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李芳遠的驚恐
字數:3704 加入書籤
開城,城東。
風塵仆仆,滿麵灰塵的張輔恨恨的望著城頭,“呸”的朝開城的方向吐了一口:“李芳遠,算你小子命大!”
“我們走!”
看著城下揚塵而去的明軍,剛剛登上城樓的李芳遠鬆了口氣,總算安全了。兩天一夜的逃亡生活總算結束了,那個凶神惡煞般的明將最終還是沒有追上自己。
可是,冷靜下來的李芳遠立刻意識到,麻煩事才剛剛開始。
現在是白天,應該有許多人見到了自己倉皇入城的場麵,自己親征戰敗、十萬大軍所剩無幾的消息很快就會傳遍全城,甚至往其他城市擴散。
李芳遠立刻命令開城進行戒嚴,不許任何人進出,同時派人向漢城通報,並調軍增援開城。聽到李芳遠的嚴厲的語氣,金福川趕緊低頭領命,下去安排了。
......
自己為什麽會輸的這麽慘?李芳遠一直沒想明白,他認為自己的作戰計劃是沒有問題的。
他的計劃是讓卞仲良守住沙裏院城,阻止明軍南下。這樣在明軍圍攻城池疲憊時,自己再偷偷從海州出發,增援卞仲良,兩軍夾擊,必然大勝。因為兩軍合起來兵力有十萬之眾,騎兵也有四萬多,接近明軍的兩倍,從哪個角度來看都是必勝的啊。
可是偏偏失敗了,而且敗的一塌糊塗,幾乎全軍覆沒,跟著自己跑到開城的隻有五千多殘兵敗將,連寵臣南在也被扔在海州了,估計凶多吉少。
但是,這個計劃卻遭到了安東勳等老將的反對,他們反對的理由也很簡單,明軍火器強大,盛庸更以攻堅著稱,一旦沙裏院城不守,則白白消耗兵力,於軍心不利。
但卞仲良卻極力請戰,他認為明軍火器的威力被誇大了,因為朝鮮仿製的火炮有效射程隻有四五十步,如果要增大射程,卻往往會炸膛。
這一點李芳遠也表示認同,因為他十年前去明朝時,壓根就沒有從燕王口中聽到過這種武器,而當時燕王掌控著明朝最強大的邊軍,使用的應該是明朝最先進的武器。
而到了李芳遠這個位置上,謊言、掩飾幾乎成了一種本能,所以他本能的認為是明朝的小皇帝在誇大其詞,以證明其英明神武,這也是李芳遠自己經常幹的事情。
當然也有不少有識之士指出,明軍水師戰艦上的火炮威力強大,但據幸存者的描述,那種火炮隻是噴射石子、鉛彈,是不可稱穿透城牆的。
最後李芳遠下定決心,在沙裏院城痛擊明軍,作為自己登基的祭禮。
不得已,安東勳等老將退而求其次,建議李芳遠的主力囤積虎口關,一旦戰況不利,還可以守住滅惡山脈(慈悲嶺)一線。
但李芳遠不同意,他認為這樣做明顯了,兵法上講究攻其不備,明軍一定會防備虎口關的攻擊,而不會防備海州。而李芳遠堅持到海州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防止明軍從海州港登陸。另外他認為海州距離沙裏院城不過兩百裏,快則一天,慢則兩天就到了。
老將們雖然還有些猶豫,但李芳遠堅持,他們也隻好同意了。另外,他們也有自己的小心思,他們覺得可以通過這件事情給李芳遠一個教訓,讓他重視老將的作用,而不一味重用年輕將領,這一點李芳遠和卞仲良其實也心知肚明,這也激發了他們的雄心。
但是戰局的發展卻出乎所有人的預料,明軍火器的威力大大超出李芳遠等人的想象,在隆隆的炮聲中,正與明軍騎兵殺得難解難分的朝鮮騎兵迅速崩潰,之後就是明軍騎兵永無休止的追殺......
之後的幾天,陸續傳來虎口關和海州失守的消息,而明軍也暫時止步於滅惡山脈,但其騎兵張輔部卻沒有止步,不時的出沒於開城周圍。李芳遠派騎兵出擊,卻敗多勝少,最後隻好閉門不出。
在這之後,朝鮮“歸義軍”所部卻開始在開城周圍征收糧草和抓壯丁,雖然朱允炆給他們的軍餉隻夠溫飽,但盛庸卻“體貼”的讓他們負責收集糧草和壯丁,糧草他們可以留下一半,而一個壯丁則可以交換一個月的口糧,如果是完整的一家人,甚至可以交換兩個月的口糧。
歸義軍剛開始還有些不好意思,覺得這麽做不夠道義。但大明子爵許保的第一衛率先出擊,滿載而歸,換得大量的給養。看到第一衛獲取的罐頭、肉鬆、炒餅甚至盔甲和弓箭等等物品後,其他歸義軍將士也紛紛請戰,奮力出擊。這樣開城周圍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不僅糧食被搶走,百姓也被大批大批的掠走。李芳遠聞報後派軍出擊,卻屢屢被張輔伏擊,而救回的百姓也無法安置,回到原籍無人保護,放進開城,又沒有那麽多糧食。最後,李芳遠隻好令百姓向漢城、全羅道方向撤退,避開明軍的兵鋒!
這樣開城以南,很自然的形成了一股難民潮。
而明軍則把劫掠來的朝鮮百姓裝上船隻,運往台灣、海南和雲南,安置在當地種甘蔗、屯田,為大明的邊疆建設添磚加瓦。
......
李芳遠惱怒之餘,不由的將目光投向漢江,可惜那裏傳來的消息也讓人鬱悶。
七月是朝鮮的雨季,漢江水流猛漲,李芳遠所釘的木樁很多已經沉入水下,這大大加大了水師清理木樁的難度。但大明水師早有準備,使用龜甲船清理木樁,具體辦法就是用繩子套住木樁,然後將船往下遊開動,水流加上螺旋槳的力量,可以輕易的將木樁拔出來。
至於沉船,其實危害要小得多,清理完木樁之後,將其拉往岸邊即可。但暫時隻能先做上標記,避免擱淺即可。
李芳遠不僅在漢江中沉船,還在兩岸進行堅壁清野,最後還布置了軍隊進行騷擾。但是都被張倫的近衛軍擊退。作為近衛“第一”軍,張倫的屬下裝備的新式火器最多,也最先進,火槍是清一色的燧發槍,臼炮更是有兩百門之多,幾乎相當於盛庸軍全軍的數量。
所以負責騷擾的朝鮮軍根本無法靠近岸邊,隻能眼睜睜的看著大明水師在不緊不慢的清理航道。而且沉船和釘木樁也需要消耗大量的物資和人力,所以李芳遠的布置主要集中在漢江入海口、開城、江華、金浦、漢城等幾處。
二十多天之後,開城城頭已經能夠看到明軍水師清理木樁的身影,而張倫的近衛軍也逐漸接近開城城郊。麵臨嚴峻的形勢,李芳遠猶豫再三,給金福川留下兩萬人鎮守開城,自己率軍撤往漢城,避免被明軍甕中捉鱉。
建文六年七月二十六日,盛庸與張倫、羅克寧在開城城下會師,將開城圍了個水泄不通,而李芳遠卻無力增援,因為漢江的控製權已經完全被大明水師掌控。至於開城城下的朝鮮水師,早已在火炮聲中灰飛煙滅。
盛庸還是老辦法攻城,用火槍、火炮壓製城頭,然後讓歸義軍蟻附攻城。可是開城曾經是高麗的王都,城池高大,守將金福川更是以身作則,日夜吃住在城樓上,安撫士卒,激勵軍心,所以守軍抵抗意誌非常堅決,加上攻城的歸義軍,有是開城守軍切齒痛恨的對象,因為他們不僅是叛徒,為虎作倀,甚至還劫掠朝鮮百姓,所以逃到城裏的百姓紛紛自發上城,協助守軍守城。歸義軍攻城屢屢受挫,傷亡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