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對峙
字數:4279 加入書籤
北平,七月初九。
這是一個晴朗的天氣,天空湛藍,萬裏無雲,但空中卻漂浮著一個巨大的球體,已經有數十米之高,而且還在顫顫巍巍的上升。
地上的諸位朝臣如鐵鉉、郭鑰、王度等人不時的發出滋滋的讚歎聲,白芳蕤等一眾嬪妃則高興地如同小姑娘一般,而朱允炆則微笑著看著天上的熱氣球,懷裏抱著四歲多的次子朱文圭。
朱文圭是第一次見到熱氣球,他忽閃著大大的眼睛,不停的指著天上的熱氣球,不停的道:“父皇,那是什麽?那是什麽?”
“文圭啊,那個叫熱氣球。”
“熱氣球?怎麽飛的那麽高啊?”
“嗬嗬,文圭,空氣燒熱了密度就會變小,所以就在空氣的浮力下飛起來了啊。”
“空氣是什麽?”
“空氣是......”
......
朱文圭正是對什麽都好奇的年齡,所以不停的發問,朱允炆開始的時候還能解釋,但最後發現想用小孩子明白的語言解釋清楚熱氣球的原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過好在白芳蕤及時趕過來,將朱文圭抱走,解了朱允炆的圍。朱文圭還有些不太願意離開父皇,抽了幾下鼻子,但隻過了一會兒,就又蹦蹦跳跳去玩了,歡快的笑聲讓眾人的心情都變得晴朗起來。
大約過了一刻鍾的時間,征得朱允炆的允許後,匠師們將熱氣球拉了下來,進行檢查。檢查完了之後,總工程師(這是朱允炆創建的新名詞)周同趕過來,深施一禮道:“皇上,已經檢查過了,熱氣球完好無損,這次試驗很成功。”
“這次放上去的肥豬挺正常的,下一次臣打算親自上去試試。”
“這不行,周同,你不能上去,朕會專門給你派人來。”
“這個,”周同猶豫了一下,低聲道:“其實,其實,皇上,臣已經上去過一次了。”
“什麽?”朱允炆大驚,隨之苦笑道:“周同,以後這麽危險的事情你就不要做了,你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可是,如果臣不親自試驗一次,怎麽好讓別人上去,一旦出現危險怎麽辦?”
朱允炆搖搖頭,叫過身邊的郭鑰道:“熱氣球試驗基地要嚴格保密,你調配一千人專門負責保衛,另外禁止這些工程師上熱氣球,試驗人選從士兵和百姓中征招,多注意安全就是。”
“是,皇上。”
看著郭鑰臉上的不解,又看了看周圍眾臣的神色,朱允炆輕笑道:“諸位卿家,你們是不是認為朕在玩物喪誌啊?”
“臣不敢!”“臣不敢!”
“鐵卿家,你怎麽不說話?”
“臣不以為皇上在玩物喪誌,但是也不清楚皇上的用意,還望皇上明示!”
“嗬嗬,這個熱氣球是有大用的,比如說,兩軍對壘之時,我軍升起熱氣球,然後通過望遠鏡觀察敵人的狀況,那麽敵人想要偷襲我們是不可能的。”
“還有,在攻城時,熱氣球可以飛到城池的上空,向下扔手雷或者炸藥包,你覺得會怎麽樣?”
啊?鐵鉉大驚,立刻拱手道:“皇上,此物乃軍國重器,千萬不能流傳出去,一旦有人包藏禍心,自製熱氣球,在高空窺伺皇宮的一舉一動,那麽皇上就危險了。”
“這個,”朱允炆猛然一驚,好像是有這個問題啊,自己可不能搞死自己啊,趕緊道:“鐵卿家說的對,這個要嚴格限製,禁止任何人私製熱氣球。”
“臣遵旨!”
“不對,不對,”朱允炆想了一下,道:“這樣,製造熱氣球必須有地方官府的許可,且每個熱氣球的使用情況必須登記,如果不登記再以謀反論處。”
“是。”
......
熱氣球還沒有到實用階段,鐵鉉就想到了後期的問題,而怕死的朱允炆立刻將私製熱氣球定成了謀反罪,然後仔細觀察諸位大臣的表情,卻發現大家都是真心讚同的,不由得有些感慨。
後世的知識其實也有副作用的,朱允炆很難理解齊泰、黃子澄、方孝孺等人的誓死效忠,所以對任何人的效忠都有一種本能的懷疑,懷疑其另有所圖,所以朱允炆一直都非常謹慎,冷靜的觀察著群臣,他不相信有無緣無故的忠誠。
就在這時,外圍負責警戒的劉鐵進來稟報:“皇上,盛庸將軍六百裏加急軍報。”
“盛庸?快拿過來!”朱允炆連忙道。
打開軍報一看,朱允炆大笑道:“好,盛庸好樣的,以三千餘人的代價攻破沙裏院城,並擊潰李芳遠的親軍,真是前所未有的大捷啊!”
看著眾人疑惑的眼神,朱允炆將軍報交給王度:“回宮!馬上議事!”
“是,皇上!”
回去的路上,盛庸沙裏院大捷的消息就傳開了,文臣武將都興奮異常。雖然大家嘴上不說,但是對皇帝逼反朝鮮一事都頗有微詞。朝鮮可不是一個好打的地方,當年隋煬帝三征高麗導致亡國,唐太宗征高麗不克,高宗時借著高麗內亂才攻滅高麗、百濟,最終卻留下新羅這個隱患;連強大的蒙元都是花費了接近五十年時間,九次征伐才令高麗臣服。洪武帝那麽強勢的人,都拿朝鮮沒什麽辦法。
隻不過現在李芳遠都稱帝了,這超出了群臣容忍的底線,無論如何是不能忍的,所以征伐朝鮮才獲得了朝臣的全麵支持,但大家心中都沒有底。而且盛庸軍隻有十萬,朝鮮則有二十萬,還占有地利優勢,眾臣尤其文臣心中都不看好。
但是盛庸卻如有神助一般,半天時間就攻克沙裏院城,俘敵兩萬,殺敵三萬,自身傷亡卻隻有兩百多;其後盛庸令瞿能看管俘虜,令張輔、張悍天領騎兵迎戰李芳遠,自己率步軍為後援。
當天下午,張輔、張悍天在信川附近遭遇了李芳遠的三萬騎兵和一萬步兵,張輔、張悍天均勇悍異常,大呼酣戰,再加上手銃和手弩的近戰威力,殺得李芳遠的親軍節節後退;正酣戰間,盛庸大軍趕到,步兵如林,火炮轟鳴,朝鮮軍大敗。偽帝李芳遠僅率萬餘殘兵倉皇逃竄,大將安東勳、丁高峰等十餘人被斬殺,俘敵近兩萬人。張輔、張悍天率軍追趕到海州。李芳遠不敢入城,沿海邊撤回開城。
張輔等人順勢包圍海州,準備攻城。
形勢一片大好。
當天下午,朱允炆下達聖旨,嘉獎了盛庸軍全體將士,令其再接再厲,盡快攻克開城、漢城。
同時讚賞了盛庸使用降軍的做法,敕封最先投降的許保為子爵,並任命為其為朝鮮歸義軍第一衛指揮使,其餘降將也同意了盛庸的任命,但嚴禁其擁有火器,並密令盛庸適當消耗一些,避免其做大,但對其戰功也要不吝賞賜,以激勵其忠心。在朱允炆看來,每一個大明百姓都是寶貴的,至於朝鮮人,死了就死了吧。
至於歸義軍的軍餉,是明軍士卒的三分之一左右。
當朱允炆的聖旨到達征東軍時,盛庸已經督降軍攻克了海州、虎口關,控製了鐵嶺、慈悲嶺天險,離開城隻有不到五十裏了。而降軍聽說許保被敕封為子爵,自己被賜名號“歸義軍”後,也安下心來為明軍效命。
但此時征東軍也已經到了極限,其糧草運輸到達沙裏院後,不得不改為陸路運輸。為等待糧草、軍械和彈藥補充,征東軍止步於虎口關、海州,與開城的朝鮮軍形成對峙。
此時的盛庸還在等待水師的消息,因為如果水師能夠打通漢江航道,那麽糧秣軍械運輸將不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