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東北平定

字數:3475   加入書籤

A+A-




    望遠鏡,從出現的那天起,就被嚴格管製,每一架都有編號,購買時都需要嚴格審查、備案,並定期檢查使用情況,所以民間流傳甚少,大部分都在朝廷的官員、軍隊的將領手中,嚴禁流向草原和番邦,而且朱允炆罕見的定下了重罪,走私望遠鏡罪同謀逆,要夷三族,比火器、鐵騎走私還要嚴厲的多。

    但再嚴密的羅網,總會有疏漏之處。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蒙古人開出了高價,總有有人鋌而走險,還是有一些望遠鏡流入草原,但是品質都不高,隻是普通的民用型號,阿魯台手裏就有一架,可惜他根本看到不到山上明軍將領的表情,但徐輝祖手裏的望遠鏡卻可以將他們一覽無餘。

    如果阿魯台擁有徐輝祖一樣的望遠鏡,也許就不會撤退了。

    當蒙古軍被打退之後,普通士兵歡呼雀躍,徐輝祖、龍凱等人卻臉色嚴峻,一點放鬆的感覺都沒有。因為在他們身後十裏外的阿爾山,特戰營指揮使匡毅正指揮著五千軍隊抵擋著瓦剌軍的進攻,而且為了阻止阿魯台得到消息,沒有使用火槍、手雷的武器,隻是使用滾木礌石以及弓弩等武器,打的非常艱苦。

    待阿魯台撤退後,徐輝祖終於長出了一口氣,他立刻命令龍凱派探馬打探阿魯台的消息,防止蒙古人殺個回馬槍。

    但是徐輝祖過慮了,蒙古人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時的蒙古人了,從洪武末年綏遠築城開始,寧王、傅友德的漠北之戰、燕王之亂、瓦剌內亂,蒙古人的男丁在大量消耗,有經驗的老兵損失殆盡,補充上來的新兵要麽過老、要麽過小,戰鬥力下降的很快。如果是野狐嶺之戰時的蒙古軍,徐輝祖的糞坑隻不過是玩笑而已。當年十萬蒙古軍下馬步戰,仰攻四十萬金軍,卻大獲全勝,兵臨燕京城下,奠定滅金偉業。

    當阿魯台遠去之後,匡毅立刻使用了手雷和火槍,居高臨下,對攻山的蒙古軍展開了屠殺。負責指揮的瓦剌首領烏格齊見狀,立刻鳴金收兵,並在次日放棄攻山,返回和林。

    其實烏格齊本就不想攻山,隻不過做個樣子,拗不過黃金家族舊部的苦苦哀求而已。對烏格齊來說,救回蘇木、阿魯台、馬哈木這些人,純屬自找麻煩,還不如死了幹淨,不僅沒有麻煩,還可以順便接受其部落,何樂而不為呢?最重要的他還打算為兒子額色庫說上一門親事,那就是黃金家族僅存的血脈,額勒伯克的女兒、馬哈木的妻子薩木爾公主!

    阿魯台南下的第二天,就得到了明軍增援徐輝祖的消息,在慶幸之餘,他命令蒙古軍放棄多餘的輜重兼程南下,而鐵勒巴和蘇木也沒有異議,完全唯阿魯台馬首是瞻。

    但是沒過多久,那個該死的馬哈木就出現了,他出現在明軍的序列中,揭露阿魯台等人的卑劣麵目,號召自己的舊部回歸;還說大明兩位國公已經率軍三十萬,從四麵包圍上來;而且蒙古軍的退路已經被大明武定侯郭英堵死等等。總之一句話,蒙古軍沒有活路了,要麽拿刀抹了脖子,早死早投胎,下輩子做個天朝百姓;要麽趕緊投降,謀個活路,冬天馬上就要來,時間不等人啊……

    馬哈木的卑劣無恥完全刷新了阿魯台等人的三觀,讓他們咬牙切齒,痛恨不已,卻毫無辦法。因為不僅馬哈木的舊部出現逃兵,連阿魯台的本部也出現了不穩的現象。

    其實馬哈木並非沒有自己的小九九,按照他的好算盤,他甚至打算追上阿魯台後,召集一些舊部,然後再次反水,返回草原。但是當看到阿魯台等人無力突破徐輝祖的防線,轉向南下時,他立刻改變立場,準備死心塌地投明了,所以在之後的追擊圍堵中,無所不用其極,瓦解蒙古軍的士氣,對最後蒙古軍的投降立下了汗馬功勞……

    ……

    “殺!”渾身浴血的蘇木如同被逼到絕路的餓狼,咆哮著縱馬衝向明軍的戰陣。

    “放!”一個不知名的明軍指揮官一揮手,刹那間,蘇木的鐵甲如同紙片一般,被火槍發射的彈丸輕易撕碎,就見蘇木晃了晃,嘴裏流出鮮血,想要喊什麽,卻喊不出來,然後鋼刀脫手,“撲通”一聲,栽倒在馬下,重重的撞到地上,激起一片塵埃。

    “我們該怎麽辦?”看著如同飛蛾撲火般自取滅亡的蘇木,鐵勒巴臉色煞白,不由的回頭看了看身邊阿魯台,這段時間以來,這句話,這個動作已經變成了鐵勒巴的常態,但是這一次阿魯台卻沒有馬上回答。

    阿魯台拔出馬刀,看了看雪白的刀刃,拿過棉布,輕輕擦拭了一會兒,歎息道:“統帥,我們沒有退路了,投降吧。我們不是明軍的對手。火器,不是人力能夠抵擋的,大蒙古國沒有希望了!反正早晚都是投降而已!”

    鐵勒巴沉默了,他四麵環視了一下周圍的將領,但卻讓他失望了,這些曾經勇猛無敵、躍馬橫刀的將軍們,一個個都不敢回應他的眼神,而是選擇了低下頭,沉默不語;而其他的人則還沒有從剛才的屠殺中回過神來。

    當麵臨明軍的四麵包圍時,阿魯台、鐵勒巴就有了投降之心,隻不過蘇木卻不讚同,他見了二人的慫樣,就主動提出打前鋒,為全軍殺出一條血路來,有這樣的好事情,阿魯台等人自然應允。但是讓他們失望的是,還不到兩刻鍾時間,蘇木的一萬騎兵就在明軍的炮火下死傷殆盡,統領蘇木戰死,剩餘的騎兵失魂落魄,紛紛下馬投降,祈求活命。戰場上充滿了火藥燃燒後的煙霧,戰士的慘叫、哀求聲,但是這些聲音在明軍的戰陣走過時,卻紛紛戛然而止。有些人被明軍無情的殺死,還有些人則是屏住呼吸,裝死,希望能夠逃過明軍的屠刀,雖然,大部分情況下,這是一種徒勞……

    建文六年十一月三日,阿魯台、鐵勒巴率兩萬多蒙古軍在後世的白城附近向平安、徐輝祖投降,馬哈木的投降則在十四天前,隨其投降的隻有兩個人。

    得知蒙古人投降的消息後,李忠誠、猛哥帖木兒率部出山北逃,在鬆花江邊被明軍合圍,在王忠、李遠、熊海的聯合攻擊下,女真人全軍覆沒,。

    消息傳到北京,朱允炆命令李遠在鬆花江邊將女真將領如李忠誠、猛哥帖木兒以及其親信全族斬首,雞犬不留,剩下的五千多女真人全部押往朝鮮,參與對李芳遠殘部的圍剿;

    阿魯台、鐵勒巴、馬哈木等人被帶往北平,與額勒伯克匯合,克日押往南京。投降的蒙古人全部押往通遼,參與築城;築城完畢後,分成三部分,分別遷往沈陽、朝鮮和西北。

    同日朱允炆下詔,改遼東布政使司為遼寧布政使司,練子寧擔任布政使,梅殷為遼寧都指揮使;設立吉林布政使司,程本立為布政使,宋瑄為吉林都指揮使;令安平伯李遠坐鎮沈陽,為沈王修建王府,並令沈王就藩;同時調開國公常升北上吉林,為吉王修建王府,並督建長春、白城等城,徹底掌控鬆花江以南地區。

    同時獎賞此次征戰將領,徐輝祖、平安各賜田一萬畝,李遠、王忠、龍凱、匡毅各賜田五千畝、三千畝不等,但都在吉林,並免征十年賦稅;同時令兵部從遼寧、朝鮮、山東征集士兵,北上吉林屯田。

    待安排好所有這些事務後,已經是十二月份了,朱允炆下令還京,隨同還京的有魏國公徐輝祖、毅國公平安、長興侯耿璿,還有邵雲、譚遠等人。