有一支由明人、朝鮮人、女真人組成的軍隊。自從李芳幹公開在平壤露後,李芳幹的舊部,以及對自己不滿的人都趕去投奔,其影響越來越大。最近幾天,明廷的《樂浪旬報》還刊登了李芳幹的文章,文中號召朝鮮百姓起來反抗自己的倒行逆施,投到大明天子的麾下。
唉,這個四哥怎麽變成這個樣子了?這個當初以桀驁不馴著稱的王子,怎麽變成明人的狗子了呢?
“不,不!我不甘心!”
“大王,你怎麽了?快醒醒!”
“啊!”
李芳遠睜開眼睛,看了看四周,呼呼的喘個不停,最後甚至咳嗽起來,身邊的元敬王後趕緊扶著他,輕輕的拍著李芳遠的後背:“大王,又做噩夢了?”
李芳遠點了點頭,低聲道:“王後,你睡吧,本王出去走走。”
“大王,臣妾陪你一起吧。”
“不用了,本王想靜一靜。”
已經是子時了,白日的暑熱已經消散,取代的是清涼的晚風。李芳遠深深的吸了一口清涼的空氣,感覺心中的燥熱去掉了不少,舉目望去,宮裏靜悄悄的,沒有一絲聲響。
李芳遠緩步走到宮牆的城樓上,向南極目眺望,可惜被城牆擋住了,什麽都看不到,不過李芳遠知道,那裏是江華灣,自己的漢江水師隻有小部分駐紮在那裏,起到一個預警的作用而已,大部分水師艦隻都在開京、漢京附近,等待大明水師北上時,再與之交戰。
王者都是孤獨的。
樂浪府剛剛割讓時,朝鮮群情激奮,紛紛要與大明一戰,老大臣李舒憂憤交加,不久就病逝了,還是自己強壓,撤掉了幾個主站的官員,才勉強安撫住。
可是,之後就不一樣了,自己臥薪嚐膽,意圖恢複失地,但是朝臣、百姓卻慢慢改變了看法。平壤以北地區本就是不毛之地,都是女真蠻夷而已,以前女真人還經常過來搶掠,駐軍屢屢與之交戰;可是自大明建府之後,女真人騷擾的事情少了許多,即使跑過來也是為了避難的,根本不敢有劫掠的心思。所以對於邊民、邊將、朝臣來說,生活變得更安穩了,不需要再擔驚受怕了。
甚至有人說,朝廷歸化女真的政策挺好的,蠻子再也不敢作亂,隻能乖乖種田,對朝鮮是大有好處。這種風潮最先是從經常和大明做生意的商人口中傳出來的,逐漸卻在朝野中形成了一股思潮。自己聞聽後,立刻派人徹查,最終卻不了了之,因為自己無權管轄明人,該死的領事裁判權!
說到領事,那個討厭的白望儒一年前就調回去了,這個人不學無術,一點都沒有泱泱大國的氣度,在任時肆意偏袒大明商人,惹得朝鮮民怨沸騰,自己也憤憤不已,恨不得食其肉寢其皮,屢次派使者向明廷申訴。後來朝廷派來了一個叫顏伯瑋的人,據說以前是濟寧知府。
顏伯瑋處事公正,絕不偏袒,作奸犯科的大明商人都被一一法辦,還依律賠償了受到傷害的朝鮮人,大家後來發現,大明律要比朝鮮律公平的多,而大明領事也比朝鮮官員更加清廉。慢慢風向又轉了,某些朝鮮人逃到樂浪府去當明人了;還有些朝鮮人找明人合夥做生意,這樣不會被朝鮮的貪官汙吏欺壓。
最後自己發現,還是白望儒好,如果他一直做領事就好了......
......
次日,朝會。
李芳遠正在和朝臣討論政事時,負責王宮護衛的金坦軒慌慌張張的走了進來,跪地施禮道:“大王,大明領事顏大人在外麵求見,說要宣讀大明皇帝的聖旨。”
“聖旨?”
李芳遠心中“咯噔”一下,終於要來了嗎?他突然感覺心跳的厲害,嘴唇有些發幹,半晌才道:“那趕快請顏大人進來吧。”
“是。”
時間不長,身穿緋色官服、身材瘦削的大明領事顏伯瑋緩步走了進來。顏伯瑋手中托著聖旨,麵色冷峻的盯著李芳遠,高聲道:“朝鮮權知國事李芳遠何在?大明皇帝聖旨在此,還不速速接旨!”
李芳遠猶豫了一下,才走下王座,跪在顏伯瑋麵前,其他朝臣也一起跪倒,一時間,大殿中,隻有顏伯瑋依然站立著。
顏伯瑋展開聖旨,高聲道:“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朝鮮權知國事李芳遠勾結燕逆,意圖謀反,證據確鑿,故革去其權知國事一職,由樂浪侯李芳幹接任。
李芳遠及一幹人犯,由遼東水師指揮室羅克寧帶回京師,交大理寺法辦!
”
“李芳遠,接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